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及高血糖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及高血糖与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

方法

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406例、年龄≥60岁的老年体检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以其中69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的711例非高血压者作为对照组,了解两组人群的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

结果

病例组血尿酸、空腹血糖、体质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5.709、3.277、9.038、4.341、3.282和3.57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提示高尿酸血症及高血糖老年人高血压患病风险为无高尿酸血症及高血糖者2.680倍(OR=2.680,95%CI: 1.440~4.987),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同时存在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协同效应指数为1.44,归因交互效应为0.51,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19.0%,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30.4%。

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有正交互作用,两者共同存在时可增加老年人高血压患病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足剂量、足频率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老年人难治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老年难治性肺炎患者8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均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28例常规吸痰及生理盐水冲洗;常规剂量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15 mg,2次/d,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2.5 ml,1次/d;足剂量组28例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对老年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我院50例基本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TCD、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TCD联合CTA诊断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TCD确诊42例(84%),CTA确诊45例(90%),DSA确诊48例(96%),TCD联合CTA共确诊49例(98%)。且T
衰弱作为重要的老年综合征表现,对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围绕这一概念产生了一些评估系统和评估方法,营养不良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参与衰弱的进展并相互影响。现就衰弱与营养不良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微型营养评定法简版(MNA-SF)在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价2种工具的适用性。方法采用NRS2002、MNA-SF对60例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根据评分结果判断患者有无潜在的营养风险,比较2种营养评价工具应用效果。结果采用NRS2002评分≥3分者59例(98.3%),<3分者仅1例(1.7%)。采用MNA-SF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结果与前列腺癌检出率及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μg/L以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资料,比较MRI结果与肿瘤检出率、Gleason评分以及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18例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88例(40.4%)。MRI阳性患者126例,穿刺阳性结果73例(57.9%);MRI阴性患者92例,穿刺阳性结果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医院感染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64例,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39.1%)及2型糖尿病(32.8%)为主;原发血流感染53例,占82.8%;继发性血流感染11例,占17.2%;原发感染病灶以呼吸道、泌尿道和肝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顺铂联合应用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和凋亡机制。方法雷公藤红素、顺铂单独及联合用药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XIAP、NF-κB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相对于雷公藤红素和顺铂分别单独用药,雷公藤红素能够协同顺铂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地生长,抑制率达到(69.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对Binswanger病的脑白质病变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齐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且合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Binswanger病(BD)患者108例,随访过程中6例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结束随访,剩余人数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10%)39例、轻度狭窄组(10%~49%)31例、中度狭窄组(50%~70%)3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