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新闻写作的融通与互补

来源 :新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闻背景的运用 现代社会的读者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记者通常是通过安排、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大量而又巧妙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西方记者新闻写作的一大特色。背景材料处理得好,会增加新闻作品的魅力,其效果是显著的。 1、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在一篇新闻中,背景置于何处,应该根据新闻事实的需要而灵活多变,它可以放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也可穿插在导语或结尾中。西方记者在这方面往往显得特别的不拘一格,通达权变。把背景放在导语中,运用得好,可以立刻吸引读者注意。 请看合众社关于一次有关硅的国际座谈会的消 First, the use of news background Modern society readers not only need to understand the news ev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more willing to understand “why” and “what happened.” Journalists usually accomplish this task by arranging and using news background material. The large amount of ingenious use of news background material is a major feature of Western journalist news writing. The background material is handled well, will increase the charm of news works,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1, eclectic, flexible In a news, the background where the pla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news needs and flexibility, it can be placed on the main part of the news, but also interspersed in the lead or end. Western journalists often appear to be particularly eclectic in this respect, and they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Put the background in the lead, well used, you can immediately attract the reader’s attention. Please refer to CCTV’s announcement about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licon
其他文献
期刊
《大河秀典》于2007年10月1日公演以来,好评如潮,成为河南广电新的经济增长点,被誉为“来河南必看的梦幻之旅”、“您不能错过的河南之夜”。如今3年多过去了,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成为河南向外介绍中原文化的最佳名片。  《大河秀典》是表现“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大型全景演艺,是大型室内情景剧。其以起伏跳跃的五千年华夏历史为经脉,以浮现五千年中原文明史的璀璨片段为内容,将中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的核心在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小学生初学数学,是培养他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关键时期。然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过于抽象,小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展开分层教学,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2001年即将与我们握别之时,经过将近一年酝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签署了共建新闻学院的协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人们的注视与议论中跨进了2002年。 无论“共建
所谓“实”,即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新闻事件贴近生活、符合实际;报道内容鲜活、实用;新闻语言生动、平实。笔者做党报新闻编辑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新闻稿件鲜活、贴近生活实际、有用的少;数字化、模式化、官样化甚至空而高调的应景之作有增多趋势。这不仅无助于提高报纸的吸引力、引导力,而且使报纸与受众的认知偏离、与受众的需求脱节,使新闻报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我们的报纸缺乏可读性、缺乏生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一些新闻侵权案,既反映了中国人民法律意识的进步,也使新闻工作者疲于应付,头痛不已。其实新闻侵权也是美国司法界、新闻界经常遇到的问题,他们对过失的认
如果按照专家学者们的共识,把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开展的“北京地区读者、听众、观众调查”(简称“北京调查”)视为我国受众调查历史起点
2002年2月16日至3月上旬,《解放日报》发现和深入挖掘了肖玉泉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突出的报道。截至3月13日,本报共发表消息、通讯、评论、内参等文章12篇,计2万余字,
摘要: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大批“红色网站”相继建立。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红色网站”的点击率和利用率普遍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容的建设没有贴近学生实际。为提高“红色网站”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应该将高校“红色网站”建设与大学生闲暇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红色网站闲暇闲暇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介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它以几倍、几十倍的增幅提升传统产品的价值,因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和知识含量,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生变量推动着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是政府官员都将文化创意产业看成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甚至断言,21世纪的经济将由文化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