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同步”原则 全周期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从“新基建”项目建设角度解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da_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的重要配套法规,《条例》的出台为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体系提供了更为明确的保障细则以及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指引,并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措施与项目的规划、建设、使用进行了同步融合(即“三同步”原则),使得《网络安全法》中所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得以全周期保障。
其他文献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作为地方文化载体的地方文献应加强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从技术构建出发,注重建设内容和功能效果,强化对地方文献信息智慧系统和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构建文献与旅游一体化智慧平台,实现“景物—文献数据—游客”一体互动的模式。对文旅深度融合和业态重组构建提出了全新构想,而这一构想的实现有赖于政府文旅主管部门主导、相关企业技术开发、地方文献和旅游多部门协作共建。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治理和生活富裕的文化基础。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文化主体优势,助力乡村文化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帮扶,援助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同时,乡村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多个部门,凝聚多方力量。
在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对各种不同风格的风景名胜区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大量景源的开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景源本身的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风景区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开始重视对景源开发的前提条件的研究,以期通过研究,找到赋予景区生命力的途径,同时探求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与景源之间的关系。文章在景源开发的背景下,运用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和景源开发的基本理论,以皖南古村落景区宏村为例,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找到相应的关于风景名胜资源评价和景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当地政府部门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优
菜市场是城市居民饮食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枢纽,因2020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实现菜市场健康安全发展,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文章以福建省厦门市第八菜市场为对象,通过线下、线上实地调研、人物访谈、问卷调研的方式,以2020年疫情发展前后为时间节点,从平面功能布局、空间尺度、交通流线、人的空间行为、环境质量、防疫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发现营造生态健康空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人们对于农贸市场设计的期许,更重要的是人之间的接触交流仍然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