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对精神医学专业发展的促进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与教材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重要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发挥两者的协调促进作用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精神医学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科学引导教材建设内容和方向,并以教材建设为篮板,促进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完善,经多年的实践,我院的精神医学专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课程 教材 精神医学专业 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087-02
  伴隨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临床医学重要分支的精神医学专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精神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的精神医学教育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作为国内精神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我院在精神医学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这其中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等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
  在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中课程建设是前提条件,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实施来进行落实的。医学生通过具体的课程学习来掌握各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分析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进而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医学专业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也是医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来源,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互为支撑,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1~2]。在近十几年来,我院对精神医学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物质投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也是我院精神医学专业获得国内外教育界认可的重要表现形式。
  1 优化精神医学课程建设,注重课程体系与时俱进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精神医学教育缺乏自身特色性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以临床医学专业为基础,简单增加部分专业课即为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表现为缺乏特色性教学计划、缺少专业教材为依托,基础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三大课程长期占据课程核心体系之中。为此,我院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在近十年内对精神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修订内容包括:(1)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较少非常见病的讲授,如,伴随精神疾病社会学基础的改变,躁狂症逐渐较少、抑郁症和神经症逐渐增大,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也悄然改变,老年精神障碍的发病逐渐增高等等,为适应这些疾病谱的变化,我院对精神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及时调整,增加社会文化因素与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按照最新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增加抑郁症、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精神医学专业人才更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3]。(2)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重的调整,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同时医院对医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我院适时调整了精神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比重,由过去的理论与实践2∶1,变为目前的1∶1,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安排学生在精神科门诊和病房,以及社区进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普及学习,使其学生在后一阶段的理论与实践能够快速融合,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快速转化。(3)教学方法改革,一改过去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注重采用临床案例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先进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途径更为宽泛[4]。时代在进步、疾病在演变、学生在发展,这些变化都要对精神医学教学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课程改革这是适应了这些改变,与时俱进的发展,才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5]。
  2 特色性教材建设,融国内外最新精神医学研究成果于本科教材建设之中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院就开始了对精神医学专业教材的开发,先后组织编写了2套精神医学专业内部教材,鉴于我院在精神医学专业建设中的成绩和专业建设地位,经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批准,我院于2008年组织牵头编写了国内首套精神医学专业本科规划教材,并于2009年后陆续出版发行,经过多年的使用,该教材已经成为我国精神医学教育的主要蓝本,该教材的编写队伍涵盖了国内精神医学教育的核心专家团队,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等一批国内一流高校的一线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同时,教材内容大量引入国内外精神医学最新科研成果,使教材的学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教材还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独立内容呈现出来,编写了《精神医学专业实践指南》,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了规范和技术指导。
  3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互为补充,相互融合
  3.1 精神医学专业教材建设有利于精神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
  教材建设必须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基础上,并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写。本科精神医学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精神卫生机构的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材的内容体系中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做到教师用得好、学生学的明白,立足精神医学专业发展的前沿和一线临床实践,让学生在教材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精神医学诊疗技术,同时考虑到精神医学的特殊性,将医学人文、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精神科医师的素养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合于教材之中。本套精神医学专业教材以完整体系的形式出现共11本,其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尤其是心理学导论、社区精神病学、行为医学这些前瞻性和保障性教材的建设,使精神医学不在单纯立足于临床干预模式为主的教学内容,将整体性的为学生展示精神疾病的全貌,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起全人观和新医学模式观[6~7]。
  3.2 教材建设使精神医学教学更为规范,有助于现代教学观的落实和推广,有效地促进课程改革
  教学观是教育者对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知识价值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现代高校教育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强调学生学习行为的终身化、个性化、民主化。作为成体系的精神医学专业教材将使学生对精神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更为系统,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更有抓手,教材的适用性也更宽泛,该套教材中的关于司法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老年精神病学内容着眼于学生未来深层次的临床工作需要,可以作为其今后专业拓展的工具性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8]。   3.3 精神医学专业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同步进行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学质量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的开发必须着眼与课程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精神医学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精神医学专业课程开始变得日趋完备和多样化,目前各高校的精神医学专业课程已经达到了近二十门,这种局面就要求课程教學的蓝本—— 教材建设必须加快其步伐,首套精神医学专业教材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于此同时,教材的产生也使得精神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变得更为规范,教材开发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国内的相关院校精神医学专业教师先后从教材的使用效果、教材辅助资料开发、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关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我院的精神医学教材建设成果即被评为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精神医学课程体系,客观上发挥了促进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4 精神医学专业教材建设中与专业课程建设相适应的重要举措和建议
  (1)注重对教学对象的研究,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加精神医学专业教材的实用性。教材是教材的工具,精神医学本科教学必须以本科生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进行教材开发和课程设计,在首套精神医学专业教材中也存在诸如过分学术化、前导性知识不足,本科教学中学生的可读性差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材修订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让“学生读得懂、老师交的明”。并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扩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愿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9]。
  (2)积极引导一线专业教师参与到精神医学教材的开发和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材和课程设计不仅仅是教学专家的任务,更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精神医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广大一线教师和医师在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中的意见必须得到尊重和采纳。我院参与该套教材的作者中,多数教师均具备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他们的工作经验有效的提升了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今后的精神医学专业教材开发中需要进一步引入一线教师的工作智慧,让其经验效应得到更大的发挥。
  (3)以教材为蓝本,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和多样化教学方法在精神医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深刻的影响这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也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载体。在过去的精神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课堂表现是主要的教育活动表现形式,但其实施效果确存在极大的局限性[7]。照本宣科是很长时间里精神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形式。在首套精神医学专业教材建设完成之后,伴随一系列辅助教材资料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规范,现代多媒体、互动声像等先进技术手段陆续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被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了尝试,如PBL、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已经陆续得到实施。这些举措使精神医学专业教学更为人本,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为明确,并有效的激发了其学习兴趣[10]。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的精神医学专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先后成为国内首批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今后我院将继续注重精神医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建设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精神卫生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小艳,项蓓丽,文衍宣.实施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11,24(11):50-53.
  [2] 郭彤,陈金明.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1):135-136.
  [3] 赵阿勐,崔光成,刘吉成.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2008,38(6):10-13.
  [4] 崔光成,刘吉成.应用型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J].中华医学教育 2008,38(5):47-49.
  [5] 林振浪,时亚平,林锦.对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5):89-90.
  [6] 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10):69-71.
  [7] 杨洪峰,陈敏,王克勤,等,精神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9):67-69.
  [8] 杨洪峰,王学春,王克勤,等.我校精神卫生专业方向十五年教学研究与实践回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62-264.
  [9] 马艳,马美华.对新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建设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28-32.
  [10] 石云霞,王世泽.构建与国家卫生事业改革方向相适应的本科医学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4):85-87.
其他文献
<正> 西德艾柯霍夫公司1976年研制一台EDW150-2L型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图1)。其牵引部采用可控硅整流器和直流电动机代替液压泵和马达。经井下实际运行,效果良好。据报导,用
本文从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培训、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以及评价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然后从加强学生的口语训
本文采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设计的1800MHz同轴谐振微波介质滤波器在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能够减小几何尺寸,满足实际需要。中心频率1790MHz,带内波动1.5dB,3dB带宽45MHz,插入
<正> 我队是1952年成立的,在成立后的十多年内一直使用炮采。1969年6月开始使用国产采煤机。使用初期也曾出现过亏产,也经历过采煤机上了马又下马的曲折过程。但是,我们在毛
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零售管理、交通等诸多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存在着成本、技术标准、市场需求等问题,RFID技术仍存在应用瓶颈问题。本文对这些问
本实验在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了T-2毒素对膜电位活动的影响及硒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2毒素(0.1,0.5,5.0mg/L)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幅值(APA)、超射(OS)、阈电位(TP)、最大舒张电位(MDP)及最大除极速率(Vmax)显著降低
摘 要:本文从身边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了解实际背景材料,用数学符号描述问题,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了如何设立产销周期使产品平均存储费用最少的问题,并由此体会出数学建模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销周期 储存费用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46-01  1 实际问题情景  德山经济开发区一电子器件
政府采购,也称政府统一采购或公开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公开招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国外市场上为财政开支单位统一
细胞-分子大潮中对生理科学现状的思考富维骏徐建军(第二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上海200433)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的超常进展,迎来了生物学思维的新时代,并开拓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很明显
人IFNα具有镇痛作用并与阿片受体有关朱千政张笑冰王晶张汝丽侯云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具有广泛的相互调节作用,干扰素是第一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