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迟浩田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始末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10月7日晚上,以迟浩田、孙轶青、郗汉生3人组成的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从鲁瑛手中接管编辑事务,使“文革”中长期受控于张春桥、姚文元的 《人民日报》 完全转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之下。为迅速消除“四人帮”在各地“造反势力”,消除这种势力对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威胁,《人民日报》发挥了积极作用,及时而稳妥地向社会公众传递了党中央的声音。
  

编辑记者议论新来的领导


  迟浩田等3人在10月7日进驻人民日报社后,立即召开由9人参加的“党的核心小组”会议,宣布由迟浩田代表党中央新的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对人民日报社进行领导,切断人民日报社与张春桥、姚文元的工作关系,切断原人民日报社领导人鲁瑛办公室的“红机子”(即可以直接接通中央領导人的红色电话机),亦控制鲁瑛的对外联系,特别是控制他与上海市领导人徐景贤、王秀珍的联系,要求他不向上海方面透露北京发生的一切变化。
  会议结束后,迟浩田等人审阅了第二天 《人民日报》 的主要版面,因为差不多已到截稿时间,不可能做大的调整了。实际上,为了稳定局面,不走漏消息,也不需要对版面做大调整,因此也就基本未动。
  10月8日早晨的人民日报社机关食堂里,前来用早餐的编辑记者们没有议论当天版面,而是交头接耳,交流传闻:“报社昨天晚上又来了新的军代表!”
  有的听者司空见惯:“嗨,这有什么稀奇!‘文革’以来,军代表来过几拨了。”
  确实如此,“文革”以来,陈伯达首带“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随即跟来一个“记者团”。不到两个月,“记者团”撤走,前番随同陈伯达前来的 《解放军报》 副总编辑唐平铸被任命为代总编辑。“文革”进入高潮时,报社又先后进驻了中学“红卫兵”和来自大学的“红卫兵小组”,此后又有“工宣队”“军宣队”轮番来到。其中,“军宣队”在人民日报社的时间最长,直到迟浩田工作组进驻,以某军一个师政委崔金耀为首的“军宣队”仍在人民日报社。但崔金耀与迟浩田没有工作关系,对迟浩田的到来一无所知。
  敏感者却认为,这一回不同寻常。来到报社的迟浩田是北京军区副政委。按此职务对照军衔,许多人议论,大军区副政委最少应该是中将,比师政委大多啦!知名记者缪俊杰回忆,当时有些人在私下里议论:“此公非等闲之辈,今后有好戏看!”
  事实上,迟浩田来后,崔金耀带领的“军宣队”很快就撤走了。

向中央报送工作组简报


  1976年10月8日,迟浩田向华国锋、叶剑英、耿飚等报送他的工作组的“第2号简报”:
  “今天(10月8日)上午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他们那一帮子人两次给鲁瑛来电话,打探消息,进行串联。上午9时40分,文化部于会泳给鲁瑛来电话,说他原来准备去阿尔巴尼亚访问,突然又不叫去了,问鲁瑛有什么情况?10时30分,上海徐景贤给鲁瑛来电话说,昨天凌晨,马天水、周纯麟以及邻近省的领导同志到北京开会,他们走后,联系不上。徐与春桥、文元的秘书也联系不上。他们心里很纳闷,向鲁打听有什么情况没有?”
  鲁瑛听从迟浩田工作组的指令,没有向上海的徐景贤等人透露消息。后来,在1980年12月13日上午,最高法院特别法庭第一审判庭审判王洪文、张春桥的时候,徐景贤出庭作证说,他在1976年10月8日上午“给鲁瑛打了电话,想要问问情况。结果鲁瑛的神态十分反常,讲了两三句话就把电话挂上了。”
  迟浩田工作组在监控鲁瑛的同时,采取了多种严密措施,做到“不动声色”。例如报社大门口橱窗里,对有“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形象的照片保持原状未作变动。
  10月9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刚满一个月的日子。这天的 《人民日报》 头版给读者强烈印象。1版上只有两条新闻,字号极大,一条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正文只有100多字,为:
  为了永远纪念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教育和鼓舞工农兵和其他劳动群众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决定:
  (一)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
  (二)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即将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
  这条消息的下方也是通栏标题,是10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出版 《毛泽东选集》 和筹备出版 《毛泽东全集》 的决定,正文690余字,主要内容为:
  (一)尽快出版 《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并陆续出版以后各卷。在出版选集的同时,积极地筹备出版 《毛泽东全集》。
  (二)出版 《毛泽东选集》 和 《毛泽东全集》 的工作,由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直接领导,下设一个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负责整理、编辑和出版的具体工作。
  (三) 毛主席著作的所有原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收集,保存。
  这两条消息中,后一条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明确指出,编辑事务“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直接领导”,点明华国锋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二是点明,毛泽东著作原件均由中央办公厅收集保存,而不是由个人保存,实际上排除了江青在这项事务中的位置。

起草 《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社论


  看到中央新领导集体的重要决定,对办报很有经验的迟浩田即产生强烈的意识,要采用 《人民日报》 社论这样庄重的方式,在阐述中央重要决定意义的同时,以暗喻方式传递出中央领导层完成转变的信息,即粉碎“四人帮”。
  迟浩田找来 《人民日报》 评论组编辑一起商量,将社论的题目确定为 《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阐述中共中央刚刚作出的两项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出版新的 《毛泽东选集》 并筹备出版 《毛泽东全集》。
  这篇社论稿起草得很快,迟浩田和几位编辑边议边写。写出一段即送印刷厂“密件室”排印,然后在清样上修改。傍晚时分,这篇字斟句酌的社论初稿就完成了。历史总有相似之处,10年前“文革”爆发之际,陈伯达前来 《人民日报》 夺权,当夜起草社论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公开宣告“文革”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10年后“十月惊雷”,迟浩田进驻人民日报社,也是迅速组织撰写社论,却是向世人宣告,“文革”终于结束了!
  这篇社论的送审稿由迟浩田、孙轶青、郗汉生三人联签,送往中南海。
  华国锋非常重视这篇 《人民日报》 社论稿,当晚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进行审议。会议讨论后决定,以最高规格的“两报一刊”社论名义发表这篇 《人民日报》 社论。发表前,政治局会议还在社论稿子增加了一段毛泽东关于“三要三不要”的语录:“任何背叛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篡改毛主席指示的人,任何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此处分明是话中有话,耐人寻味。
  10月10日凌晨4时,社论清样送回到迟浩田手里。
  这天早晨,《人民日报》 以通栏标题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 《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这篇社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从社论中察觉,中共中央高层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中国发生大变化了。中国从此进入了历史发展新时期。
  《人民日报》,自然也从此进入了历史发展新时期。
  (选自《湘潮》2017年第6期)
其他文献
财富和金钱,与官位和名声很不一样,可以由清晰的定量指标来计算,也可以直接兑换成物质产品。只要获取途径合法,在和平时代很难被剥夺。而且,获取基本财富这件事,与家家户户的食、衣、住、行紧紧相连,具有起点意义上的必要性。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起点意义”。在起点之后,事情就渐渐发生异化。异化步骤之一,可谓“初愿渐忘”。  与钱财相关的“初愿”,往往朴实而感人。例如,“使辛劳的父母有一个无饥无寒的晚年”“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最先作为第二种语言出现在中国,进入中国人的眼球中。不论是在学前教育、幼儿园、小学,还是在初高中、大学,甚至是硕士博士阶段,都会涉及英语的教学或者学习。而英语中最为重要,也是比较难的一部分就是英语作文。英语作文几乎或多或少的、全方面的涉及了英语各个方向水平的知识,可以说是英语知识的“凝聚点”。   【关键词】 高中生 英语写作 水平提升 方法   【中图分类
□  现在网上流传的那些治蝗秘方,除了支油锅这一条太不靠谱,别的手段民国时期都出现过,包括出动鸭子抗击蝗虫,在北洋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积极推广。  比如说,1920年秋天,天津东部各乡闹蝗灾,蝗虫吃掉一半庄稼,随后飞往别处,当地乡民赶紧养鸭,中小地主则养至几千只,为的就是让鸭子捕食蝗蝻,以免第二代蝗虫大量繁殖,引發下一轮蝗灾。  再比如说,1932年初春,苏北大旱,官方预计会闹蝗灾,派治蝗专员
【摘要】 新课改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得传统语文知识教学的弊端显露无疑。新的语文知识教学关注语文知识的文化情境性、自主建构性和“以人为本”特性,需要通过语文知识的生活化、内化与外化等新路径展开实施。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显著的帮助。而只有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可以充分的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然后详细阐述课堂上开展有效课堂提问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作用分析 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
【摘要】 说明文是英语高考试卷中比较常见的体裁之一,文章所占比例非常大。由于体裁的特殊性和考生自身的不足,造成说明文阅读解题的准确率不高。本文将从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考生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考生说明文阅读的解题准确率。   【关键词】 说明文 存在问题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摘要】 微課是一种微型的视频课,教师通过使用这种微型视频,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清晰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视频整理自己的思路,以便于更好的学习。而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难点,微课的使用,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强了教学效果,而且在最大限度上突出了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让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的时候有充足的兴趣。   【关键词】 微课 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作用探究   【中图分类
【摘要】 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学生在遇到完形填空类型的题目时,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解答,得到更高的分数。在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题、完成填空题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情感和情节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关键词】 体验式阅读 高中 英语 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溥仪大婚,由于宫内没钱,只好打起了 《四库全书》 的主意,这件事溥仪始终没敢写入 《我的前半生》 中。因为这是其祖先乾隆皇帝的毕生心血。而他仅在书中以曲笔方式写道:“郑孝胥的开源之策,想把 《四库全书》 运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遭受当局的阻止,把书全部扣下了。”  那么到底是印书还是卖书?事实真相,果真如溥仪在 《我的前半生》 所说的吗?其实完全不是。查看历史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到溥仪在此处撒了谎。
【摘要】 人常说,文物会说话,文字也会说话。精美的文章不是躺在纸上的文字,而是站在纸上的能大声呼喊能眉目传情的生命。今读《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当刑”一段,对这话愈发有了深刻的理解。五人就义虽距今已近五百年,但其惊心动魄的场面读来至今如在眼前,其正义的呼喊至今回荡在耳边。   【关键词】 文章 鉴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