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吸收CO2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来源 :安全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la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离子液体的低挥发和低腐蚀性的优点,近年来不少学者利用ILs替代传统碱液捕集和分离CO2。本文介绍了近年来ILs-CO2的物理和化学吸收机理,并分析氨基功能化ILs和AHA ILs吸收CO2前后黏度变化规律,以及用水降黏后ILs水溶液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ILs-CO2的相互作用,发现增强ILs-CO2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如色散力、静电力作用)有助于物理吸收CO2;通过提高官能团碱度、合理利用离子间质子转移有助于化学吸收CO2。在吸收CO2后,氨基功能化ILs黏度多呈增加趋势;而AHA ILs形成氢键网络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黏度变化不明显甚至有下降趋势。水作为稀释剂可有效降低氨基功能化和AHA ILs黏度,低压时仍然能够通过化学吸收捕集CO2。对于ILs-H2O复配体系中,可综合考虑降低温度、提高压力、调节ILs-H2O复配比例,协同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机制来提高CO2吸收性能。
其他文献
史蒂文·斯梅尔(Steven Smale,1930.7.15)是美国数学家,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长期任贝克利大学教授.他在微分拓扑、动力系统、混沌理论、非线性分析、计算复杂性、数理经济学和学习理论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成功解决了微分拓扑学中"广义庞加莱猜想",并创立了现代抽象微分动
期刊
冻胀破坏是寒区渠道衬砌破坏的主要方式,影响渠道安全运行及工程效益的发挥,建立合理的渠道衬砌冻胀力学模型是衬砌抗冻胀设计的基础。目前梯形渠道衬砌冻胀力学分析大多基于假设冻胀力和冻结力分布及大小的前提下建立的结构力学分析模型,既不能充分反映衬砌板与基土冻胀之间的变形协调,也不能很好利用规范推荐成果或方法。SL23-2006《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中详细推荐了渠基土冻胀量计算方法,一定程度上综合体现了
干旱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自然灾害。植物作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之一,连接着大气圈、岩石圈、水圈,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关于干旱引发的灾害性事件的研究,有利于对干旱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克服大气水分的影响,使用植被水分作为量化干旱的指标,探究2001-2019年东北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湿变化特征以
道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系统的智能化对于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交通领域发展的主攻方向。路面是道路系统最基本的组成,路面材料的智能化意义重大,且自诊断、自修复甚至让电动车辆能够边行走边充电等智能化设想提出由来已久,但目前的研究还很少,这些智能化的关键在于使现有路面材料能够表现出力学性能之外的电学或磁学性能。最近,使用闪光焦耳热法可以制备低成本、高质量
土壤侵蚀是全球范围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泥沙来源研究作为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布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复合指纹识别法,以东北黑土区建有多级石谷坊的代表性小流域为对象,在确定多级石谷坊合理源地分类的基础上,定量判别多级石谷坊沉积泥沙来源,对比分析指纹因子载体颗粒粒径范围对泥沙来源定量判别准确性的影响,分析上游石谷坊沉积泥沙对下游石谷坊泥沙沉积的影响,探讨复合指纹识别法在多级
我国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型灌区,地表水源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地下水成为主要的灌溉补充水源,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明显减少且长期得不到恢复和补充。当干旱持续发生,来源于降水的自然补给量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业用水往往得不到满足,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致使粮食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对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使水
EPS颗粒(发泡聚苯乙烯)混合轻量土是将原料土、EPS颗粒、固化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形成的新型材料,在一些特殊路段的路基工程中得到了初步应用。路基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动荷载作用,土的动强度特性对路基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动强度与一定的强度标准相关,不同的强度标准下土有不同的强度特性。以往对于轻量土动强度的研究集中于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围压等因素对动强度的影响,缺乏轻量土在不同强度标准下的动强度特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地表气温的模拟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近地表气温的变化对于分析气候的演变规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地表气温数据主要依靠气象站点获取,在地形复杂的广大地区,气象站点稀少,很难依靠气象站点的内插或者外推获得空间分布的近地表气温数据。机器学习在气温模拟中有着很好的优势,但不同的机器学习法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模拟精度,因此本文以气象站点较少的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用水匮乏,灌区是农业用水的主要部分,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研究,挖掘农业节水潜力。目前,要提高农业水资源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评价体系。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提出和应用为农业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开拓一个新的视角,作物生产水足迹统一了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为水资源的科学合理且高效地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立足于宝鸡峡灌区,基于遥感的方法精准识别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并实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工农业和生产生活用水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生态环境变化等,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河西走廊区域,人类长期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区域供水不足,水资源质量问题日益突出。降水和河水作为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水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可以将水资源与地球元素化学结合起来,全面认识水体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掌握区域内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