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的针灸治疗癌症朮后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癌症术后领域的现状及知识基础,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为针灸在癌症术后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纳入针灸治疗癌症术后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关键词及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获得66篇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以针灸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术后为主,研究内容以生活质量、疼痛、护理及术后肠麻痹为主,针灸干预措施主要以经皮电刺激、电针为主.研究趋势和前沿集中表现为针灸治疗结直肠癌及胃癌切除术术后肠麻痹、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预测未来还将会关注该领域针灸起效多途径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改善.结论:揭示了针灸治疗癌症术后领域的热点和趋势,今后尚需加强针灸不同疗法在不同癌症术后领域的运用以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以发挥针灸在癌症术后康复的作用及优势,为后期研究及临床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情绪释放疗法(EFT)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情绪释放疗法干预,2组均干预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社会交往、心理负担、日常起居评分及总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FT可以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
梅-罗氏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黏膜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面瘫、唇面肿胀、皱襞舌三联征[1].MR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有遗传学说,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特别是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2].本病属中医学“面瘫”“口僻”的范畴,其发生多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经筋失用,感受邪气,痹阻经脉,气血不能上荣,经筋进一步丧失濡养,弛缓失用,导致相对未受邪的一侧经筋功能亢进,牵引太过,口眼歪斜;邪气痹阻经脉,气血稽
名老中医周次清教授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在此基础上,周教授创立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自拟经验方——正心泰方,并在临床上加减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心脑血管疾病,一方多用,效果颇佳.现列举胸痹、心悸验案各一,以资佐证.
皮肤垢着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局限性、持续性、污垢性物质附着的罕见精神性皮肤病.其病因可与精神因素、头面外伤或长期未擦洗有关,也可能与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有关[1].本病发病年龄为20岁左右,多见于女性青少年.临床上以绿豆大小、多发性黑褐色小丘疹为先发皮损表现,随后皮疹逐渐增多并扩大,可在丘疹表面呈现质硬、不易剥离且境界清楚的疣状污垢堆积或褐色痂.随着病情的进展,丘疹可扩大为大片黑褐色斑,其上伴有污垢样角化性损害,一部分呈小结节,另一部分呈绒毛状.本病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或颊部、额部.一般皮损仅发于某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清热解毒方干预,对照组采用1%聚维酮碘含漱液干预.观察2组的口臭程度、口腔pH值及菌落数量、口腔黏膜情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口臭完全改善率分别为61.67%(37/60)、71.67%(43/60),对照组分别为43.33%(26/60)、50.00%(3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H值干预1、2周后,菌落数量干预2d及1、2周
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原文,通过“神”字的本义、神明与灯明的关系,神、魂、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养神、调神实践中对应的时间点、相关穴位等关系的分析,归纳并总结“神”的内涵.认为神是阴阳相搏而生成的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内“明”周身脏腑,外“明”天地万物,具有使人体阴阳平和、顺达万物之用.本文全新解释了“神”的内涵和要义,对于认识“神”的实质,在临床实践、养生调神中把握阴阳、沟通内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时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计量单位,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纪时制度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其中关于子时问题的界定尤为重要.古代西方天文学家认为子时的范围应该是0~2时,而中国古代历法学家则认为子时的范围是23~1时.故本文从纪时制度出发,梳理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脉络以及古代西方历法的规则和特点,从而论述子时的时间范围应为现代时间的23~1时.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采用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利用Excel及SPSS Clementine 12.0、SPSS 25.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与频数、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224篇,收集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73味,累计出现频次1835次,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首针灸处方,共运用穴位72个(十四经穴64个、经外奇穴8个),总应用频次234次,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腧穴部位是下肢、上肢及头面颈项;穴位选用频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