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只被放养的“小鸡崽”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算袖手旁观的儿童时期


  这些天我经常会在闲暇的时候叩问自己:我算不算控制型妈妈?我的控制欲有没有太强?


  越越小时候,我最喜欢为她买书。因为忙,书买回家就扔给她,我并没多费心思。直到她上大班的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孩子已经囫囵吞枣地读长篇儿童小说了。
  之后越越上了一年级,每天放学,她放下书包的同时我会问:“有作业吗?”
  越越答:“老师说会了可以不写。”
  我就接着问:“会吗?”
  她每次都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当然会。”
  “那就玩吧!”我也不检查,径直放她自由。
  于是越越就一头扎进书堆里读起了课外书。读够了,她折纸、捏泥巴、转魔方,不亦乐乎。
  我们本地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因为我当年英语学得相当差,怕她重蹈覆辙,将上三年级的暑假,我为她报了一个英语课外补习班,那时她还小,也听话,乐颠颠地去了。
  这个英语班她坚持了三年。五年级暑假期间开始闹着不肯去,那时她已经有了主见,她的理由是,补习班的课程很难,有揠苗助长之嫌。
  我想要她坚持学下去,但这孩子个性极强,我说服不了。闹了一个多月,最后她建议:“妈你不懂英语,咱们找我们英语老师评评理,老师说我应该坚持,我就接着学,老师说我不要学了,你不可以强求我。”
  老师认真了解情况之后支持了越越的想法与做法,她说再学下去恐怕越越对英语的兴趣也会消之殆尽。至此,我不情愿地履行了我的诺言。越越雀跃:“我就觉得你是个好妈妈。”
  如今想来,那是我第一次想对她施以控制权,末了以失败而告终。

被圈养的邻居小孩


  被越越称为 “好妈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看多了她的小闺蜜桐桐的“悲惨”生活。
  桐桐是邻居家孩子。从桐桐一年级开始,桐妈妈就为她报了课后作业班、英语班、奥数班,再加上先前已经学着的国画班钢琴班以及跆拳道,桐桐每天都在妈妈周密的计划中度过。
  一天上学路上,桐桐哭红了眼对越越说:“越越我真羡慕你,你在天堂里生活,我却在地狱里。”
  越越与桐桐自小玩到大,感情极深,本来她找不到玩伴儿就很郁闷,再加上桐桐的哭诉,回到家,善良的越越求我:“妈你救救桐桐吧,桐桐就要累死了!”
  作为一个大人,我何尝不理解桐桐的难过。桐桐不仅是学习,连同生活都被妈妈安排到极致,她不可以挑自己喜欢的衣服,没时间走进田野逛一逛春天,成绩不好还可能招一顿打……然而人的观点各异,有谁能说桐桐妈妈的出发点不是为桐桐好?她所有的努力其实都是为桐桐的明天,我又怎么可能说服得了她呢。
  后来桐桐妈告诉我,越越一本正经地跟她谈:“阿姨,我是我妈妈放养的孩子,桐桐是你圈养的孩子,可是我的成绩比桐桐好,因为你圈养她是错的。”
  桐桐妈妈回答她:“你聪明,你妈可以放养你。如果我放养桐桐,桐桐的成绩会更差。”
  越越歪着头反驳她:“可我觉得桐桐跟我一样聪明。阿姨你见过养鸡场的鸡吗?养鸡场的鸡是圈养的,可我妈妈买鸡蛋都买草鸡蛋,因为草鸡是放养的鸡。”
  桐桐妈一时语塞,越越接着说:“草鸡有自由,也快乐,想象力更丰富,下的蛋当然比圈养的鸡蛋有营养。”
  桐桐妈没憋住,“扑哧”一声笑了。她跟我说:“哎,我若是养了你们家这样优秀的孩子,肯定不会把她逼到这么累。”
  我心里暗暗嘀咕,说什么聪明不聪明,无非是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线发展罢了。

爆发在中考后的焦虑症


  越越初中順风顺水,中考意外失利。幸亏是小城,招生划片入学,并不影响她进入重点高中,然而我还是因此联想到高考。焦虑,就被这不理想的中考成绩彻头彻尾地点燃。
  很多人说上了高中女孩子不如男孩子有后劲,说要想高中成绩好,就要提前进课外班预习高中课程。这些话听来听去,我开始担心越越的高中成绩了。
  回家我对越越说:“咱们也报个课外班预习高中课程吧。”
  越越很认真地劝我:“妈,去补习班是被动学习,我自己预习是主动的,我不想报班。”
  看她不听话,我急躁起来:“人家都去补习班呢,你在家能管住自己吗?听妈的,去!”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妈您别跟桐桐妈学,桐桐现在什么样子你知道的。”越越提醒我。
  我确实清楚。初中三年,桐桐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不说,跟她妈妈的关系也僵到极点,桐桐妈逢人便说她辛辛苦苦的陪伴换来桐桐的叛逆,桐桐则反驳:“我没有自我,我的生活属于我妈!我妈的陪伴就是监督与控制!”
  可是,桐桐妈对桐桐是全方位掌控,她让孩子一点自我都没有。而我,我只是不想越越在高中掉队,所以我必须说服她提前补习,我固执己见:“我是为你好,这跟桐桐妈没法比……”
  “您跟桐桐妈是一样一样的!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可能别人需要去补习班,但我不必!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强!”看我态度不好,越越也不买账,她头一甩,转身回了自己房间。
  细细想来,我还是了解自己的女儿,她理由充足,说的也确实是实话,然而我还是放心不下,总觉得去了课外班才算为将到的高中生活上了一道保险。那个长长的暑假我与越越隔三岔五地闹别扭,母女关系一度搞得很僵。她不懂得一向给她自由的妈妈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变得固执,而我也不理解她为什么不肯体谅我焦虑下的一片苦心。看着路上跟越越年岁仿佛的男生女生,我心里一片悲哀,仿佛看到她黯淡的高中成绩,看到她已经摔倒在起跑线上。

独立掌控的高中生活


  去年9月1日,越越正式开始她的高中寄宿生活。不出我所料,高中的学习进度远远超过她所能想象的强度,第一个月,她一边适应寄宿生活一边适应高强度学习,月考成绩不甚理想。
  那一阵,我心中的不安膨胀到极点,心想,好么,不听我的话,这下吃亏了吧。
  可是眼见着,她慢慢调整了过来,没多少日子就进入了状态,我最担心的成绩没有向下波动,反倒一次比一次优秀起来。期末考试结束后,看着优异的成绩单,她不无感叹地问我:“妈你知道我为什么进步吗?”
  看我不语,她笑笑说:“他们把去补习班积攒的老本全吃光了也还没找到适应高中学习的方法。我跟他们不一样。”
  她并没接着说下去,我却蓦然明白过来。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安排,她的学习其实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再说了,每一次落后与跌倒都会使她的臂膀更强壮,从这方面来讲,她应该被尊重,而不是在我强硬的安排下唯妈妈是从。
  刚刚过去不久的寒假,眼见越越周围的同学相继选定了课外补习班,我重蹈覆辙,又一次陷入焦虑。但思考良久,还是决定尊重她的意见:“妈不勉强你。妈就是怕咱跑得慢,别人超过咱。”
  越越看着我,笑了。她抱抱我的肩膀,说:“妈,我已经给自己安排了学习任务。新课预习会锻炼我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过的部分我也会抽时间复习强化。我打算过,高二所有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会选择一家靠谱的课外班,意在拓宽视野,也强化训练,更学习跟学校老师不一样的思维与方法,妈您放心好了。”
  我一阵欣慰,把焦虑悄悄藏起来。
  到今天,我真真切切地懂得,良性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是有弹性的,而真正优秀的家长,他们的确不会强行改变孩子的每一个选择,也不会将家长的权威凌驾于孩子的自我意识之上。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选择,他们有权利主导自己的生活。即便他们的做法真的有所欠缺又有什么呢,因为他们有资格享受自己人生路上的坎坎坷坷啊。
其他文献
无意结缘,临终关怀变成终生事业  “临终关怀”缘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圣克里斯多费医院。当时,在一家肿瘤医院工作的护士桑德斯长期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于是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1988年,随着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成立,“临终关怀”被正式引入中国。2011年,尽管距离中国第一家临终医院的成立已有23年,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这一年,还在
期刊
1  老公有了外遇,跑回来跟我闹离婚。他是搞电力安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经常跑野外,但我从来不担心他会变心。我总是这样想,我对他好,他就会对我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他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为了儿子有个完整的家,我给他跪下了。我声泪俱下地对他说,看在儿子的分上,别离了。我甚至答应他,可以家外有家。允许他在外面与情人公开同居,以老公老婆相称。我说,只要不离婚,我宁可只要一个婚姻的外壳。他惶惑地问我:
期刊
试用期通过却怀孕,莫须有的考核成为拦路虎  2016年8月15日,28岁的北京姑娘汪晓丽通过求职网站来到北京速达劳务派遣公司应聘。此前,她做了多年文员,生完大宝在家待了两三年后,她决定重新找份工作,让生活充实起来。  见面后,汪晓丽的谈吐和工作经验,让速达公司的负责人十分满意,双方签订了一年期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一个月,从2016年9月1日至9月31日,过了试用期便正式转正。汪晓丽被速达公司派遣至零
期刊
1  那天下班,我急匆匆往家赶,路过小店门口,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大嗓门,“我大儿子在俄罗斯,二儿子在法国,小儿子在中国石化,女儿在银行。这里的是我的三儿子,目前他家条件相对要差些,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他是医生,医术好,医德高;我媳妇是老师,还是名师,孙子特别聪明……”  我看到公公呵呵笑着站在那里,婆婆正跟店里的几个人吹得起劲,就红着脸打断了婆婆的话,“爸妈,你们来了?事先也不跟我们说声,好去接你们
期刊
妹妹得到出国深造机会,房子和老父托姐姐照管  姜萍和姜霞是一对同胞姐妹,老家在山东菏泽农村。姜萍今年40岁,姜霞比姐姐小4岁。母亲去世后,债务压身的父亲仍坚持供姐妹俩上学,为了回报父亲,姐妹二人学习更加努力。后来,姜萍考入省会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应聘到济南一所中学教书。  姜霞天资聪颖,学业比姐姐还要优秀。高中毕业后,考入济南一所著名高校,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外企工作。工作两年后,姜霞在济南通过按揭贷
期刊
一  还没下班,陈昱就接到老婆康小清打来的电话:“这个月的提成发下来了,下班早点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陈昱赶紧回话:“老婆,我的奖金也发下来了,要不,老公请你去吃大餐?”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的陈昱在电话这头小心回答。  “可我菜都买好了,不做就不新鲜了。”老婆在电话那头不满意地来了一句。  “那好吧,那就回家吃。”嘴上答应得快,可只有陈昱自己知道,他这心里并不痛快。  刚认识的时候,他们是经常在外
期刊
故事一:难以让人肃然起敬的爱  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的村民杨锁23岁,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动自如,竟然——活活饿死了 。村民们说,杨锁不是饿死的,是懒死的。杨锁有多懒?正值青春年华,却不肯出去务工挣钱,嫌上班太苦太累,宁肯整日乞讨为生。吃了一顿饱饭后就睡觉,有时能睡一两天。村民送来的肉,他宁愿让肉腐臭,也不肯动手做饭。连饭都懒得吃,除非饿到极点,就再出门讨饭。从不洗衣服,衣服穿得太脏了就扔掉。后来
期刊
半套房产撕裂亲情  2012年4月23日,秦文钊与妈妈宋雪娥商量:“我的托福成绩很不错,大学毕业后想去美国留学。”当晚,宋雪娥向丈夫叶志强说出了儿子的想法。为不伤妻子和继子的心,不给家庭幸福“埋雷”,叶志强答应了。宋雪娥将结果告知儿子,秦文钊惊喜激动……  秦文钊1990年出生于北京,幼年父母离异。2000年,宋雪娥带着儿子与叶志强组建家庭。叶志强也是北京人,早年妻子因病去世。他也有个儿子,名叫叶
期刊
美国波士顿大学近期刊登在《神经病学》上一项研究还发现,每天睡9个小时以上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更高。  研究人员招募了两千四百多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持续10年让他们告知各自睡眠情况,研究期间发现有234人患上老年痴呆症。分析发现,与睡9小时或以下的参与者相比,每晚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老人,在10年内发生老年痴呆的风险是前者的2倍;高中以下学历、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老人,患病风险高出平均水
期刊
每周骑车半小时少得很多病  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周刊》上的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对2万名瑞典40岁、50岁及60岁的人,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对这些人的上下班习惯、体重、胆固醇水平、血压及血糖进行了监测,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开车上班的人比,骑自行车上班的人中:15%的人不易肥胖,13%的人不易患高血压,15%的人不易患高胆固醇症,12%的人不易患糖尿病。在接下来10年的调查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