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和CO在Ni(111)表面的吸附活化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和低能电子衍射(LEED)研究镍单晶表面氧物种及CO与O2的共吸附。实验结果表明,Ni(111)表面氧化后存在两种氧物种,位于54meV能量损失峰的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和位于69meV能量损失峰的表面氧化镍。首先,随着暴露氧量的增加,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的能量损失峰蓝移至58meV;其次,通过真空退火及与CO相互作用考察,发现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较不稳定。在室温条件下,表面预吸附形成的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与CO共吸附,导致端位吸附CO增多,表明氧优先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时,要将互联网的优势最大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因此,词汇教学方法很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就常见的
在数学家眼中.“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现实中,数学是学生“最喜欢又最害怕”的学科。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培养的是应试能
我国正处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大批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鲜明特征的人才.
福尔摩斯是举世闻名的英国大侦探家。他的助手华生先生有一天突然想到要对他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竟然令华生吃惊:文学知识——无,哲学知识——无,天文知识——无,政治
(一)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育者的共同责任.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克服困难
Web2.0以其不同于Web1.0的鲜明特征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网络体验,许多行业正在利用Web2.0转换思路.开发新的图景。从教育、学习角度来看,Web2.0也为教育、学习的变革提供了很多机会和
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介绍了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观对以往学科划分过细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整合课程的要求。生态后现代化主义的课程要求学习者具有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教育家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被迫切地追问:青少年的成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们反思片面追求产值的发展观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发现教育也正在为此付出代
课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坛进行了三度描写,特别是文章第一部分末尾,更是洋洋洒洒数百字而不厌其详。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可以借这段景物描写的揣摩去把握作者此时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