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例三江侗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红外皮温的分布特点分析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270例三江侗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红外皮温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70例GER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判定,并运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患者的红外皮温情况.结果:270例GERD患者中,阳虚质夹气郁质最多,其次为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其他偏颇体质及平和质最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GERD患者中医体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质夹气郁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咽喉部、剑突下、两侧胁肋部呈高温分布,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阳虚质夹痰湿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胸骨后、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双眼皮温呈“镜片征”或者“八字征”,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阴阳两虚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口腔、咽喉处、胸骨后或者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偏于阳虚者,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偏于阴虚者,头面、四肢呈热偏离,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结论:270例三江侗族GERD患者以阳虚质夹气郁质、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最为常见,不同体质GERD患者红外皮温具有共性,其特点为咽喉处、胸骨后、剑突下为高温分布.
其他文献
名老中医周次清教授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在此基础上,周教授创立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自拟经验方——正心泰方,并在临床上加减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心脑血管疾病,一方多用,效果颇佳.现列举胸痹、心悸验案各一,以资佐证.
皮肤垢着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局限性、持续性、污垢性物质附着的罕见精神性皮肤病.其病因可与精神因素、头面外伤或长期未擦洗有关,也可能与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有关[1].本病发病年龄为20岁左右,多见于女性青少年.临床上以绿豆大小、多发性黑褐色小丘疹为先发皮损表现,随后皮疹逐渐增多并扩大,可在丘疹表面呈现质硬、不易剥离且境界清楚的疣状污垢堆积或褐色痂.随着病情的进展,丘疹可扩大为大片黑褐色斑,其上伴有污垢样角化性损害,一部分呈小结节,另一部分呈绒毛状.本病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或颊部、额部.一般皮损仅发于某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清热解毒方干预,对照组采用1%聚维酮碘含漱液干预.观察2组的口臭程度、口腔pH值及菌落数量、口腔黏膜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口臭完全改善率分别为61.67%(37/60)、71.67%(43/60),对照组分别为43.33%(26/60)、50.00%(3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H值干预1、2周后,菌落数量干预2d及1、2周
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原文,通过“神”字的本义、神明与灯明的关系,神、魂、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养神、调神实践中对应的时间点、相关穴位等关系的分析,归纳并总结“神”的内涵.认为神是阴阳相搏而生成的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内“明”周身脏腑,外“明”天地万物,具有使人体阴阳平和、顺达万物之用.本文全新解释了“神”的内涵和要义,对于认识“神”的实质,在临床实践、养生调神中把握阴阳、沟通内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时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计量单位,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纪时制度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其中关于子时问题的界定尤为重要.古代西方天文学家认为子时的范围应该是0~2时,而中国古代历法学家则认为子时的范围是23~1时.故本文从纪时制度出发,梳理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脉络以及古代西方历法的规则和特点,从而论述子时的时间范围应为现代时间的23~1时.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采用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利用Excel及SPSS Clementine 12.0、SPSS 25.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与频数、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224篇,收集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73味,累计出现频次1835次,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首针灸处方,共运用穴位72个(十四经穴64个、经外奇穴8个),总应用频次234次,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腧穴部位是下肢、上肢及头面颈项;穴位选用频率最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癌症术后领域的现状及知识基础,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为针灸在癌症术后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纳入针灸治疗癌症术后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关键词及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获得66篇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以针灸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术后为主,研究内容以生活质量、疼痛、护理及术后肠麻痹为主,针灸干预措施主要以经皮电刺激、电针为主.研究趋势和前沿集中表现为针灸治疗结直肠癌及胃癌切除术术后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究乙字汤治疗痔病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和TC-MSP数据库筛选乙字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痔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并用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蛋白名称.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借助Cytoscape3.8.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富集分析.使用Auto Dock 4对度值较高的药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