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病喜欢秋后算账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v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夏季高温酷暑带给人们的烦躁、食欲减退、睡眠不佳、活动减少、空调病、饮食贪凉、受寒等,过了立秋后统统出来算账,再加上高温闷热和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不少疾病都会乘虚而入。
  细菌滋生引发肠道疾病
  成因:立秋后的秋老虎天气比较潮湿闷热,细菌滋生,食品极易变质,不少肠道疾病都来得很快。
  症状: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等。
  解决方法: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这四类人群,最容易受到肠道疾病的“偷袭”,注意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不洁食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贪凉易患颈椎病
  成因:因为在炎炎夏日里过度使用空调、电扇,或夜晚过分贪凉,图一时之快,而使颈椎受凉导致秋后发病。
  症状:除颈部活动受限外,还伴有眩晕、恶心、上肢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状。
  解决方法:在夏季防过寒过凉,冬季注意颈部保暖,做颈部保健操,按揉风池穴、推擦手臂、叩击肩井穴,枕头不宜过高(15厘米为宜),也不宜太软。
  昼夜温差大诱发鼻炎
  成因:昼夜温差加大,身体处于夏亏状态又是过敏体质的人,对这种气温明显的改变一时难以适应。
  症状:频频打喷嚏,直打得头疼、胸疼。
  解决方法: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消除此主要诱因,再注意饮食清淡及尽量远离过敏原。
  情绪未调整导致困乏
  成因:夏季的高温,让不少人出现容易发火等“情绪中暑”状况。立秋前后,天气也未能转凉,所以多数人的过激情緒仍然得不到调整,这时就容易因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而出现疲软、困乏等状况。
  症状:上班没精打采,有的人睡了10小时还昏昏沉沉。
  解决方法:最好能保持充足睡眠,牺牲一部分夜生活,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同时,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充充电”,小睡20~30分钟也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底延/文,据《中国旅游报》)
其他文献
年轻时,喜欢辛甘厚味的食物,滋味越浓烈,心情越舒畅;喜欢张扬独特的服饰,颜色越鲜艳,青春越飞扬;喜欢高速快捷的代步工具,速度越快觉得越“嗨”。  年轻时,喜欢轰轰烈烈,张扬不羁,烈火烹油,鲜衣怒马,驰骋人生。看到年长的人追求饮食清淡,衣着朴素,居住一屋足矣,出行以步代车,觉得人生如此安简实在索然无味。年少的我不能理解,也无法相信他们是快乐的。那时,我常想,我的人生即使不是精彩华章,也不要过得如此平
期刊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个时候,阴阳之气由夏外散转为秋收藏,人体的气血亦同。那么秋分时节如何养生呢?  药膳调护  秋分节气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党参、芡实、白术、苍术、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芡实可防病延年;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固涩止带,养心安神;莲子和人参、黄芪、大枣、茯苓同用,可补脾益气;莲子、芡实、酸枣仁、五味子有益肾气,宁心安神
期刊
我记忆中最早的美食,是苏州一家工厂食堂里的红烧块肉。  那家生产高频瓷的工厂远离苏州城区,但我有三个舅舅都在那家工厂工作。其中的四舅,家眷都在老家,一个人住在工厂宿舍里。小时候每隔几个月,我会跟随我大舅或者三舅,到城北的公路边搭乘工厂的班车,去看望我的四舅。我每次都很期待这样的旅行,一方面瓷厂有酷似玩具的瓷品可捡,另一方面的原因纯属嘴馋,我最喜欢吃的是瓷厂食堂里的红烧块肉。  食堂的菜谱被抄在一块
期刊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是我年轻时爱读背的一首词,前面几句每一句都是一幅令人心动的美丽画面。到了中年尤其是进入鲐背之年后,对这首小词有了深一层的体会,更喜爱了。主要是后三句给我精神上的催动力。过去每当看到“朱颜镜里凋,白发愁边绕”(李叔同),
期刊
知道乌衣巷,是幼时读过的唐代“诗豪”刘禹锡《乌衣巷》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如今的乌衣巷,只剩下350米长,倘若不是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恐怕早已湮灭在历史风雨之中。巷子弥漫着一股幽深的历史云烟,徜徉于此,便可一瞥曾经惊鸿的绚丽。  乌衣巷原为“乌衣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守城部队的兵营所在地,当时守城将士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当地人
期刊
2020年9月7日是白露节气。进入“白露”,自然界阴气上升,清晨的露水在草叶面上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白露”的名字由此而来。此时,昼夜温差明显。在白露时节打好三个方面的身体基础,可为冬季到来储备能量。  润燥。秋季大风天多,而且风力很大,不仅空气干燥,连人的皮肤、口腔、鼻腔都有明顯的干燥感,容易出现皮肤干、眼干、咽干肿痛等问题。面对秋燥,建议大家日常可吃些有润肺、清心降火作用的食物,比如梨、百合、
期刊
一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手下的几个弟子参加一项“竞赛”,其内容是让他们去挑战一位“世外高人”,以高人最后能开口说话为准。据说这位高人以毅志顽强、内心坚定而著称,许多向他发起挑战的人都以失败告终。  苏格拉底的几个弟子虽然做足了功课,包括使用金钱、嘲笑以及地位等众多方法来诱惑对方,但高人一直都保持沉默,金口难开。这个结果让他们失望至极,甚至有了放弃的打算。
期刊
小区花园有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埋没在林阴之中。每天晚饭后,人们从家里出来,慢慢地在这里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沒什么不同,但慢慢咀嚼一番,还挺有滋味。  与其他健身项目比,散步似乎是最轻松的。其实不然。与打球竞技等可享争抢之乐不同,散步会觉得枯燥和单调,比较“闷塞”,难在坚持。花园的小径不外乎是个小圆圈,每天要走数千上万步,不知道要走多少圈才能走完。走着走着,会沉不住气,甚至想打道回府。有个朋
期刊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对养生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秋季的三个月中,阳气渐退,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因成熟而平和收敛。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逐渐变慢,故养生宜收不宜散,否则容易伤及阳气、累及肺脏,无法为冬藏提供富足的身体能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说,“秋收”包括收津液、收热气、收气血、收心神四个方面,此为秋季的养生之道。  多吃酸,收津液。秋季养生,五脏对应肺,肺主皮毛、
期刊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正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为顺应节气,入秋调养应抓住“养阴、润燥、防凉、祛湿”这几个关键词。  养阴 秋季气候由热转寒,中医认为这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夏长”到“秋收”而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保养体内的阴气。秋季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同时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之气。秋后作息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晚上睡觉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