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手机APP的个体学习模式已势不可挡。不少大学英语教师也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使这种学习方式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服务。本文从与英语学习相关的手机APP着手,表明了这种学习行为的优势,同时也阐述了这种学习行为现存的弊病,最后以建议的方式提供了以APP为形式的适于教学的移动平台,使其学习内容质量高,既有监控机制也有反馈讨论区,也能及时得到权威有针对性的解答。
【关键词】手机APP;大学英语课堂;英语教学;移动平台
【作者简介】司丹丽(1986.07-),女,硕士,汉族,现任职于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移动终端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信息。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学习行为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看到了学生对手机APP的沉迷。既然无法阻止此类行为的盛行,为什么不做做研究利用其物,使基于手机APP的学生个体学习行为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服务呢?
二、与英语学习相关的手机APP
当然,与英语学习相关的APP仍在不断增加。
三、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相关APP的场景与时长分布
权峰(2016)对英语类学习APP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上海6所高校大學生,每所高校选取4个班级,包括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受访男女生数量大体一致。问卷分析表明,89.3%的受访生使用过英语学习APP,其中71.16%安装了1-2个应用,20.43%安装了3-4个应用,5.84%安装了5-6个应用。同时,接近75%的受访者选择智能手机作为最常使用的移动学习终端。对于使用场景,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课堂上和自习时。34.92%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英语类学习APP的总时长在1-5小时之间,平均每天花9-42分钟。那么,如何将这种学习行为的优势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呢?
四、直接使用各类学习APP存在的问题
之前谈到,有必要将使用APP这种学习行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但仔细观察发现,直接于课上或课下使用各类学习APP存在一定的问题:1.上课期间,学院教室无法提供免费WIFI,使用APP需耗费学生大量的流量,给学生造成金钱困扰;2.课后期间,学生可利用网络使用APP学习,但无监管体系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不知其学习效率如何,尤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不能保证其学习的有效性;3.关于提问和反馈,虽然有的APP提供了社区式的讨论区,但是网络上解答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可能无法辨别回答的可信性,仍然容易产生各种困惑;4.现阶段,教育类应用开发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大量雷同、低质的应用不断涌现,其内容质量低、权威性不足,高质量的考试辅导类和课堂配套类应用却不多。
五、基于APP的大学英语学习移动平台
那么,有没有什么一个移动平台以APP为形式,其学习内容质量高,既有监控机制也有反馈讨论区,也能及时得到权威有针对性的解答呢?
这样的一个移动平台可以设想如下:1.学习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的资源内容应以课堂学习主题为中心,再相应展开延伸。该模块学习资源的上传应由专任教师将网络搜索到的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有必要的可以自行自作,表现形式多样化,比如音频、文档、视频、微课等。教师应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将整合后的资料编辑发布。同时,这项工作对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精通教学内容,又要熟悉软件的制作编辑等。2.学习活动管理模块。学生通过手机移动终端APP,进入学习监测、学习评价、学习互动、学习反馈的环节,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点或相关语言能力掌握的程度,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在反馈区。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通过问答环节继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思考于内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基于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网络管理平台上的相关内容,如学习资料的再次筛选整合或者制作。3.课堂教学管理模块。在此模块中,学生可以对课堂的教与学进行实时反馈,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评估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计划。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优化。4.交流互动模块。通过手机移动终端APP上的互动问答窗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以实时提问、及时交流。将课堂延伸到任何时候。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线编辑自己的作业,在线学习并评价他人的作业,由此形成一个积极的评价与学习体系。
六、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直接使用各类学习APP存在诸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不断研究并实践以APP为形式的适于教学的移动平台,使其学习内容质量高,既有监控机制也有反馈讨论区,也能及时得到权威有针对性的解答。
参考文献:
[1]权锋.出版社大学英语类移动学习APP开发策略探究——基于上海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问卷调查[J].科技与出版,2016(10).
[2]王燕,李庆文,徐玉红,张文静.基于手机APP的大学英语听力翻转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以荔枝播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
【关键词】手机APP;大学英语课堂;英语教学;移动平台
【作者简介】司丹丽(1986.07-),女,硕士,汉族,现任职于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式移动终端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信息。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学习行为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看到了学生对手机APP的沉迷。既然无法阻止此类行为的盛行,为什么不做做研究利用其物,使基于手机APP的学生个体学习行为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服务呢?
二、与英语学习相关的手机APP
当然,与英语学习相关的APP仍在不断增加。
三、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相关APP的场景与时长分布
权峰(2016)对英语类学习APP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上海6所高校大學生,每所高校选取4个班级,包括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受访男女生数量大体一致。问卷分析表明,89.3%的受访生使用过英语学习APP,其中71.16%安装了1-2个应用,20.43%安装了3-4个应用,5.84%安装了5-6个应用。同时,接近75%的受访者选择智能手机作为最常使用的移动学习终端。对于使用场景,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课堂上和自习时。34.92%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英语类学习APP的总时长在1-5小时之间,平均每天花9-42分钟。那么,如何将这种学习行为的优势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呢?
四、直接使用各类学习APP存在的问题
之前谈到,有必要将使用APP这种学习行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但仔细观察发现,直接于课上或课下使用各类学习APP存在一定的问题:1.上课期间,学院教室无法提供免费WIFI,使用APP需耗费学生大量的流量,给学生造成金钱困扰;2.课后期间,学生可利用网络使用APP学习,但无监管体系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不知其学习效率如何,尤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不能保证其学习的有效性;3.关于提问和反馈,虽然有的APP提供了社区式的讨论区,但是网络上解答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可能无法辨别回答的可信性,仍然容易产生各种困惑;4.现阶段,教育类应用开发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大量雷同、低质的应用不断涌现,其内容质量低、权威性不足,高质量的考试辅导类和课堂配套类应用却不多。
五、基于APP的大学英语学习移动平台
那么,有没有什么一个移动平台以APP为形式,其学习内容质量高,既有监控机制也有反馈讨论区,也能及时得到权威有针对性的解答呢?
这样的一个移动平台可以设想如下:1.学习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的资源内容应以课堂学习主题为中心,再相应展开延伸。该模块学习资源的上传应由专任教师将网络搜索到的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有必要的可以自行自作,表现形式多样化,比如音频、文档、视频、微课等。教师应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将整合后的资料编辑发布。同时,这项工作对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精通教学内容,又要熟悉软件的制作编辑等。2.学习活动管理模块。学生通过手机移动终端APP,进入学习监测、学习评价、学习互动、学习反馈的环节,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点或相关语言能力掌握的程度,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在反馈区。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通过问答环节继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思考于内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基于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网络管理平台上的相关内容,如学习资料的再次筛选整合或者制作。3.课堂教学管理模块。在此模块中,学生可以对课堂的教与学进行实时反馈,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评估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计划。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优化。4.交流互动模块。通过手机移动终端APP上的互动问答窗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以实时提问、及时交流。将课堂延伸到任何时候。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线编辑自己的作业,在线学习并评价他人的作业,由此形成一个积极的评价与学习体系。
六、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直接使用各类学习APP存在诸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不断研究并实践以APP为形式的适于教学的移动平台,使其学习内容质量高,既有监控机制也有反馈讨论区,也能及时得到权威有针对性的解答。
参考文献:
[1]权锋.出版社大学英语类移动学习APP开发策略探究——基于上海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问卷调查[J].科技与出版,2016(10).
[2]王燕,李庆文,徐玉红,张文静.基于手机APP的大学英语听力翻转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以荔枝播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