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有林场自然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 :浙江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和重要内容,截至2021年,浙江省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为256924.04 hm2,森林覆盖率达92.6%,已成为浙江省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生态功能最完善的区域.优质的森林资源,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通过对浙江省100个国有林场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有33个国有林场开展了自然教育活动,占全省国有林场总数的33%,其中独立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国有林场有25个.浙江省国有林场的自然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潜力较大,前景广阔.举例分析了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湖州市林场和淳安县林业总场3个国有林场的自然教育模式和经营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自然教育存在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课程研发不够全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充分认识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政策制度和财政资金支持、全方位提升自然教育能力、加大宣传力度等相应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浙江省国有林场自然教育的合理规划和科学规范开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景区中的琴山蓝湾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景观资源质量、环境条件、规划利用条件三个方面构建了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IPA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总体评价为“良好”水平,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清洁度D12、艺术价值D7、完善性D8、水体质量指数D13、水土侵蚀模数D16、知名度D21方面亟待提升.针对现状问题,从环境、人文、社会、生态、现状资源条件方面提出导控村域旅游风貌、彰显文化艺术价值、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从种子的选择、选地与整地、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以及贮藏等方面阐述黄芩种植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领,旨在为黄芩种植户种植高品质黄芩提供借鉴.
为客观准确评价重庆市老鹰茶种质资源情况,调查了123份老鹰茶种质资源的生长势、芽叶颜色、发芽密度等形态指标,对其中27份种质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等级评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老鹰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份种质的平均水浸出物含量为29.25%,WX18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37.10%,WL32最低,为22.60%;平均茶多酚含量为11.25%,WX4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4.07%,NC2最低,为9.87%;平均总黄酮含量为1.65%,WX2
研究梳理目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基于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将目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划分为生态保护补偿与流域污染补偿.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支付意愿法、总成本核算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和水资源价值法,其中流域污染补偿核算方法同时考虑到了流域内水质与水量的保护.此外还分析了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