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静静吟起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时,一种惬意,轻快之感即涌上心头……当新课改的春风走进校园之后,各种培训、教研、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尽管还有许多问题处于探索中,亟待解决,但课改的脚步却伴随着教师新的感觉和新的疑惑走进了课堂。这就给当下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变化,也使课堂教学有了许多新特点,更赋予了她生命、活力。
  新课改为我的教学点燃了华灯,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在此,我就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思路、感受和经验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以娇不正。
  一、读中感悟
  华夏文明五千年,知识渊博而精深。先人们诸多的文学作品在岁月的长河里历经洗礼而流传至今,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广度、深度、精度不是三言两语即可说得清、道得明的。因而,在语文的教学中,有些内容是不可逐字逐句讲解的,那怎么办呢?唯有多读、多思才能会意,“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即是其可。
  针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结合当今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我尽量放手于学生自学,让学生多读、多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认识,与作者进行对语、交流思想,进而张扬学生自主发展的个性。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自行解决。当然,在这其中也会碰到含义深、难度大,不易理解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恰当的点拨了。如学习方法的运用,字词的感知,文本的把握等,但要适可而止,不可越俎代庖。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感性认知和思维方式,教师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选择内化后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达到一定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着,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这样既尊重了文学本身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深化文学情操。
  二、协作探究
  在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发生变化,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了。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尽情想象的天空,交流的平台,探索的领地。因而在当前教学中,首先要确保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的“安全”,即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问题,释疑解难,创建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肆意表达。
  学生的学习,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成长学习。单纯知识的巩固、记忆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学习的奴隶,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即在一种轻松、快乐的环境里求知,可令他们体验到求知过程的快乐和充实,同时,更离不开正确地教育方式。知识的强加灌输、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乏味、令人厌烦的。相反,让他们合作学习,交流感兴趣的问题,会使他们感觉到学习就是聊天,就是玩,轻松又自在,所有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解决了,是那么的简单。这样既向课堂要了效率,还解放了被束缚已久的学生,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信马由缰也要有个尺度。
  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增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为体会文情打下基础。
  三、情感体验
  对于情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者的心声与呼唤。小到一个字,大到一本书,学生在学完后都会留下一个情感记忆,产生某种感受,无论它是喜是忧,亦怜或恨,都足以颤动学生稚嫩的心灵,以致在学生的心中烙下长久的痕迹,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因而,在教学中,我时常提醒学生要用心去感悟,去体会,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走进作者与其对话,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让“三情”有机结合,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体验和升华,借以培养自己的情操。关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方法多样,形式较为灵活,有时可与自身相结合,同作者产生共鸣;有时可在组内与同学交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展开遐想来感悟,达到文理相通,即在轻松自在的情境里悄无声息地升华情感,完成学习任务。
  四、学以致用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是掌握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最基础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并发展技能和能力,提高素养,升华情操,把自身具备的科学文化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改造客观世界。
  如果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对他或朋友的困难,其心情又将是何等愉悦,何等骄傲,学习的尽头自会与日俱增。因而,在知识的学习使用中,一是结合生活经验来感悟,对学科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另是结合生活需求,从实际出发,更广泛地运用知识,实现知识学习的目的。例如,对收信写作的学习,对于内容毋庸置疑,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表达,完整地叙述,但写完之后呢?信寄往何处,如何去寄等,这就是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对书信写作的学习后,掌握了要求和注意事项就能运用它去与人联系,进行沟通、交流,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学以致用,又能体现学生的文化素养。
  无论是什么学习,学生只要从中尝到甜头,获得成功的体验,其结局与先前可就大不一样了,也不会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了,而是变成他们主动地去寻求知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就显而易见的呈现了。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其语文的学习之路是漫长而修远的,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答案都告诉学生,唯有把学习的方法、技巧和要领告诉于学生才是长久之计。
  乐学善思乃春风化雨也!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对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改扩建工程12套装置整体实行工厂化EPC总承包。6月30日,部分装置及公用工程中交,创造了中石油炼建史上的新纪录。 China Petrole
一、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的意义  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主要形式,这也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渠道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是非常必要的。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  
期刊
内容摘要  一、语言“肯定” 是自信心养成的动力。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肯定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它是对成长者的加油、喝彩,可以鼓励、推动成长者不断进步。  二、行动“肯定”缩短师生距离,利于自信心形成。  行动肯定是用教师的动作,如掌声、点头、微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造就一批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求,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造就创新人才。而化学教学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之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下面我主要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常用用的
期刊
徘徊在季节的河畔,我常这样想:如果每个人都给别人一片绿,那么世界不就变得浓郁,富有激情了吗? 在社会中生存,每个人的理性、思维都是截然不同的,存在于一个陌生而熟悉的环
期刊
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对班集体建设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是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关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以及从中挑选出来为班级服务的核心成员。因此,认真选拔培养任用班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拔班干部,又该如何进行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呢?  一、全面了解,
期刊
建队42年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采油43队,坚持继承大庆优良传统不褪色,加强“三基”工作不放松,使队伍始终保持一流的素质、过硬的作风和进取的氛围,充分印证了会战传统的强大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就是通过一些恰当的情境来更好地提出问题。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大力地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即问题解决式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提出一个比较好的问题,往往能够马上就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去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那么,在生物实际教学
期刊
(1)One night,when Mr Browncame back from work very late,his wife and the child were asleep. (1) One night, when Mr Browncame back from work very late, his wif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