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思中升华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学生上信息课,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寻找解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从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信息素养要从反思中做起。
  【关键词】效率;反思;信息技术课
  曾经有一位学生当着我的面直言:如果上信息课不给我们上网和聊天,那就干脆不上的好!——理直气壮!这或许还说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不可否认,一些信息技能可以在“玩”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一次监看学生屏幕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在“聊天”、QQ、完成学习任务三者之间交替进行着,令人结目的是,她飞快的输入速度、敏捷的才思和娴熟的操作技巧。这些技能不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么?因而,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当教师的也应该好好地进行反思。
  反思一:“网络”与“游戏”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发教育游戏,所针对的正是学生“要玩”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会不会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被动呢?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如果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还要过分地依赖“游戏”,那么“网络”就真的逃脱不了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命运,那真是我们的悲哀了。
  反思二: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
  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反思三: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到“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种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要借助本学科优势走在前列。就我们学校而言,2003年我们就在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中全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抓住“任务驱动”的要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上学习资料,有时也进行了分组学习的设计,并要求学生将每一个任务都反映到网上的实时系统中,接受其他同学学习和评价。应该说,这种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迎的、有效的。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理论来支持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不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模式最终仍然会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厌倦。因而我们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的混乱状态,进行新的思考。
  反思四:“信息化培训班”与信息技术课程
  有人戏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的确,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它有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信息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根据国内外新型的学习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了学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评价、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流的情况等等。评价的结果不是对某个软件的熟练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几行、几列)作评价,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分数,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反思五:“放飞”与“自主学习”、“自由散漫”
  放飞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这种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敢飞、飞不起来、飞了又掉下来、懒得飞的人,他们或是放弃自主学习的机会,或是不断地等待。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难的,“自主”在学生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的“灌输”教育之后会演变为“自由散漫”。但“自主”在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会有很好的体现。“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都要教师把握好的艺术要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未来的教育,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因而,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创新。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套模子的方式来塑造灵魂(即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是愚蠢的。因而,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交流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就前进了一步,反思问题又让我们前进了一步,解决问题就证明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从而,能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8年7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18年年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
本刊讯2019年7月16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局部地区在高峰时段仍然存在保障压力,要做
新课程改革顺应了当今时代精神的潮流以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落实新课程的主阵地。先进的课程理念必须借助于课堂教学才能彰显其教育功效。因此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理念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着力构建新课堂。有鉴于此,近年来我根据本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运用课改新理念构建新课堂,多渠道、多形式地深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新成效。  一、创造环境
HPS教育是对“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和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教育的简称。HPS教育旨在于扩展科学教育的视野和科学教育的内容,从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视角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