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6日,由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海城经济开发区共同开发合作的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开工奠基仪式在海城举行,至此两年多的南北“联姻”瓜熟蒂落。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方平,海城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海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静国等有关领导和部门、各界嘉宾以及新闻媒体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规划用地面积286.9公顷,建筑面积323.8万平,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建成,将首开南北两大专业市场官方合作先河,这不仅是辽宁省和鞍山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沈海高速沿线服务业集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更是浙江义乌市场实施“内外贸结合,向域外走、向网上走、向高端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其中一期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小商品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设施,经营品种囊括4000种类50余万种日用小商品。目前已完成项目协议签约、起步区土地摘牌、项目公司组建、地块空间整理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将完成一期主体工程,2016年组市运营。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全球公认的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影响力最广、交易额最高的专业批发市场,汇聚源头生产的26个大类、180余万种小商品,连续23年蝉联中国专业市场榜首,商品辐射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而海城作为世界镁都、中国百强、辽南枢纽,是东北地区市场经济发育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13年海城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排名第十位,成为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两大市场的南北对接,无疑是区域经济的一次强强牵手。
“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是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走出去’在全国市场布局中第一个域外的投资合作项目。”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方平表示,之所以落户海城西柳,一是海城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地带,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二是海城的西柳服装市场、南台箱包市场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义乌与海城两地的商贸流通由来已久,两地商户之间、企业之间都已形成了稳固的供销渠道;四是鞍山、海城两市对专业市场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出台了特殊政策,特别是对外来投资商诚信负责,使双方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友谊不断加深,合作信心不断增强。
“专业市场是新型城镇化的最好载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富民工程。专业市场能够大量安置就业、吸纳城市人口,也可以使千家万户富裕起来,所以,发展、壮大、繁荣专业市场,一直是海城经济开发区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海城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静国表示,今年初,海城围绕沈大高速和腾海大道,全新规划西柳至南台40平方公里专业市场集中区,重点建设西柳商贸城、西柳国贸城、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北方水暖城、中国体育用品博览城、西柳面辅料市场和南台国际箱包城七大专业市场集群,同时按照前店后厂模式建设海城宏基工业城、南台富商箱包产业园等四大配套加工产业园区。“预计到2017年,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市场集中区将新增各类商户8万户,吸纳城市人口50万人,市场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市场配套产业园区积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中小企业2000家,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
届时,海城经济开发区将成为中国专业市场最集中区,成为东北亚规模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采购中心,中国北方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和轻工纺织服装箱包产销基地。一艘超级专业市场大航母,即将起航。
规划用地面积286.9公顷,建筑面积323.8万平,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建成,将首开南北两大专业市场官方合作先河,这不仅是辽宁省和鞍山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沈海高速沿线服务业集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更是浙江义乌市场实施“内外贸结合,向域外走、向网上走、向高端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其中一期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小商品专业市场和配套商业设施,经营品种囊括4000种类50余万种日用小商品。目前已完成项目协议签约、起步区土地摘牌、项目公司组建、地块空间整理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将完成一期主体工程,2016年组市运营。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全球公认的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影响力最广、交易额最高的专业批发市场,汇聚源头生产的26个大类、180余万种小商品,连续23年蝉联中国专业市场榜首,商品辐射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而海城作为世界镁都、中国百强、辽南枢纽,是东北地区市场经济发育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13年海城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排名第十位,成为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两大市场的南北对接,无疑是区域经济的一次强强牵手。
“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是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走出去’在全国市场布局中第一个域外的投资合作项目。”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方平表示,之所以落户海城西柳,一是海城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地带,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二是海城的西柳服装市场、南台箱包市场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义乌与海城两地的商贸流通由来已久,两地商户之间、企业之间都已形成了稳固的供销渠道;四是鞍山、海城两市对专业市场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出台了特殊政策,特别是对外来投资商诚信负责,使双方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友谊不断加深,合作信心不断增强。
“专业市场是新型城镇化的最好载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富民工程。专业市场能够大量安置就业、吸纳城市人口,也可以使千家万户富裕起来,所以,发展、壮大、繁荣专业市场,一直是海城经济开发区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海城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静国表示,今年初,海城围绕沈大高速和腾海大道,全新规划西柳至南台40平方公里专业市场集中区,重点建设西柳商贸城、西柳国贸城、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北方水暖城、中国体育用品博览城、西柳面辅料市场和南台国际箱包城七大专业市场集群,同时按照前店后厂模式建设海城宏基工业城、南台富商箱包产业园等四大配套加工产业园区。“预计到2017年,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市场集中区将新增各类商户8万户,吸纳城市人口50万人,市场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市场配套产业园区积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中小企业2000家,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
届时,海城经济开发区将成为中国专业市场最集中区,成为东北亚规模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采购中心,中国北方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和轻工纺织服装箱包产销基地。一艘超级专业市场大航母,即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