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驾到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da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小宝时,我曾对大女儿格格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所以她非常期盼妹妹的出生。但是,当小宝真的出生时,格格依然出现了许多反常的表现。我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在应付家有二宝的关系上并没有实践经验,所以,如何公平对待两个宝贝,是我正在研究和学习的一个课题,和所有二宝妈妈一起分享心得——
  大宝变得敏感易怒了
  我正在给小宝喂奶,格格走了过来,伸手就摸小宝的脑袋。由于怕她动作没轻没重,我和格爸不约而同地大叫起来:“不要摸小宝的脑袋!”格爸还夸张地抱起格格把她拎到了客厅。
  应对
  这样一来,格格开始发脾气了。“爸爸,你是个讨厌鬼!”格爸很想与格格对峙,我示意他忍忍,而我则一声都没出,不偏帮任何一方。直到格格自己发完脾气,走到我的房间说:“妈妈,我们不要爸爸了吧!”我搂住她说:“爸爸其实很爱你的,他只是怕你不懂得怎么保护小宝。你会保护小宝吗?”格格说:“我会呀,轻轻地摸她,而且不要摸她的脑袋。”我表扬:“我就知道格格会是一个很棒的姐姐。”格格这才高兴起来。
  反思
  格格其实很喜欢小宝,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跑进房间去看小宝,在她耳边说:“小宝,姐姐回来了,你快快长大哦,姐姐带你一起玩。”但格格亲昵小宝时动作难免生疏,当我们把这种不信任的情绪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传递出来的时候,格格就会很生气委屈:“我这么爱小宝,你们还怀疑我、批评我。为什么你们只在乎小宝,却不在乎我的感受?”其实孩子天性都是善良的,只有充分信任大宝,尽快教导并指派给大宝一些照顾小宝的任务,大宝才不仅会因为照顾小宝而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还在这个过程当中升华对小宝的情感。
  哭笑不得的行为倒退
  原来格格喝奶用杯子,现在也闹着要用奶瓶了,而且总是挑小宝吃奶的时候让我泡奶喝。同时她还特别爱模仿小宝的哭声,不肯好好说话,故意嗯啊嗯啊地回应大人。我对她说:“格格,你已经长大了,怎么像个小婴儿一样?”格格却说:“我不要长大,我就是要当小婴儿,像妹妹一样每天和你在一起。”
  应对
  我对格格说:“你想当小婴儿也没关系。但是婴儿只能吃奶,不能吃其他东西;只能睡觉,不能看动画片,也不能到外面去玩。你愿意吗?”刚开始,格格还犟嘴说愿意,但是,当她想吃美食或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就提醒她:“小婴儿还不会做这些事情,来,睡觉吧。”慢慢地,她感觉到当婴儿并没有什么好处,行为倒退就逐渐减少了。
  反思
  这些行为倒退的方式其实是格格的一种争宠表现。4岁的格格虽然是大女儿,但依然是个孩子,当发现我们更关注妹妹时,无意识中便想通过模仿妹妹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想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就不会怪她给家里添乱或淘气了,而是愈发小心平衡两宝之间的爱,并且告诉格格:“现在妈妈照顾小宝更多,是因为对你的信任甚于小宝,但妈妈爱你们的心是一样的。”
  反感和小宝进行比较
  小宝刚出生时,亲戚朋友总会问起:“两个宝贝性格差不多吗?” 有一次,正巧格格也在医院。格外婆没留意,张口便说:“格格那时太难养了,性格也躁,还是小的脾气好一些。”结果,格格嘟起嘴,瞪着眼说:“外婆,你太坏了!”格外婆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闭口不说了。
  应对
  意识到格格对比较的反感后,我便有意识地拿她的长处与小宝的短处去比,激发她作为大孩子的优越感。比如,我:“格格已经会弹电子琴了,小宝以后要向姐姐学习哦!”这种比较是格格愿意接受的,渐渐地,她开始明白:小宝有优点,但自己也有不同的优点,两人都是好宝宝。
  反思
  家有两宝总难免比较,而且我们总习惯拿大宝的短处同小宝的长处比,想激发大宝做个“好孩子”。殊不知,此时大宝感受到的并不是激励,而是贬低。不但不会激发她积极向上,反而会促使她讨厌小宝。大宝强烈的反弹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妈妈应更多关注大宝的情绪变化,避免厚此薄彼的态度。
其他文献
“蔬菜和妈妈有什么关系?”  “除了妈妈会煮菜以外,蔬菜还能拼出一个妈妈哦!”  小米在咕噜熊故事屋上了一期绘本美术课,其中有一节,就是让孩子们用蔬菜DIY出心目中的妈妈。  上课伊始,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读了《我妈妈》这本经典绘本。屏幕上一出现这本书,小米同学就立刻大叫:“我家里也有这本书!”  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妈妈都是最好的:我妈妈是一个棒极了的厨师;她是一个伟大的化妆师;她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知识分子爸妈喜欢说道理,但在育儿这件事上,道理有点微妙:我们需要讲道理,但又不能够只讲道理,否则就很容易掉进“坑”里。  坑一:被道理吃掉的父母们  朋友的妻子是老师,从小就告诉孩子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食不言寝不语,早睡早起身体好,看到人要有礼貌,不吃垃圾食品,看完书要收起来,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和小朋友玩时不许骂粗话……  有一个晚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生气了,才多大的小家伙啊,跳着脚,用妈妈
儿子的学校发了一张调查问卷,是关于家长陪读的利与弊。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利”,因为,这道题我早已经深思熟虑过,切身验证并升华了这个理念——要陪读,更要陪玩!    我的工作是中小学生的家教,虽然每天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却与儿子的业余时间发生冲突。儿子小的时候还不觉得问题严重,可当入学后,便经常能听到儿子的抱怨。一年级时,儿子的班主任找到我,说孩子成绩不好,要我找找原因。我愣了,作为一个专职辅导别人功
林怡,著有《林怡说早教》四册、《林怡教你玩游戏》等书籍,创建怡育儿会所。林怡育儿工作室新出书目《宝宝观察力训练》、《宝宝思维训练场景篇》、《孕期全程检测卡》。    宝宝入园,一直都是令家长非常闹心的事——考察、选择幼儿园,帮助宝宝了解熟悉幼儿园,克服分离焦虑,入园之后发生的一些事件导致宝宝的情绪反复……一环套一环,环环都很重要,也很令人纠结。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宝宝入园这件事,或许问
礼貌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礼貌的话要一句一句地教,礼貌的行为要一个一个地指导,并且要不断地练习和强化。所以,想让孩子成为懂礼貌、人见人爱的人,就得必须从小开始,循序渐进,让礼貌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0~1岁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1岁的宝宝已经懂得根据父母的表情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多使用礼貌用语,举止文明,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成长环境。  1~3岁  1~3岁孩
小秧幼儿园出现了手足口的患儿,园里决定放假两周,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让孩子们在家里隔离两周。  这么多天在家,总觉得该给孩子安排些节目。也想过要不要带她去海边度个短假,可我虽是SOHO族,秧爹却是上班族,没办法和我们同去,我一个人带她去必定很累。最后转念一想,干脆,就让小秧好好近距离观察一下妈妈平时的生活吧。  我清了清喉咙,开始宣布纪律:  “一个懒觉都不能睡,每天吃了早餐之后,妈妈就带着你开车送爸
有些孩子从小就怕见生人,在生人面前不知所措;从来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怕在众人面前讲话,这种心理现象就叫羞怯心理。  一般说来,羞怯心理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其一,因为它带有普遍性;其二,羞怯心理引起的生理反应是短暂的,反应过后,生理功能又恢复正常状态,因此无损于身心健康。  虽然羞怯心理无损身心健康,但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却是一种障碍。当羞怯心理产生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这种反应
这天下午,丽丽拿了一个鸡蛋,悄悄地翻开花盆里的泥土,然后把鸡蛋放了进去,接着盖上泥土——丽丽看到电视里种花生,她这就想到了种鸡蛋。  第二天,丽丽翻开花盆里的泥土,可一个鸡蛋还是一个鸡蛋。丽丽不甘心,心想是不是鸡蛋种得太少了?于是她又去拿了两个鸡蛋放进花盆里。  这次,丽丽等过了两天再去翻花盆里的泥土,她笑了,花盆里,之前她放入了是3个鸡蛋的,现在却有了6个鸡蛋,鸡蛋多了3个啊。丽丽想,要是把这6
整个暑假,潇潇跟我形影不离。所以对她是否能顺利返园,我不无担心。没想到,第一天早上送她去幼儿园就极其顺利,好像没有离开过一样。下午原本爸爸要去接,粗心的他竟然忘记了,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个孩子,据说小妞儿的情绪也丝毫没有受影响,一路跟着迟到的爸爸做着鬼脸回家。  所以我想,开学返园和初入园不同,宝宝对幼儿园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跟老师和小朋友也都熟悉了。要想更快地适应,重点不在消除陌生感,而是调整生
吃晚饭前,你大声地冲妈妈嚷嚷:“妈妈,你究竟忙什么呀?怎么到现在都还没弄好饭?饿死我了。”我听后,很生气地批评了你,并严肃地警告说,以后不能用这种口气对爸爸妈妈说话。接着,我听到你在厨房向妈妈抱怨说“爸爸太严厉了”。其实,即使没听到,我也知道你一直对我的威严不满。但是我不能改变。面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孩子,你必须要懂得尊重。  你第一次在饭桌上挑食,大呼小叫,甩碗扔碟的时候,不过5岁。因为我制止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