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芭蕾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撕纸是一项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的一个学习课程,它需要手、眼、脑三方面的协调,特别对手部动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小班幼儿的骨胳与手指肌肉还未发育完善,手、眼、脑协调能力差,通过撕纸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训练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促进拇指、食指功能的分化,使幼儿的手部动作更精细,对幼儿大脑产生良性的刺激,促进智力开发,且撕纸时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探索有趣的方法
  1.巧用游戏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喜好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儿童本性”,而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 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游戏能使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不仅使幼儿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还能调动幼儿的创造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每次的撕纸活动,我把各种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快乐的情境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撕纸的技能。因此,每次的撕纸活动就是我们快乐游戏的开始。如:学撕纸之初,教师编了一首儿歌,孩子们在“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食指拇指碰一碰,捏住纸张不乱动,兹啦一声往下撕,面条面条出来啦”游戏的氛围中学会了基本的撕纸技能,对撕纸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巧设情境
  情境是指教师创设 “境”,激发幼儿的“情”,以两者做情感的纽带,唤醒幼儿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主动学习。如:在《给狮子烫头发》的活动时,先出示小狮子,以“狮子”的口吻对孩子们说:“森林里突然刮了一阵大风把我的头发吹跑了,有谁能把我的头发找回来,我就和他做朋友。”接着教师用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食指拇指碰一碰,捏住纸张不乱动,兹啦一声往下撕,头发头发回来啦。”教师在游戏的情境口吻中,既清楚交代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又牢牢地吸引了幼儿操作活动的注意力。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孩子撕得会比较粗糙,这时“狮子”就会出来了,“小朋友们,我的头发都脏了,变成了一大块一大块的,你们要加油哦,要把我的头发分出来。”通过这些情景,我们发现最后孩子呈现出来的作品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3.巧投材料
  小班的幼儿喜欢玩纸和撕纸,在撕纸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需要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来进行,首先可以提供一些易撕的纸,如餐巾纸、报纸、皱纹纸等,激发幼儿撕纸的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准备一些颜色各异的打印纸,让幼儿撕着玩,感受不同颜色的纸带来的视觉效果;接着提供一些纹路不同,厚薄不同的纸张让幼儿操作,逐步提高幼儿对纸张的认识,促使幼儿在玩纸和撕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不同特性;最后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撕纸只能使用指定区域的材料,指定区域外的材料不能随意乱撕。
  在幼儿撕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不仅喜欢撕,把纸片往高空撒,看着纸条的飘荡也是他们的乐趣之一,在不束缚幼儿行为的前提下,我们在撕纸材料区投放了一个“百宝箱”,并告诉幼儿每次活动后剩下的纸片都是我们的宝贝,这些宝贝要放到“百宝箱”里,下次它还能变出更多好玩的东西,如果你的宝贝没进“百宝箱”,那它的魔法就会消失啦,这样的童趣的语言不仅照顾到了孩子爱玩的年龄特点,又培养了幼儿对材料的整理习惯。
  二、挖掘好玩的内容
  1.与主题课程的融合
  撕纸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如果与主题课程充分融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提供挑战性而又合理的刺激,使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如:主题《宝宝和妈妈》中,在浓厚的主题氛围下延伸出了“我为妈妈烫头发”“妈妈的裙子”等撕纸活动,让这些被爱包围着的孩子们去感受和体验与妈妈的这种特殊情感,用移情的方式去表现,从“被爱”到学会关爱妈妈及周围的人。
  2.与生活经验的融合
  体验是幼儿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亲身去体验了才能更好地实践,在我们的撕纸活动中也同样如此。单一的撕纸活动比较枯燥,对小班的孩子来言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愿意来参加撕纸活动,例如:按季节来,春天的时候撕小草; 夏天的时候撕太阳; 秋天的时候撕落叶; 冬天的时候撕雪花等等。又如“撕面条”活动中,教师与孩子是客人与店主的关系,首先让孩子回忆自己到面馆的情景再开始操作。活动一开始,老师说:“小二,你们店里有什么面呀。”幼儿回答:“青菜面、大排面”。老师又说:“我想吃拉面,要拉得细一点,你们能做吗?”通过客人与店主的对话,不仅交待了本次撕纸的内容与要求,激发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幼儿的积极参与。
  三、遵循发展的规律
  1.撕条和撕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还没的掌握撕纸的技能,我们会发现在刚开始的撕纸活动中他们是在“扯”而不是在撕,这样纸很难断开,因此老师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用大拇指和食指向前向后对立的撕,撕成长长的一条,在条的基础上再二次学习,撕成点。为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用“撕面条、撕头发、撕人行横道线”这些生活经验贴近的事物来引导幼儿学习撕条、点的技能,既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又锻炼了幼儿的手指肌肉。
  2.撕图形
  在学会了撕长条、撕点的基础上,第二步是安排幼儿沿线撕直线条,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第三步就是学習撕曲线,如撕圆形、椭圆形,一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二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 组合拼贴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为了能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拼贴活动中来,我们首先让幼儿用基本的几何图形拼一些简单的房子等,用条、点来进行装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自己独有的撕纸作品,这种既动脑又动手,操作性又强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幼儿还充分地锻炼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通过营造撕纸的氛围,探索有趣的方法,挖掘好玩的内容,让枯燥的撕纸“活”了起来,激发了幼儿对撕纸的兴趣。随着撕纸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手部肌肉、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他文献
【摘 要】 单项深度法主张儿童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或媒介进行深度的持续性探索,从而获得幼儿的发展。本文以大班美工区活动为基点,运用树叶材料展开单项深度法的深入探索,通过“引入”“拓展” “创作”“反思”四步骤,激发幼儿探究树叶的兴趣,扩展有关树叶的丰富经验,开启树叶作品的创作,享受“玩转树叶”之奥秘。  【关键词】 单项深度法;树叶;创作;反思  单项深度法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
在崔岗  雨水怦然,漾出一片绿  悠然而下,延伸成草木皆兵  它压低了云朵与屋顶  留在人间的苍生,多么堂而皇之  我的呼吸大于东流的绿波  這醇美的氤氲,烈于1573  飘至远方的不仅是诗,还有风香  有孤岛的光影和风雨染出的绿  栀子花的暗香与酒香碰撞  所有人都是居住在酒杯的门客  所思的人正陷入坍塌的回忆  谈天的人遗漏掉自己的孤岛  而我,记恨此刻的自由如此完美  这纷飞的雨点,缓急相济
李骏虎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的故事核心是1936年上半年的红军东征,然而,正如历史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行动那么简单,这部书的叙述,也并没有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就写东征,而是把围绕着东征的所有历史复杂性都展示了出来。这个历史复杂性,包含了层层叠叠的矛盾——中日矛盾、国共矛盾、国民党军政内部矛盾、共产党军政内部矛盾,以及与这些矛盾相交叉的和在这些矛盾之下更加细部的诸多矛盾。对于时局中的所有这些复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内容,所以教师如果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数学思想进行历史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抓住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思维,这会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本文尝试通过具体研究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然后分析数学在历史教学当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些许创新。  一、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  
一  穿过一片高粱地,便来到冬枝的小山村。  王秋林在村头一站,自觉就像一棵落光叶子的树,露出了许多的枯枝、疤痕甚至几个蜂窝和鸟巢,不光街上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就连房屋也瞪着方方正正的古怪眼睛看他,一片片的玻璃把秋天多情的阳光斜抛过来,照耀得他不敢睁开眼睛。他的心发虚,腿就像竹竿,僵硬而空虚,仿佛风一吹就会整个儿摔倒,跌成些尴尬慌乱而又不可告人的碎片。  一瞬间,秋林的无限勇气灰飞烟灭。他对爱情
小舅这辈子,干过最牛的事,是曾成功入侵村广播喇叭,在天上跟村长进行了一番“高端对话”。这件事至今仍为母亲津津乐道,其中奥妙却无人知晓。  小舅曾经是村上第一名高中生。毕业那年,大学却只接收推荐的工农兵学员,村长把自己的侄子推荐去了济南,没小舅什么事。毕业回乡,寒窗十二载除了挣副眼镜什么也没得到,却又不得不重新摸锄头把儿,小舅难免遭乡邻奚落。小舅自己也有十二万分的情绪,不久就干脆称病不出工,把自己闷
坐在河边  坐在回忆的河边,望着对岸  對岸的麦苗青了,油菜花开了  柳树在风中散开千万条绿辫子  对岸的天真蓝,鸟鸣真绿  明亮的阳光照着岸上来回走动的人  也照着一些新鲜的往事  他们依然有张青春美丽的脸  我还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我还能用他们的名字照明取暖  在荒芜的此岸  和我孤单的中年  我与他们离得那么近  近得只隔一条童年的距离  今年清明我不去看你  今年的清明我不去看你  虽然下
小喻时运不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先后參加了两次公务员考试,虽然两次笔试成绩都是第一名,但不知怎么回事,最后却还是在面试中被刷了下来。  没有门路、没有靠山的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偏僻山区小县E县。说来也巧,他回到E县没几天,就遇上县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本来,他对这次考试不抱任何希望。谁想到,这次,算是老天有眼,他终于考上了县农业局下属单位——县农科所。  小喻被招聘到县农科所没多久,屁股
那时候  我把整个田野领回院子  挂在屋檐和一个母亲的眼角  乡村明晃晃的,是晨歌里的样子  我还从繁茂的灶膛里,领出过柴灰  松软的,甚至还有草香  让人不得不相信  消失也是一种丰美  我还盛过一筐风  在王小丫的胳膊上,她丰腴  像一片庄稼地  王小丫们走在河边  跟河水一起流动,流进滚圆的日子里  如今  我被荒涼摁在墙角  如一些老人午后昏昏欲睡的闲聊  我矮小陈旧  足以装下一个空空的
一道淮水从曹多勇的小说世界中蜿蜒流过,这条活泼又深沉的大河承载了多少复杂的况味,使得曹多勇的小说境界因此美丽、开阔了许多。曹多勇出生在安徽淮南淮河边上的一个普通村落,这个名叫大河湾的村子也成了他文学地图上反复标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淮水谣》里,有一幕场景曾深深地打动了我。主人公韩新云诸事不顺,当他怀着焦躁的心情徒步二十里走回老家时,对着夜色中的河流和对岸已经入睡了的村庄不禁放声痛哭。“韩新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