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春繁的注意事项

来源 :蜜蜂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南地区从“雨水”以后,白天气温大幅提高,夜间气温虽然还很低,但也不是那么寒风刺骨,蜂王开始产卵,养蜂生产进入春季管理程序.rn一是全面检查,要快要稳.能进行检查的主要是露天包装的蜂群,室内越冬的需要到“惊蛰”以后.经过漫长的寒冷冬季,一部分蜜蜂死亡,这次检查不能长时间晾着,以防引来盗蜂,要求既快又稳,粗略掌握箱内基本情况.如:存蜜多与少、蜂王是否健在正常、有无鼠害进入、箱体是否受潮等,对每箱蜂的情况登记清楚,出现问题的抓紧进行应急处理.
其他文献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福建省林业产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091%、0.152%和0.229%,全省林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2012—2018年间福建省各地市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值波动小且有趋近于0的趋势,表明近期林业结构接近合理状态.除厦门市外,各地市林业产业高级化值均为正增长,表明总体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升级.各地市林业次级产业结构不尽相同,目前全省林业第三产业生态与
碳水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其准确、安全、灵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林业等众多研究领域,已逐步成为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强有力工具.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模型、计算水分利用效率、量化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对森林蒸散量的贡献等方面研究较多.通过论述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中的应用,提出该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中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水分通量拆分等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发挥该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研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选择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野生动物活动密集区安装红外触发相机60台用于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拍摄到的可识别野生动物共有9目20科47种,其中哺乳动物有6目16科35种,鸟类有3目4科12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并首次在国内拍到云豹的清晰影像,为德宏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生态旅游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20世纪90年后,生态旅游被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全球大规模推广,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受到了广泛质疑.从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与根本原则入手,深入分析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必需在实践中明确3个基本要求:环境影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生态、社会与经济三大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功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这是明代诗人王锦的《咏蜂》里赞扬蜜蜂精神的佳作.蜜蜂是一个一生勤劳酿蜜的昆虫,不仅为人类提供蜂产品,对农作物授粉还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质量,使农民增产增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昆虫.
期刊
通过样线和样地法对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调查.对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物种价值系数3个系数(共11个指标)进行评分和计算,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31科40属;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优先保护等级与国家保护植物的级别不同.4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综合评价值(Vs)范围在0.2793~0.7070,Ⅰ级保护植物8种,Ⅱ级保护植物25种,Ⅲ级保护植物11种,Ⅳ级保护植物2种,分别占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总数的17.4%、54.4%、23
通过文献梳理,对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类型、特征、环境危害及利用潜质进行介绍.阐述雨洪管控技术、植被重建技术、自然稀释、隔层封装等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措施,提出农林用地、绿地类和服务设施类3种景观再造模式,并通过西班牙拉维琼垃圾填埋场(农林再生模式)、拜斯比公园(绿地类模式)、深圳玉龙坑精英高尔夫练球场(服务设施类模式)等国内外典型案例对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再造模式进行解读.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立交景观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发挥城市风貌展示的作用,植物景观的构成与生长状况是其发挥职能的重要因素.以重庆市茶园新区玉马公园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法,调查分析这一位于城市立交路口的公园绿地植物资源运用现状,对公园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组成、配置形式、植物景观特色等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植物景观在生境选择、种植密度、后期养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相应建议.
意境营造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最高境界,园林建筑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载体.传统园林建筑着重意境的创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给观者以丰富的信息与精神体验.重点辨析了典型江南园林建筑拙政园的意境营造方式,统计了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怡园、耦园、环秀山庄中135处园林建筑的意境营造方式,结果表明传统园林建筑的意境营造有4种方式:点题、位置经营、身体感知、建筑形式,并且4种方式具有普适性.
对肇庆学院北岭主校区的校园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其园林植物种类,在调研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园林植物物种组成、生活型和观赏特性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内共有园林植物61科138属175种.共有裸子植物5科5属5种,被子植物56科133属170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有优势科10科81种、优势属9属33种;有乔木类27科55属74种,灌木类(含小乔木)29科50属59种,草坪地被类19科30属35种,藤本类1科1属1种,水生植物类5科5属6种;共有观花植物63种,观果植物8种,观干植物2种,其他均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