果蝇毛锤角细蜂寄生行为观察及人工繁育条件研究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987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果蝇毛锤角细蜂繁育条件与寄生产卵情况,对其交配、产卵等行为及在寄主黑腹果蝇体内的发育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在室内环境下设置不同营养物质和不同温度梯度,对成蜂的寿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果蝇毛锤角细蜂交配行为过程分为搜寻配偶、交配前期、交配中期、交配后期四个阶段;产卵过程分为搜寻寄主、产卵器探测、产卵三个阶段.设定温度26℃、相对湿度60%条件下,果蝇毛锤角细蜂由卵至成虫的发育时长为16~22 d;成蜂分别补充蒸馏水、5%~25%蜂蜜水、10%~20%白糖水,以补充10%蜂蜜水时寿命最长,雌蜂平均寿命为14.48 d,雄蜂为15.67 d;18℃下寿命最长,雌蜂平均20.20 d,雄蜂平均20.68 d;在26℃下,活动性最强.研究表明,实验室条件下果蝇毛锤角细蜂的寿命与补充营养的品类及饲养温度有着密切联系,为该寄生蜂的人工繁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数.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小麦拔节期渍害对小麦籽粒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池淹水的方式,设置对照和渍水2周、3周3个水平的试验,研究了拔节期渍害对籽粒的容重、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粒径和硬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SDS沉淀值和SRC,以及面团的揉混仪参数、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等小麦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渍水2周,渍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蔗糖SRC值及面团的峰值时间、峰值面积、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仪分数、拉伸能量、延伸度和拉伸比无显著影响;拔节期渍水2周以上
找出有效且简便易行的家兔肺脏气管支气管树铸型标本模型制作方法,为动物医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实践提供真实严谨的解剖学形态依据.使用自凝牙托粉与牙托水配制成填充剂,从喉口处灌注进入家兔肺部,凝固后分别使用氢氧化钠、硫酸和盐酸腐蚀组织得到肺部气管支气管树铸型,比较不同腐蚀方法的效果.三种腐蚀方法均得到良好的铸型标本,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腐蚀标本只需放入相同溶液再次浸泡;硫酸溶液腐蚀的标本偏黑色,需要再次漂白;盐酸溶液腐蚀的标本有残留脂类需用碱性液体浸泡清除.使用自凝牙托粉与牙托水按1.0:1.5的比例填充灌注肺
选用\'赤焰\'、\'龙城\'、\'纳迪亚\'3种软枣猕猴桃品种为研究试材,采用嫩枝扦插法进行繁殖,研究了不同激素溶液、不同激素浓度对软枣猕猴桃系列品种扦插植株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迪亚\'插穗在浓度300 mg·L-1、100 mg·L-1的激素NAA+IBA-k溶液中速蘸10 s,生根率95.2%,最长根长为5.68 cm,极显著高于CK(P<0.01),在浓度500 mg·L-1的激素ABT+I-BA-K溶液中速蘸10 s,生根数量最好,约7.38条;\
磷是组成藻细胞的生命元素之一,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亦是水华蓝藻暴发的重要限制因子.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磷缺乏后再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7d后,磷缺乏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比对照组低0.58×107 cell/mL,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Fv/Fm显著低于对照组;磷补充后,铜绿微囊藻生长迅速,培养结束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密度基本相等,Fv/Fm、ΦPS Ⅱ和ETRmax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可为防控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提供参考.
为探究养殖点带石斑鱼死亡原因,从患病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命名为SBY-G.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初步判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SBY-G与哈维氏弧菌菌株(KU364055.1)相似性最高,gap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SBY-G与哈维氏弧菌菌株(LC370081.1)相似性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因此确定该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主力军,探究新型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会影响农民收入,对新型农村金融今后深化改革方向、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建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基于我国2008—2019年期间的30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GTWR)以动态的视角讨论了在时空推移的双重作用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所有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地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基本呈现东强西弱格局.(2)从时间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喹乙醇和肉碱对鹦鹉鱼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肉碱和0.5%喹乙醇,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鹦鹉鱼养殖30 d后,测定各组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含量(MDA).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饲料中添加0.5%肉碱显著降低了鹦鹉鱼的增重率(P<0.05),显著提高了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及CAT和SOD活性(P<0.05),但MDA含量无显著变化;饲料中添加0.5%喹乙醇显著提高了鹦鹉鱼的增重率和CAT、SOD活
为了评价杀虫剂对七星瓢虫的毒性风险,采用药膜法测定了7%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室内毒性效应,设置0.606,0.909,1.36,2.05,3.08,4.62 g a.i.·hm-26个浓度处理,以去离子水和丙酮处理为对照,监测七星瓢虫死亡数、羽化数和化蛹数指标.结果表明,7%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第9~15天的半致死剂量(LR50)均为1.588 g a.i.·hm-2,毒力回归方程为Y=3.037X-0.610;溶剂(丙酮)对照的七星瓢虫幼虫全部化蛹,空白对照(去离子水)幼虫
食用菌产业作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其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着短板,特别在专利技术上可应用的成果较少,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应用专利分析方法对食用菌产业链相关专利申请情况开展专利分析,探讨当前食用菌产业专利技术发展总量、专利流向、重点申请人及其研发能力、重点发明人、技术构成、引证专利等,并以竹荪为例进行细化分析.最后结合专利分析结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在加大菌种保障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食用菌标准体系、加强食用菌人才团队建设、注重
为研究不同饵料和投喂频率对三疣梭子蟹生长、消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75.8±16.8)g的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选用蓝蛤、黑水虻幼虫为饵料,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3次/d,将36只三疣梭子蟹,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正式试验为期28d.结果 显示:投喂频率和饵料类型对三疣梭子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投喂黑水虻对肝胰腺指数有显著提高(P<0.05);投喂频率和饵料类型对三疣梭子蟹蛋白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投喂频率对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