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武术作为中国国民强身健体的方式,同时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武术特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日常生活、现代教育、社会互动三个方面,分析幼儿传统武术的教育发展实践。将现实生活与现代教育很好的结合,才能够使武术从幼儿时期开始就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并且最终将中华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幼儿武术 教育 实践发展
一、武术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因此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注意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幼儿接触到的影视文化,有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哪吒的风火轮,还有猪八戒的钉耙,这些都是武术兵器。因此,幼儿从小就从童话故事或是动画片中开始接触中国灿烂的武术文化。同时还要加强幼儿对于武术语言的敏感度联系。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遇到"冲,架,翻,摘"等动词,可以加以解释,最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使得幼儿从小就可以对武术有大概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理解武术中的动作和口令。
其次,我们都知道幼儿从三岁开始就会萌发各种品质,比如说坚持,自觉,自制力等等。因此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向他们进行一些有目的性的武术文化教育,从而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同时还能有效的锻炼幼儿的竞争力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最后,在日常生活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以故事、儿歌的形式把武术的精髓贯穿其中。
比如:《李小龙的故事》向幼儿传递坚持,不怕苦的精神,并使他们相信吃苦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当然在这些故事的选取中,我们不仅要选择反映我国古代以及现代勤劳奋斗,艰苦勇敢的故事,而且要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从情感出发,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武术文化的精髓。同时在幼儿练习武术的时候,倘若他们感到疲惫,要鼓励他们坚持,并且在战胜身体疲惫的时候,培养他们自我控制力的发展。
二、 武术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
为了促进武术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我们可以依据幼儿园中对于大班,中班,小班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早操、武术早操等活动。
小班幼儿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做操的兴趣,主要以模仿为主,适当的加一些武术的动作,比如:冲拳,推掌等。中班幼儿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灵活性,以五步拳为主。大班幼儿主要侧重培养幼儿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早操武术方面就要以少年拳为主。在音乐的选取上,要选择一些幼儿耳熟能详并且节奏感强,具有浓厚的武术特色的音乐。同时要坚持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而且培养了他们坚持的好品质。
在平时的现代化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武术风的歌曲。比如:《中国功夫》让幼儿体验到那种强健有力的气魄。《中国龙》让幼儿学习到各种节奏感很强的乐器的合奏,《爷爷爱打太极拳》让幼儿用身体来表现歌词中的情景。这种教学是幼儿喜欢的方式来传达武术的精神,同时让他们更快乐的学习知识。
体育的教学中武术的课程。教师以武术的基本的动作为出发点,设置情景开展武术教学。可以通过马步,仆步。跳跃,弓步等一些最基础的武术动作,提升幼儿的基本武术能力。我们都知道,武术是技术性很强的运动,武术大部分的动作都含有攻防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在重视幼儿身体发展的同时,重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武术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并且也有利于幼儿时空知觉,运动知觉,注意力,表现力,模仿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幼儿武术主题活动的教材以及内容,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适合的幼儿教材,教学形式才能在武术特色领域中展现出来。
三、 武术与社会价值的紧密结合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武术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真实写照。这也使得我们对于中国生命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和透彻。每个家庭中幼儿的爷爷奶奶在早晨或是晚上练习太极拳,气功或是剑。幼儿在武术的文化感染下,也感受到武术带给人们生活的美好。当然,武术在社会中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武术的兴趣。
比如:带幼儿去参观武术馆,去看武术表演等等,从而让幼儿切实的感受到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调节身心,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
现代化的社会里,幼儿从小接触到的就是科技的产物。对于中华古老而传承的文化了解的更少,因此通过武术教育,能很好的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提高他们对于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度。现代幼儿课程的核心理论有"保障儿童生命,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是社会应当承担的基本责任。"因而,开展现代幼儿武术特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我园实施的《构建幼儿传统武术教育特色运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武术文化的价值体现不是武术搏击招法,而是侧重武术的实践教育功能,旨在使幼儿能够通过武术锻炼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一方面促进民族精神的振奋,提高幼儿武术内涵的培养。另外可以幼儿感受体验武术的魅力,注重培养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虞定海.幼儿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3:92-94.
[2]邓土军.幼儿武术游戏教学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苏华伟.幼儿武术教学方法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2,10:77-79.
[4]刘建华.幼儿园快乐武术教材开发实践研究--以南京武娃幼儿武术合作教材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8-10.
【关键词】幼儿武术 教育 实践发展
一、武术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因此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注意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幼儿接触到的影视文化,有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哪吒的风火轮,还有猪八戒的钉耙,这些都是武术兵器。因此,幼儿从小就从童话故事或是动画片中开始接触中国灿烂的武术文化。同时还要加强幼儿对于武术语言的敏感度联系。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遇到"冲,架,翻,摘"等动词,可以加以解释,最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使得幼儿从小就可以对武术有大概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理解武术中的动作和口令。
其次,我们都知道幼儿从三岁开始就会萌发各种品质,比如说坚持,自觉,自制力等等。因此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向他们进行一些有目的性的武术文化教育,从而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同时还能有效的锻炼幼儿的竞争力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最后,在日常生活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以故事、儿歌的形式把武术的精髓贯穿其中。
比如:《李小龙的故事》向幼儿传递坚持,不怕苦的精神,并使他们相信吃苦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当然在这些故事的选取中,我们不仅要选择反映我国古代以及现代勤劳奋斗,艰苦勇敢的故事,而且要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从情感出发,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武术文化的精髓。同时在幼儿练习武术的时候,倘若他们感到疲惫,要鼓励他们坚持,并且在战胜身体疲惫的时候,培养他们自我控制力的发展。
二、 武术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
为了促进武术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我们可以依据幼儿园中对于大班,中班,小班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早操、武术早操等活动。
小班幼儿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做操的兴趣,主要以模仿为主,适当的加一些武术的动作,比如:冲拳,推掌等。中班幼儿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灵活性,以五步拳为主。大班幼儿主要侧重培养幼儿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早操武术方面就要以少年拳为主。在音乐的选取上,要选择一些幼儿耳熟能详并且节奏感强,具有浓厚的武术特色的音乐。同时要坚持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而且培养了他们坚持的好品质。
在平时的现代化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武术风的歌曲。比如:《中国功夫》让幼儿体验到那种强健有力的气魄。《中国龙》让幼儿学习到各种节奏感很强的乐器的合奏,《爷爷爱打太极拳》让幼儿用身体来表现歌词中的情景。这种教学是幼儿喜欢的方式来传达武术的精神,同时让他们更快乐的学习知识。
体育的教学中武术的课程。教师以武术的基本的动作为出发点,设置情景开展武术教学。可以通过马步,仆步。跳跃,弓步等一些最基础的武术动作,提升幼儿的基本武术能力。我们都知道,武术是技术性很强的运动,武术大部分的动作都含有攻防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在重视幼儿身体发展的同时,重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武术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并且也有利于幼儿时空知觉,运动知觉,注意力,表现力,模仿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幼儿武术主题活动的教材以及内容,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适合的幼儿教材,教学形式才能在武术特色领域中展现出来。
三、 武术与社会价值的紧密结合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武术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真实写照。这也使得我们对于中国生命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和透彻。每个家庭中幼儿的爷爷奶奶在早晨或是晚上练习太极拳,气功或是剑。幼儿在武术的文化感染下,也感受到武术带给人们生活的美好。当然,武术在社会中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武术的兴趣。
比如:带幼儿去参观武术馆,去看武术表演等等,从而让幼儿切实的感受到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调节身心,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
现代化的社会里,幼儿从小接触到的就是科技的产物。对于中华古老而传承的文化了解的更少,因此通过武术教育,能很好的培养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提高他们对于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度。现代幼儿课程的核心理论有"保障儿童生命,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是社会应当承担的基本责任。"因而,开展现代幼儿武术特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在我园实施的《构建幼儿传统武术教育特色运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武术文化的价值体现不是武术搏击招法,而是侧重武术的实践教育功能,旨在使幼儿能够通过武术锻炼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一方面促进民族精神的振奋,提高幼儿武术内涵的培养。另外可以幼儿感受体验武术的魅力,注重培养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虞定海.幼儿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3:92-94.
[2]邓土军.幼儿武术游戏教学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苏华伟.幼儿武术教学方法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2,10:77-79.
[4]刘建华.幼儿园快乐武术教材开发实践研究--以南京武娃幼儿武术合作教材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