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光合特征对高温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作物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night12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随时代发展我国玉米品种在更替过程中植株光合特征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适应性,选用3个不同年代的玉米主栽品种白单4号(1960s)、中单2号(1980s)和郑单958(2000s),设置2个播种期(2018年4月15日和4月25日)形成2个灌浆期高温胁迫处理,比较2种便携式光合分析仪(SPAD-502叶绿素仪和SunScan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基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光合特征的差异,对基于籽粒产量计算得到的耐热指数(STI)与SPA
其他文献
为了给烤烟新品系GZ36在务川烟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对照(CK),采用大区栽培与生产示范,研究烤烟新品系GZ36在务川烟区特殊气候下与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在农艺性状、田间抗病性、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差异。
随机选择10个马铃薯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对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3种生长抑制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加入MS培养基中培养25 d,记录组培苗的苗高和植株形态,筛选出每种生长抑制剂最适合用于资源保存的浓度。将种质资源库中的210个马铃薯品种(系)分别接种在每个生长抑制剂的最适合浓度培养基上,每25 d记录组培苗的苗高和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在30 mg/L矮壮素的培养基上,210个材料生长时间达5个月并未出现植株畸形情况,该浓度矮壮素适合用于大规模的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
通过对南阳市2021年小麦生产形势和气候特点以及品种表现的分析,给予相关意见,以供参考。
CPP基因家族是一个转录因子家族,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通过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芹菜、香菜和胡萝卜3个伞形科的物种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与莴苣、葡萄和拟南芥的CPP基因家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3个伞形科物种中共鉴定了26个基因,其中芹菜、香菜和胡萝卜中分别有8个、12个和6个;香菜中的同源基因数量远大于芹菜和胡萝卜;全基因复制在CPP基因家族的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RNA-seq分析了不同组织中CPP基因的表达,将为伞形科中CPP和其他基因家族的比较和功能分析提供参考。
为了探索烤烟育苗盘规格的关键参数,达到减工降本增效目的,在四川凉山烟区进行了膜下小苗移栽育苗盘规格优选试验.以常规育苗盘(160孔)为对照(CK),对6种规格育苗盘(改良160、
为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采用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试验材料,设置秸秆还田(S)和不还田(CK)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处理水稻产量低于CK,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S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叶、茎和鞘的干重及占总干重比例,但各部分干物质输出率和转运率显著降低。S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的食味值,对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影响。S处理
以京农科728(JNK728)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置6月6日(SD1)、6月11日(SD2)、6月16日(SD3)、6月20日(SD4)和6月26日(SD5)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雨养夏玉米灌浆期和总生育期逐渐延长;2个品种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总量(DM)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SD2和SD3播期吐丝期LAI最高,SD2吐丝期DM显著高于SD1、SD4和SD5处理,SD2和SD3处理收获期DM显著高于SD4和SD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河北省低平原区土壤有机质、不同氮形态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秸秆全量还田下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36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的不同施肥处理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化肥施用量≤N 360kg/hm2+P2O5 240kg/hm2时,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可显著提高土
利用3种性诱芯产品和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诱捕对比试验,分析了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效果、防控效果和对天敌保护效果。结果表明:3种性诱芯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糖醋液,性诱芯处理区蛀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7.66%、8.26%、7.59%,显著低于对照和糖醋液处理;其中“诱尔”牌梨小食心虫诱芯诱捕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74.48%,可推广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中。
本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对陕科系列玉米品种(陕科6号、陕科10号、陕科16号)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陕科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 m2,陕科1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 m2,陕科10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