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引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tr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自主开发的数学思维训练课《思考与创造》中,根据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和特征,如发散性、逆向性、立体性、灵活性、新颖性、批判性等,收集合适的学习材料,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力求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创造性地思考。由此,更深切地感受到“情境”对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引领作用:趣味情境能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机;探究情境能引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质疑情境能提醒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严谨态度。
  关键词:情境创造性思维思维训练课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撒下创新的种子,带来创新的灵感,培养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但是思维不是可以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并由学生直接接受的东西,相反,它更多地取决于学生自己探索和理解的经验,依靠学生主体将探索和理解不断内化,逐步掌握思考的方法。
  因此,笔者自主开发了数学思维训练课《思考与创造》,根据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和特征,收集合适的学习材料,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力求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创造性地思考。
  一、课堂实践
  (一)创设情境,体验创造性思维的方向
  1.直观演示,感受发散性。
  【片段1】
  2.角色体验,感受逆向性。
  【片段2】
  教师出示问题:
  兔小妹摘了很多胡萝卜,蹦蹦跳跳地回家去。才走了一会儿,山神爷爷把她拦住了,让兔小妹分一半胡萝卜给他,兔小妹只好照办。没走多久,风神又把她拦住了:“兔小妹,把你包里的胡萝卜分一半给我!”兔小妹又只能照办。之后,雨神、电神、雷神又使用相同的方法要走了兔小妹的胡萝卜。当兔小妹回到家的时候,包里只剩1个胡萝卜了。你知道原来兔小妹摘了多少个胡萝卜吗?
  3.空间想象,感受立体性。
  (二)创设情境,体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游戏体验,感受灵活性。
  【片段4】
  师(出示算式:7+2=;8÷4=;5×2+2=;20-10÷10=)今天我们要拿这些算式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变乘,“-”变除,“×”变减,“÷”变加,算算它们的结果。
  (学生计算,但是速度较慢。)
  师说说你们的游戏感受?
  生感觉很混乱。
  生对于原来的运算规则,我们已经很习惯了,突然改变了,就觉得很难。
  评析:赋予符号新的意义,使学生在计算时产生困难,甚至觉得“乱七八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思维定式会产生负面影响,只有打破常规才能使思维更加灵活。
  2.操作探究,感受新颖性。
  【片段5】
  教师出示故事第一部分:
  一位德国数学家在桌面上用小木棍搭出了两个“等式”:125-50=135,150+82=502。接着,他笑着对身边的助手说:“你能不能搬动尽量少的小木棍,使算式成立呢?”
  学生尝试未果。教师出示故事第二部分:
  助手把小木棍搬过来又搬过去,怎么也想不出来。他回到家,他的夫人正在镜子前梳理漂亮的长发,此情此景突然触发了他的灵感。
  教师提问:“触发了他的什么灵感呢?”学生拿出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中的算式和镜子,动手操作,发现结论。教师出示故事结尾:
  助手在鏡子前摆出上述式子,镜子里豁然出现了正确的算式:120+85=205,152-20=132。
  教师说道:“搬动尽量少的小木棍,竟然是什么也不需要动,只是换个角度,运用镜面反射,就得到了正确的等式。”
  评析:故事的结果出人意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维新颖性带来的美妙体验。
  3.反思问题,感受批判性。
  【片段6】
  (教师出示问题:一艘货轮上载着82匹马、41只羊,你知道驾驶货轮的人多大年纪吗?学生尝试回答,但是答案都不能说服大家。)
  师并不是每道题都有答案,并不是老师、书本就是百分百正确。我们需要有批判精神,学会说“不”。
  (教师出示问题:哈里王国年轻的王子为了继承王位,想得到百姓的拥护,所以下决心奖励每位男性10元,每位女性4元。可是,他又不想花太多的钱,于是想到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方法:他要去全国最贫苦的一个小城镇,而且要在上午10点到达那里,因为此时小城镇里有410的男性会出门且所有女性都在家,这样他就可以少奖励一些钱了。这个小城镇共有300人,女性比男性多。你能计算出这位会算账的王子一共要出多少钱来奖励吗?)
  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不知道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是多少。
  师敢于质疑,很好!但是,我们不妨假设一下:男100人、女200人,答案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得出答案:1200元。)
  师如果说国王施舍的就是1200元,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再假设一下:男50人、女250人,答案呢?
  (学生计算后得出答案:1200元。)
  师现在说国王施舍的就是1200元,你们同意吗?
  生(稍犹豫)不同意。
  师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现在你想干什么?
  生进一步假设,算一算。
  (学生各自假设男、女性人数并计算,发现答案都是1200元。)
  师现在你还会对这个答案说“不”吗?
  生不会了。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批判并不是盲目的否定,必须建立在深入思考、反复验证的基础上。在这道题上,我们差点儿就犯了错误。
  评析:通过两个问题热烈的讨论,激起学生敢于说“不”的勇气,同时使学生知道说“不”不那么容易,需要反复求证。
  二、教学感悟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逐渐体悟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什么是创造的乐趣,并且在“出错”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学,笔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境”对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引领作用。
  (一)趣味情境——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机
  创设情境作为激发学生思考的外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机的目标。这节课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串联起来,这些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放松、愉悦的状态下不由自主地持续、深入、创造性地思考,从而着迷于思考所带来的快乐与奇妙。
  (二)探究情境——引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探究“愤悱”问题的过程。这节课创设的“见面分一半”“种树”“移动小木棍”等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打破思维惯性,尝试逆向思考、大胆想象、另辟蹊径,经历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经常设置这样的探究情境,有利于学生突破“功能固定性”的束缚,探索新的认知途径,解开创造性思维的锁链,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三)质疑情境——提醒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严谨态度
  “一艘货轮上载着82匹马、41只羊,你知道驾驶货轮的人多大年纪吗?”一开始,用类似的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总会千方百计地给出自己的答案,很少有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本身。由此提醒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而要敢于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紧接着,创设“王子施舍钱财”的问题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敢于质疑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这时,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假设、计算,发现假设不同、结果却相同,并不是没有答案。这两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告诉学生:创造性思维需要敢于质疑的精神,但是任何结论的提出必须建立在深入思考、反复求证的基础上,需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林凡红.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谈祥柏.好玩的数学——谈祥柏教授献给少儿的礼物[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从特殊到一般”实施结构化教学是指,通过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如何使用各种外部表征,建立真正反映知识本质的内在表征,建构能够作用于学生自主认知、整体关联的学习材料,并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第一课时教学为例阐述具体思路:在情境中卷入式思考,在尝试中多样化解决,在关联中横向联系、纵向深入,在创新中反思性重构。  关键词:从特殊到一般
期刊
摘要:立足本土文化,发现将儿童版画纳入学校课程的独特优势,通过打造富有儿童气息的版画生态校园,架构立体化的儿童版画课程体系,提炼意蕴深厚的儿童版画审美内涵,拓宽适应课程开发的教师培养路径,探索从“本土”走向“特色”的课程建设之路。  关键词:儿童版画本土文化课程建设  本土文化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
期刊
摘要:基于知识结构(联系)的单元(主题)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突破课时的限制,克服知识的碎片化,拥有单元的视角,落实教学的整体性。单元整体视角下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要注意梳理小学阶段与整数除法有關的以及本单元内部的内容与要求,凸显基础知识,突出关键例题;紧扣“新在哪里?”“你是怎么解决的?”这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明晰算理、抽象算法。  关键词:单元视角知识结
期刊
摘要:改变城郊接合部小规模学校的数学学习现狀,观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从生源结构、教师结构、学校发展、学习氛围等方面入手:补充数学读物,创设学习氛围;开展数学活动,夯实知识积累;把控作业质量,重视练习巩固;分析抽测样卷,实施精准教学。  关键词:城郊接合部小规模学校数学学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接合部学校因地理位置特殊、周边社区文化建设不到位、生源良莠不齐、优质教师大量流失等因素,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Scratch与Logo语言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程序设计最常见的学习软件,学生在两者的学习过程中必然有所遭遇与碰撞。在高年级Scratch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穿插讲授Logo语言,用以相互印证,可以实现通联教学、比较教学以及学习迁移的目标。设计一节将Scratch与Logo语言并举的实验课,引导学生就编程中基本的界面风格和输入方式、“动作”类指令、“重复”和“重复嵌套”及颜色调配等方面进行通联、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约分”教学为例,运用联系的观点,揭开看似不相干的知识、方法背后重要的和潜在的联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由“形”到数找联系,让学习有心向;由此及彼找联系,让学生会建构;由繁到简找联系,让思维更凝练;由表及里找联系,让思维更深刻;由近及远找联系,让思维不断流。  关键词:联系数学学习约分数学思维认知结构  事物是普遍联系
期刊
摘要: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语文要素有两个, 均指向表达。根据单元选文特点,提出三条单元教学建议:一是在比较中领会表达特点,二是在归纳中领悟写作方法,三是在介绍中掌握习作要领。  关键词:表达特点写作方法习作要领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门写动物,人文主题是“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
期刊
摘要:“随文识字”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生字放至词中,将词放至句中,在课文的语境下认知、理解和运用生字。基于儿童立场,借助小调查、小游戏、小研究和小伙伴,让“随文识字”有准度、温度、深度和效度。  关键词:儿童立场随文识字《荷叶圆圆》  “随文识字”,是斯霞老师创立的一种高效识字教学法。“随文识字”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生字放至词中,将词放至句中,在课文的语境下
期刊
和许多老年人一样,我会时时回想自己的小学和中学生活的片段。  经常听闻“某某届毕业30周年纪念活动”“某某小学某届某班聚会”,参加者多是中老年人,还见过很多老年人的“小学同学微信群”,而他们的孙辈已经是中学生了。这并不奇怪。随着岁月流逝,沉淀在记忆最深处的,是人的童年和少年,而基础教育是人一生的“底子”,那张白纸上最早打上的底色,注定要成为终身记忆。  童年就明白的简单道理,一步一步发展为生命信仰
期刊
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排以单元形式螺旋上升,但具体到某一课时的设计,受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已有经验等影响,似乎略顯简单。计算问题虽“小”,学问却“大”——知识之间的联系、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策略性方法、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等,都是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以《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一课为例,说明可以通过例题拓展,算法、算理结合,题组比较等途径,让计算教学“小题大做”“小中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