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新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动因与策略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突出“地方性”,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章。要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做好专业规划和专业定位,确定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专业调整应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接轨,创出专业特色,实现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互相促进、互动双赢。
  【关键词】新建本科 专业建设 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087-03
  
  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是近年来政府和高等教育界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使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走上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2001年,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院校区域化和国际化并行发展,对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1 地方新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动因分析
  
  1.1 外在动因
  与其他高校一样,地方新建高校面临着发展挑战,这是其调整专业结构的外在必然要求。首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给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带来了挑战。在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教育理念、体制都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其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日新月异给高等学校带来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学科在高度分离的同时又呈现高度的交叉和综合,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周期也不断缩短,人文学科的教育意义越来越大,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只有适应学科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保持人才培养的相对先进性。第三,人类生存发展的困境给高等学校教育价值提出了新挑战。从事教育活动,面对人类目前日趋严重的生存发展困境,我们应该深刻反思:高等学校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职能?应该如何重估我们的教育价值?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如何以全新的教育价值理念培养人才,并引领社会走向全面、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以此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每一所大学及其领导者都应该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不断培育大学新文化、新精神、新价值。第四,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型人才需求对高校个性化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挑战。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根本意义在于重新规划和确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经济社会,创新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决定性要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专门人才成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追求。高校层次不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有所区别。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的个性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个性化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能动和创造性学习,强调尊重个性,发展和完善个性,以培养学生独立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判断能力和人文情趣。所以说,我们必须从教育的深层次上考虑,使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具社会价值。
  总之,转型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当代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以及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诸多困境等等,使得传统的学科专业结构明显滞后,迫切要求高等学校与时俱进,通过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培养适应社会多样化发展要求的各类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
  1.2 内在动因
  新建本科院校受自身所在的区位环境、学科专业基础、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规模层次等方面历史的、现实的条件制约,为合理解决建校初期的一系列矛盾,适应本科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内涵和职能,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必须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科学地选择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快速推进给新建本科院校既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教育教学资源的紧张,生源质量的降低,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发展由量的扩张向内涵提高的转变以及社会对新建本科高校的声誉和办学力量的选择意识加强带来的困难等等。所以,新建本科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性,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并通过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办学竞争力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紧迫而艰巨。
  地方高校一般是“省地共建、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管单位是省教育厅,但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在地方,受到地方政府、人民多方面的支持,享有地方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那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享有地方建设成果的同时,有必要、也有义务主动为地方建设承担责任,做出贡献,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是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服务是所有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名牌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服务有着很大的不同。名牌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一般办在中心城市,有着地方高校无法比拟的地域优势,有着长年的办学积累和丰厚的历史沉淀,有着雄厚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这类高校的服务面向很广,服务的水平和层次也较高,往往是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办在地级城市,大多在发展上没有什么区域优势,办学时间也相对较短,经费渠道有限,高层次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较差。那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认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切忌好高骛远,只有脚踏实地,瞄准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合理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才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突出“地方性”,科学规划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定位
  
  專业规划是使专业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专业建设科学化和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步骤。规划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校的定位。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明确了学校的角色定位,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即可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的客观趋势作出统一的规划。在做好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就要着力于做好所设置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的定位必须以市场价值为前提,定位于人才市场的某一个层次,即在该层次上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明确专业定位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要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条件的分析论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应当是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就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以“地方性”为主线,不断地研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着力把握好两个原则,调整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本地经济社会的实际要求。
  第一,突出“地方性”,用战略的眼光审视学校的专业规划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从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市场对人才类别、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开办一些前瞻性专业,这些专业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专业。同时要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长线专业,这些专业应该能够符合竞争性经济特征,能与区域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相适应,能够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在比较长甚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
  第二,突出“地方性”,用现实的眼光来确定专业服务方向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既然是地方高校,就要时刻把为地方服务放在首位,面向地方办学,立足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解决应用技术难题,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提供培训与教育基地。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形成办学规模,创出质量,提高效益,办出特色,才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互动,才能形成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湘南学院是一所成立时间不长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地处湖南省南部的郴州市。学院自2003年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突出“地方性”,加强专业建设。首先,学院在总体定位上就十分重视突出“地方性”。作为一所省属地方性、教学型本科学院,明确了在服务面向上,立足郴州,面向湖南;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发挥学院在教师教育及医学教育方面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基础厚实、素质较高、适应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基于学院的办学定位,学院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时候,结合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了“提升拓展师范类专业,巩固加强医学类专业,积极发展经、管、工学等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的方针。作为地方性院校,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已任,及时预测、了解省市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建立有效机制,主动适应。对适应省、市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报考率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及时增设或适当扩大招生;对需求量少,报考率低,就业困难的专业则“减、停、并、转”。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学院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师范类、医学类专业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专业29个,其中,基础应用型专业占到了89%。实践证明,由于突出了“地方性”,专业人才“适销对路”,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为郴州市各行各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和基层医疗卫生领域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3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以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主要措施
  
  3.1 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
  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专业设置既要适应教育的外部环境,把专业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动态系统中去考察,又要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符合学科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当前,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要求人才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的调整,又要求高校对学科专业结构作出相应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这种连锁反应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必然结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除了要考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与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服务本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地区的人才需求为原则,逐步建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多科类综合特色的专业体系。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地处南岭山脉多金属成矿带,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全市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居湖南省第一位。是中国主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湖南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有色金属探明储量占湖南全省的40%以上。其中钨、铋、钼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锡、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森林资源和水电能源丰富,成为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设在中国的唯一基地。郴州又是集奇、险、美、幽于一体,汇山、水、洞、泉于一市,以狩猎、漂流、水上游乐、疗养度假、体育观光等为特色的新兴旅游胜地,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初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基础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能源、冶金、建材、食品、化工、机械、生物制约等10余个行业的工业发展格局。湘南学院依托郴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根据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巩固优势专业、提升市场应用广泛的专业、发展有市场潜力专业、压缩无市场前景专业”的策略,加强专业建设。在新专业设置上,主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专业申报前,都要组织力量对本省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划和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力争专业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近几年学院设置的旅游管理、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经济信息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网络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药学等本科专业,都是和本省市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主动适应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学院还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传统专业进行了结构优化和调整,专业调整以后,学院服务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需要为导向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首先,应确立自己的标准,不迷信、不盲从。全国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客观因素有所差异,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会有所差异。全国重点大学培养的人才,大部分会选择继续深造,余下的则大多流向跨国公司、合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院所;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重点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来确立。湘南学院作为省属地方院校,既不盲目与重点大学攀比,也不妄自菲薄,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自己的强项和优势,把为郴州经济建设服务作为自己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选择。学院的各系、各专业己经覆盖了郴州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遍布郴州各行各業,成为郴州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工矿企业和政府工业管理部门的骨干。
  3.3 创出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要想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按照常规的套路仿效老牌本科院校办学显然将没有出路。创建特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既要把常规的基础工作做好,又要在短时间内创造特色,它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和扎实到位的基本功才能形成。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长期积淀的办学优势,首先,通过对同类院校和社会需要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学校在学科与专业设置方而的优势,有计划地集中人力,加大投资,填补空白,占领学科专业的制高点。其次,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需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适应这种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将“办学有地利,地方有需求”的学科专业,作为特色学科专业,大力发展。
  湘南学院根据办学实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专业建设上首先保持了专科阶段长期的办学积淀和优势,确定了师范类、医学类专业作为“拳头专业”,重点发展;其次,学院还确定了“旅游管理”、“生物技术”等专业为特色专业,在师资、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等方面重点扶持。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特色突出:学院成为湖南省和郴州市的旅游培训定点单位,该专业还多次参与了省内及郴州市大型旅游活动及项目的策划,为本市乃至本省旅游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生物技术专业在产学研结合上成效显著:“杏鲍菇自动化生产技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投产,被列入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菌球食品生产方法及生产菌球食品的气升培养罐”已通过国家专利局初审;“乌灵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
  总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今天,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同时面临着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解决好自己的服务面向问题,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做好服务地方经济文章,才能够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真正实现与当地企业、政府相互促进、共建双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Z].教高[2001]5号.
  [2] 邱克:服务地方,追求优质,创新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选择与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1).
  [3] 陈坤:培养应用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4] 蔡葳:新建本科发展要突出特色[J],中国教育报,2007/3/9.
  [5] 史晖:论新建本科的科学发展[J],中国大学教育,2006(1).
  [6] 姜清奎:发挥高校科技优势服务地方经济[J],高教研究,2006(2).
  [7] 杨晨光:高校要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求发展[J],中国教育报,2006/6/28.
  [8] 张红爱.肖瑛:政府和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策略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其他文献
【摘要】零件图是应用阶段的核心部分,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对整个章节的内容作了适当地整合,根据每节的内容辅以相应的练习,以讲练结合的方式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思路,较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零件图 教法与学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079-01      
目的:为了促进人性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
目的:总结24例重型颅脑损伤观察与护理方法,包括适宜的环境,严密观察病情,正确给药,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前指导等多种方式的临床护理.24例患者中有16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
该文研究目的:·提高人们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认识,充分肯定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分析促进和影响电子商务的一些因素,以使人们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是新形势下党中央胡主席对学校提出的新的任务,本文对怎样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十七大精神的引领 共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082-01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率高、病
该文的第一部分对国内财产保险市场进行了考察,从市场竞争主体和客户两方面作了市场环境分析,并对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作出了评价.第二部分通过指出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在客户管
膝关节是关节疾病与损伤的好发部位.近年来由于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的开展,使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院自2015-2016年共开展膝关节镜手术197例,取得
【摘要】校园文化在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论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深入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加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校园文化 社会环境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b)-0089-02      高校
目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以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临床患儿病例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