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关系着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不管从教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都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认真研究中提升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品味。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文化;品味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增多了,高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也增加了,这说明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通过语法教学,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即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就要针对这两个教学目标进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高中文言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作用,强化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记载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道德规范和智慧结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仅是经济上的开放,同时在政治、文化上也逐步开放,特别是文化上也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撞击的局面;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在我们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的文化内涵,形成进步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因此高中文言文的育人功能不可忽视。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育人功能的教育,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文言文的教学中。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 明确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例如《过秦论》的教学,该文章结构精妙,笔带锋芒,理切辞畅,气势豪迈,颇具战国纵横家之雄风,富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过秦论》所表现的意图是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侧面总结出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前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前汉统治者要施行仁政,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和探究神州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在教学中,还可以与《六国论》进行对比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学习《师说》可以让学生明白尊师重教的道理等。
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多读有关治国安邦,劝学励志的古书,写出读书笔记,教师作指导。
二、充分认识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语法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语法作基础,是学不好语言的,而文言文的语法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省略句,很多虚词,如果不了解这些,对文言文的理解就会出现困难,甚至产生片面的理解,那么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也会受影响。而且,文言文的语法在高考中也会考查,只有进行系统性的语法教学,才能更好地在高考的文言阅读中得分。
首先谈谈文言文语法的教学现状,文言文的语法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学生难学,教师也花了不少功夫,但效果还是不明显,而高中教师对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关系,有很多偏见,实施新课程之后,很多教师就把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文言文的内容与意义的讲解上,而忽视了语法的教学,例如一个实词的意义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依赖这个实词在句中表现的词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在语法的教学上多花时间,但也要一些方法。其次,文言文语法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可以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搞一步到位,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可以在高一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但要控制难度,而是精简语法项目,选择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词性定位、句式结构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法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例如文言文中的虚词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除作简单的概念性的解释外,更需借具体语境中的词汇来做分析术语,既要从字面上去理解,更要从实例中来体会。要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要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下功夫,文言文的学习需要的是长期积累,在学习上多由学生去完成,鼓励学生自学,或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最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及句子的理解,把对语法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语言中,对于语文教材中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章要让学生精读,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完全弄清楚,而补充的阅读材料部分可以让学生泛读,但也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只有多读,多写,学生学习的语法才有用,而不是只知道某某词是怎么使用的等等?
总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是难点,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辛苦。课时分配多,教师倾注精力多,学生也花了大力气去学习,可是成效总是不够显著。但文言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要注意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也要注意语法的教学,同时也需要教师多专研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团溪中学)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文化;品味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增多了,高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也增加了,这说明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通过语法教学,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即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就要针对这两个教学目标进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高中文言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作用,强化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记载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道德规范和智慧结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仅是经济上的开放,同时在政治、文化上也逐步开放,特别是文化上也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撞击的局面;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在我们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的文化内涵,形成进步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因此高中文言文的育人功能不可忽视。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育人功能的教育,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文言文的教学中。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 明确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例如《过秦论》的教学,该文章结构精妙,笔带锋芒,理切辞畅,气势豪迈,颇具战国纵横家之雄风,富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过秦论》所表现的意图是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侧面总结出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前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前汉统治者要施行仁政,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和探究神州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在教学中,还可以与《六国论》进行对比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学习《师说》可以让学生明白尊师重教的道理等。
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多读有关治国安邦,劝学励志的古书,写出读书笔记,教师作指导。
二、充分认识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语法是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语法作基础,是学不好语言的,而文言文的语法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省略句,很多虚词,如果不了解这些,对文言文的理解就会出现困难,甚至产生片面的理解,那么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也会受影响。而且,文言文的语法在高考中也会考查,只有进行系统性的语法教学,才能更好地在高考的文言阅读中得分。
首先谈谈文言文语法的教学现状,文言文的语法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学生难学,教师也花了不少功夫,但效果还是不明显,而高中教师对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关系,有很多偏见,实施新课程之后,很多教师就把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文言文的内容与意义的讲解上,而忽视了语法的教学,例如一个实词的意义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依赖这个实词在句中表现的词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在语法的教学上多花时间,但也要一些方法。其次,文言文语法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可以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搞一步到位,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可以在高一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但要控制难度,而是精简语法项目,选择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词性定位、句式结构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法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例如文言文中的虚词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除作简单的概念性的解释外,更需借具体语境中的词汇来做分析术语,既要从字面上去理解,更要从实例中来体会。要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要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下功夫,文言文的学习需要的是长期积累,在学习上多由学生去完成,鼓励学生自学,或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最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及句子的理解,把对语法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语言中,对于语文教材中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章要让学生精读,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完全弄清楚,而补充的阅读材料部分可以让学生泛读,但也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只有多读,多写,学生学习的语法才有用,而不是只知道某某词是怎么使用的等等?
总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是难点,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辛苦。课时分配多,教师倾注精力多,学生也花了大力气去学习,可是成效总是不够显著。但文言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要注意文言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也要注意语法的教学,同时也需要教师多专研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团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