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及常见伪品的外观性状鉴别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321-01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人体各部分出血或跌打肿痛具有显著疗效。
  在我国三七的使用历史久远,始载于《本草纲目》,是名贵中药材。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参三七、田漆、田三七、田七、滇三七 、盘龙七三七临床应用广泛且经济价值较高,但市场上的伪品较多,不易鉴别,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将从三七的形、色、气、味,等特征对三七及其常见伪品的外观性状的鉴别加以阐述。
  一、三七的外观性状特征
  根类圆锥形、纺锤形或呈不规则块状,少数有分枝,长1~8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纵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斑点(树脂道) 。气微,味苦、微甘。以个大、质坚、体重、皮细、表面光滑、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菊花心者为佳。
  三七外表面土黄色或黄褐色,习称“铜皮”,顶部周围有瘤状突起,习称“狮子头”。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类角质,具蜡样光泽,形成层明显,中心可见放射状纹理,呈菊花心状,并有裂隙,习称“铁骨”。 三七粉呈灰黄色或黄绿色细粉末,气微,味苦回甜。熟三七为棕黄色细粉末,略有油气,味微苦。 熟三七片为类圆形薄片,表面棕黄色,角质样,有光泽;质坚硬,易折断,气微,味苦回甜。
  二、三七的常见伪品来源及外观特征
  (一)裂果薯
  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 Tacca plantaginea (Hance) Drenth.,的块茎。又名水田七。类圆球形或长圆形弯曲。长2~4cm直径1~1.5cm表面灰棕色,有粗糙皱纹或小点状突起的须根痕。顶端常具残存的叶基。体稍轻,质略硬,易折断击碎,断面较粗糙,灰黄色,颗粒性,微有蜡样光泽,有散在的点状维管束。气微,味苦,有小毒。
  (二)竹节参
  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又名竹根七。根茎呈竹鞭状,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22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节密集,节间长1~2cm,每节上方有一圆形探陷的茎痕。表面尚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有多个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圆形。气微香,味苦,微甜。
  (三)菊叶三七
  为菊科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 Merr的干燥根茎。根茎呈拳形团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牙痕,下部有细根或细根断痕,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气无,味淡而后微苦。
  (四)莪术
  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的干燥根茎。呈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表面呈黄褐色,长3~6cm直径2~3cm顶端无茎痕。外观可见有人工雕琢成的皱纹和瘤状突起,酷似真品。体重,质坚,断面呈棕褐色或黄褐色,蜡样。气微辛,味微苦而辛。
  (五)白及
  为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 striata(Thb.)Reichb.f.的干燥块茎。块茎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素。无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三七及常见伪品外观性状对比
  三、结论
  (一)三七的伪品主要分三大类
  ⑴同为五加科的植物,如竹节参。两者在显微鉴别、气味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外形、颜色、质地、断面等差异大,较易鉴别。⑵不同科,但名字相似的植物,如菊叶三七、水三七。两者与三七只是名字相似,其它外观、质地等方面差距较大,属易鉴别品种。⑶其它伪品,如莪术。其与三七的外形、断面较相似,而且再加上人工雕琢的皱纹、瘤状突起等三七固有的鉴别特征,确实为鉴别增加了困难。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其固有的“回甜”是莪术没有的。因此,对于莪术这样的易混品,气味鉴别是重点。
  (二)我国传统中药鉴别方法,鉴别者通过自身的手、眼、口、鼻这些感受器官的综合运用,可以较准确的将三七及其伪品从形、色、气、味上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徐连城,唐秀兰.中药三七的鉴别与应用 [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995年04期. 40-41
  [2]任仁安.中药鉴定学[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0月.126。
  [3]陈俊华. 三七与其伪品莪术的鉴别 [J].黑龙江中医药. 2006年03期. 37
  [4]姜宁. 三七伪品的简易鉴别方法 [A].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 [C]. 2002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东营地区的地域特性及公司承建工程特点,主要针对中小型提升泵站的深基坑作业如何进行安全合理高效有序的施工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泵站;降水;土层;支护;基础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76-02  现有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是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的主要防护工程,其主要是对基坑侧壁采取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随着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口就业率低,对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此笔者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找出并分析影响对口就业的原因,提出了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职业规划指导、调整课程设置、推进校企合作和开拓新的就业市场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对口就业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301-02  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
期刊
【摘 要】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往往是一对矛盾,因此需要理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和结症所在,坚持依法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使得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和谐共进。  【关键词】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关系;问题;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313-01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资源极其丰富。无论是不可移动文物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一个新型舞种,它承接了中国古代宫廷舞蹈的艺术精华,吸纳了中国戏曲的形神气韵,结合了西方芭蕾的训练体系,是中国舞蹈种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舞类。最初的中国古典舞是由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并得到舞蹈界广泛认可并流传开来的,而其中的身韵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李正一古典舞专家提出并研究发展起来的。中国古典舞发展到现在,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就是它的
期刊
【摘 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近年的载文现状,以《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3年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为统计数据,从文献计量角度,对其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及其他参考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的复合影响因子比2012年的提高了26.8%,复合影响因子在全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学科排名为第15位(
期刊
【摘 要】高科技产品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应用,使医院的设备更新成了一种必然。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医院在设备购置时既要调查市场需求,又要考虑设备的经济收入情况。本文用不同的方法论述了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投资时所要采用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财务可行性分析;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回收期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319-01  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高科学技
期刊
【摘 要】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的最高奖项。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之路是从写短篇小说开始的,就是从写短篇小说开始,最终登上了世界文学巅峰,从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写短篇小说也能实现作家、文学家的终极梦想,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关键词】短篇小说;世界文坛;巅峰;诺贝尔文学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320-01  一、
期刊
【摘 要】依赖于肌肉运动、身体位置、肢体平衡和肌肤触摸等所获得的身体感觉,前额将足球击向预定目标的动作过程,需要躯体高度协调才能整个过程,本文通过陈述头球动作在无主观意识下,利用躯体各种反射,从而培养头球动作能获得良好的本体感觉。  【关键词】足球头球;本体感觉;躯体反射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306-02  一、前言  头顶球是有目的地使用前额将足球击向预定目
期刊
当今,全球转基因生物育种持续发展,势不可挡。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上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转基因作物育种整体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已处于领先地位,某些项目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但近年,由于受到国际上"转基因安全性争议"的负面影响,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速度放缓了。  一、转基因食品性能及产业分析  (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
期刊
1.技术异化与食品技术异化  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1.1技术异化  所谓技术异化是指,技术是按照人类的意愿由人类设计产生出并具有自主性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使自然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但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技术在一定的情况下开始违背人的意愿,超出人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