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的思政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实施难度大、流于形式及考评机制不完整等问题,长期以来的建设进展不大,对于思政课理论课堂教学的补充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和及时.通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校内展览馆,利用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将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竞赛、展览等,能够有效提升思政第二课堂的教育性和感染性.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学生社团建设,能够有效打通红色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通路,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本质上来讲,开展民族传统的体育其目的在于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促进祖国的教育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开始了高质量建设的新政策.中国与外国合办高校作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我国高
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各高职学院努力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探索改革创新发展路径,从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向结构、质量、效益与创新转变.以国有大型企业所属高职院校——保险
近年来,班级德育一直是一个热议的教育话题.德育工作者也提出了种种德育新观点,开展了大量的德育活动,也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成绩.高职院校面临着重技能、轻德育的不平衡发
我国职业教育大多采取传统的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校、企业二者之间进行“双元”育人,其中学生兼具学徒的身份.应用此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以“工学结合”
由于高职生源的渠道增加,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如何展开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关注.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阐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以数据通信专业课程为
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倚仗于思政教育.但是高职教育不但要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还要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做好职业素质培养,两
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性学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教材、教法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要素,在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逐步加快,高校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高职毕业生总量增加而就业需求相对减少,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学好数学是一个既枯燥又乏味的过程,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数学。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数学内容传统化、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意识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