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进阶 思维递进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电源”的课堂教学,从知识发生与发展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突出了“问题”和“思维”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问题进阶与思维递进、知识序与教学序的有机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问题;思维;知识序;教学序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9-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9.017
  从学习论的角度来说,学习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的,知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的。因为问题既是思维发生的原点和诱因,也是思维发展的引领和导向。毋容置疑,学生的课堂学习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因此,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问题链形成,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课堂教学效益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1-2]。本文通过笔者的一堂“化学电源”市级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展示由问题生成问题,以及从问题到思维,再从思维到思维递进的形成过程,和基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思想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一、设计思想
  在“化学电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经常会沿着化学史的脉络进行教学[3],但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探究、会思考、善倾听、善交流、能合作、能辩论、能反思,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小喇叭和玩具小汽车人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小喇叭播放出动听的音乐和小汽车跑动起来,以及从现象引发问题、从问题生成问题、从问题激发思维、以问题链生成思维链,从而触发学生发生问题与思维的“链式反应”,并通过问答对话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深化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
  (2)通过对小汽车和小喇叭电源的改进过程,认识不同电池的优点和缺点,探索改良化学电源的方法。
  (3)借助各类电源的介绍,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
  三、教学实录
  【教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样东西,一是贺卡里的小喇叭(图1),另一个是玩具小汽车(图2),看到这两样东西,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
  【生1】让小喇叭响起来,让小汽车动起来。
  【教师】请大家利用魏博士实验盒里的仪器和试剂让小喇叭响起来,用周转箱里三种液体(糖水、盐水、蒸馏水)中的一种让小汽车动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小喇叭是怎样响起来的?
  【生2】向点滴板中滴加5滴硫酸铜溶液,将音乐芯片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持铜棒和锌棒,插入稀硫酸铜中,可听到音乐声(图3)。
  【教师】小喇叭为什么会响起来?
  【生3】锌很活泼,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正极是铜,铜离子在正极得电子,从而形成了电流。
  【教师】有没有哪一组做法和刚才一组的做法不一样?
  【生4】我们选用的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也能使小喇叭响起来,在这过程中,锌失去电子被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
  【板书】Zn CuS04==Cu ZnSO4,Zn H2SO4==ZnS04 H2↑
  【教师】小汽车是怎么动起来的?
  【生5】我们在小汽车的后板上滴了食盐水,小汽车就跑了起来。
  【教师】小汽车为什么能动起来?
  【生6】形成了闭合回路,有电流产生。
  【教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生7】1.要有两极;2.有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小汽车能动起来,此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呢?
  【学生】一脸茫然。
  【教师】请大家把小汽车拆下来(图4)。
  【生8】我们把小汽车拆下来后发现有两极,锌片做负极,碳电极作为正极,锌被氧气氧化了。
  【教师】上述两种电池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10】两种电池都是一次性电池,不可重复使用。
  【教师】上述两种电池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11】氧化剂不一样,一个是稀硫酸或硫酸铜,另一个电池氧化剂是空气。
  【教师】上述两种电池,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生12】用空气作为氧化剂比较好,因为如果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空气在外部,所以电池内部可以储存更多的反应物。
  【教师】其实我们看到的锌被氧气氧化的电池属于空气电池中的一种。目前,比较常见的空气电池有三种,分别是锌空气电池、锂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如果给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信息提示:锌、锂、铝三种金属的市场价格(表1);比容量——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
  【生13】我会选择锌空气电池:因为锌的纯度较高,如果不纯,锌就会和杂质形成原电池,电能就会被消耗,且锌的价格适中。
  【生14】我會选择锂空气电池:因为锂电池比容量最大(7克锂失去Imol电子,而659锌失去2mol电子,279铝失去3mol电子)。
  【生15】我会选择铝空气电池:因为铝的价格最便宜,但我们也有一个疑问,铝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会不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教师】铝表面的确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一旦形成氧化膜就会影响反应,这也是研究铝空气电池中比较困难的一面。你还会选择铝空气电池吗?
  【生16】会,价格便宜。
  【教师】(过渡)每种电池都有它研究困难的一面.到目前,每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三种电池,到底哪个好?老师也没办法做定论。   【教师】(信息)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锌空气电池,即便是当时技术不达标,但只要研发能够得以延续,应该不会被后来的铅酸电池、镍铬电池,或现在的锂电池所取代。
  【教师】空气电池如此好,为什么连锌空气电池到现在还未上市?
  【生17】寿命有限,时间长了会被腐蚀掉,锌就会变成锌离子,定期需要更换,所以还是一次性电池。
  【教师】为了使电池能持续工作,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吗?
  【生18】可以改用二次电池。
  【教师】铅蓄电池是常见的二次电池(图5),请说出它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生19】铅是负极,氧化铅是正极。
  【教师】还可以怎样改进?是不是只能换成二次电池呢?
  【生20】可以选用绿色环保的燃料电池。
  【教师】演示实验:氢氧燃料电池(实验步骤:1.利用水电解器实验盒(图6)电解6mol/L的硫酸,快速获得氢气和氧气;2.移走电源接上小风扇)。
  【教师】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21】小风扇转起来了,形成了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教师】燃料电池(图7)有什么优点?
  【生22】燃料电池有以下优点:1.环境污染小,2.比容量高。
  【教师】既然燃料电池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普及?
  【生23】燃料电池还没普及的原因:1.成本高,2.燃料加注也存在问题。
  【教师】你现在对原电池的定义是怎么理解的?
  【生24】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四、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的亮点之处有:一是课题引入生活化,问题源于生活,思维源于问题,学习源于思维,在问题和思维中促进思维发展;二是教学过程显性化,本节课教学凸显“问题”和“思维”两个方面,基于问题与思维、思维与知识的联结性和对立性,促进课堂教学由问题生成问题、由问题激发思维、由思维生成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获取知识[4];三是课堂态势发展化,特别是电池的选用和改进这一板块,问题设计的深度和学生思维的力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升华,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四是课堂学习主体化,学生课堂学习活动量大、参与度高、思维力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五是课堂教学有序化,从知识的发生发展顺序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实现了课堂教学知识序和教学序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当然本节课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双向传递不突出。
  总之,“化学电源”这节公开课教学以问题进阶、思维递进为主旨,在问题设计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从“问题与思维”两个维度,实现了问题与思维的有机融合、知识序与教学序的有机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久华,郇乐等.沉淀溶解平衡教學中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2(9):55-59
  [2]吴学录,以“问题串”为载体,实施化学有效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4):12-14
  [3] 王灿,化学史中的科学发展观——以“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学,2014(8):31-34
其他文献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核心的理念是学生的“学”在前,其中课前自学是实现翻转教学的关键。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课为例阐述了通过精新的微课程、精准的任务单、精到的评价表三个途径来实现学生的课前深层学习。  关键词:翻转课堂;深层学习;途径;金属活动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摘要:以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化学创造或发明的“按需設计”是化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按需设计”的教学情境,渗透化学史中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化学史;科学发展观;按需设计;教学情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
摘要:当前以“空中课堂”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网络化教学借助稳定的软、硬件技术平台,在帮助广大师生有序、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文章以高中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空中课堂教学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空中课堂;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0-0081-03  中图分类号:G6
I’m a cat who likes to wear boots. In fact, I ran about in my only pair so much. They began falling apart. They squeaked2 when I stepped, which made a not-so-terrible big man in my town laugh. Well, I
摘要:认知模型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模式系统化和认识方式发展的过程。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模型认知,并指导学生开展模型认知学习,以促进学生将模型认知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学习方式。“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以促进学生“模型认知素养”发展为目标,通过概念形成、模型建构、模型应用和概念表达等教学环节设计,开展了“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模型;模型认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  文章编号:100
摘要:酸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物质之一。酸的复习课教学,在已学酸的知识基础上,将酸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酸的性质进行有机的串联整合,构建完整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关键词:教学设计;酸的性质;复习;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4-0077-02  中图分
摘要: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而学科课堂将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线教师应深刻懂得:只有努力追求课堂教学品质,做到思想上有高度、有厚度;目标上有维度、有梯度;内容上有深度、有宽度;形式上有限度、有向度;过程上有效度、有信度;情感上有温度、有热度,才能真正实现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为重”。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质教育;教学品质  文章编号:
摘要:实践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内容。本课教学立足于将实践探究、合作提升与真实情景结合,整合专题知识内容,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用真实的实践活动激趣促学,促进学生体验并初步形成实证观、定性定量观等化学学科观念。  关键词:情境;实证;实践探究;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  一、设计理念和学习目标  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必然追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2016.
摘要:在教学中将化学教学与化学历史结合,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的知识结论,还可以追溯知识的来源和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过程所体现的科学本质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课题为例,以氧气的发现历程为教学主线,运用实验探究,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关键词:HPS教育;化学史;氧气教学设计;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2-005
摘要:PBL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这正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律,也是化学学科教学中要渗透的核心素养之一。将PBL教学模式与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相结合,从驱动性问题出发,以问题为活动导向,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PBL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