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的儿子东东今年6岁了。这孩子开始说话很早,但是他从开始说话时就把“哥哥”(gēgē)喊成“德德”(dēdē),“姑姑”(gūgū)喊成“嘟嘟”(dūdū),把“看看”(kàn kàn)说成“探探”(tàn tàn),“水”(shu )说成“髓”(su )等等。我也尝试帮他纠正,但是这孩子很调皮,你越给他纠正,他越发错得起劲。于是我不敢给他纠正了,怕更加强化他的错误发音。我想小孩子刚开始学说话可能都是这样的,等再长大一点发音自然就会准确。于是我就没有很在意。但是现在他要上小学了,我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担心小朋友们会嘲笑他吐词不清,让他产生厌学情绪。我该怎么办呢?
山东烟台 林 红
答:您儿子的发音问题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正常现象。一般说来,孩子1岁左右能说出第一批真正被理解的词,2岁半到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5岁儿童的语音进步最明显,一些比较复杂的语音要在6~8岁才能完善起来。因此,孩子四五岁时仍然存在大量发音不准确的现象,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儿童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语音的发展。在语音获得过程中,儿童不是被动地模仿成人的语音,而是语音获得的主动参加者。在语音发展到某一时期,儿童获得了把听觉模式转换成自己发音的“语音规则”。儿童用这些规则把复杂的词简化到他可以发出的水平时,有时会产生许多发音上的错误。儿童语音的发展,就是这些简化过程的逐渐减少,直到说出的词音与原型相符。这些规则包括替代(如用d、t替代g、k)、同化(如“婆婆快来”变成“伯伯派来”)和删除(如“汽车”只能说成“车车”)等。这些“语音规则”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刚开始学说话的幼儿的听觉能力还很弱,不能辨别声音中的细微差别;他们的发音器官(包括唇、舌、声带、喉、鼻腔等)的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发音的生理机制还不十分协调。因此,在语言发展的起始阶段存在发音错误是正常的,这些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自然会消失。
但是,对于孩子最初的发音错误,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注意大人的口型和发音示范,使孩子的听觉、视觉系统能够彼此协调,这样孩子的语音系统才能在一开始就符合社会上既定的标准语音,能够准确地听和说。东东之所以存在发音问题,可能是由于作为家长的您不了解孩子学说话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没有掌握好纠正孩子发音的适当方法。
东东的调皮和逞强是因为两三岁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他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来引起成人更多的注意,得到家长更多的认可。于是,您越是强调他的错误发音,他就越是兴奋。另外,儿童的语言可以被用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是个性发育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还不能很准确地发音,这会影响孩子日后的阅读能力和心理发展。鉴于东东目前的情况,我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
1.改变东东错误发音的情境,转移东东的注意力。您要是反复纠正,总是说孩子不正确,他会变得很紧张,也会很不耐烦。比如想让东东把dūdū说成gūgū,可以带孩子到公园,看着一群群的鸽子,让他学鸽子“咕咕(gūgū)”地叫,东东的积极性会更高些。像这样在自然情境下纠正孩子的发音,不要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少许错误发音上,效果会更好些。
2.多利用游戏,增加练习发音的趣味性,提高东东纠正发音的积极性。读正确给予奖励,也可以和孩子进行抢答。游戏中要以鼓励为主,注意多重复正确的发音让孩子模仿,不要刻意纠正他的错误发音,以免产生抵触情绪。
3.对比性地夸大东东的错误发音,让他学会区分发音相近的语音间细微的差别。您可以把东东的错误发音和自己正确的发音都录下来,放给他听,让他区别其中的不同,然后再让他仔细模仿您发相近语音时的口型。这时的东东已经过了“第一逆反期”,只要您耐心些,相信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发音并认真改正的。
4.多听、多背、多模仿,增加纠正其发音的机会。可以让东东多听电台的少儿节目,多背诵一些节奏明快的儿歌,多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各种车辆的喇叭声。您要耐心地把家庭、公园、马路、商场等都变为课堂,多寻找能让东东说话的机会来纠正他的错误发音。
5.要鼓励东东主动说话。如果东东因害怕自己会发错音而懒得说话,这时您不要对他用手势或表情提出的任何要求做出反应,要鼓励他用语言来提出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工学院)
山东烟台 林 红

答:您儿子的发音问题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正常现象。一般说来,孩子1岁左右能说出第一批真正被理解的词,2岁半到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5岁儿童的语音进步最明显,一些比较复杂的语音要在6~8岁才能完善起来。因此,孩子四五岁时仍然存在大量发音不准确的现象,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儿童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语音的发展。在语音获得过程中,儿童不是被动地模仿成人的语音,而是语音获得的主动参加者。在语音发展到某一时期,儿童获得了把听觉模式转换成自己发音的“语音规则”。儿童用这些规则把复杂的词简化到他可以发出的水平时,有时会产生许多发音上的错误。儿童语音的发展,就是这些简化过程的逐渐减少,直到说出的词音与原型相符。这些规则包括替代(如用d、t替代g、k)、同化(如“婆婆快来”变成“伯伯派来”)和删除(如“汽车”只能说成“车车”)等。这些“语音规则”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刚开始学说话的幼儿的听觉能力还很弱,不能辨别声音中的细微差别;他们的发音器官(包括唇、舌、声带、喉、鼻腔等)的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发音的生理机制还不十分协调。因此,在语言发展的起始阶段存在发音错误是正常的,这些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自然会消失。
但是,对于孩子最初的发音错误,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注意大人的口型和发音示范,使孩子的听觉、视觉系统能够彼此协调,这样孩子的语音系统才能在一开始就符合社会上既定的标准语音,能够准确地听和说。东东之所以存在发音问题,可能是由于作为家长的您不了解孩子学说话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没有掌握好纠正孩子发音的适当方法。
东东的调皮和逞强是因为两三岁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他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来引起成人更多的注意,得到家长更多的认可。于是,您越是强调他的错误发音,他就越是兴奋。另外,儿童的语言可以被用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是个性发育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还不能很准确地发音,这会影响孩子日后的阅读能力和心理发展。鉴于东东目前的情况,我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
1.改变东东错误发音的情境,转移东东的注意力。您要是反复纠正,总是说孩子不正确,他会变得很紧张,也会很不耐烦。比如想让东东把dūdū说成gūgū,可以带孩子到公园,看着一群群的鸽子,让他学鸽子“咕咕(gūgū)”地叫,东东的积极性会更高些。像这样在自然情境下纠正孩子的发音,不要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少许错误发音上,效果会更好些。
2.多利用游戏,增加练习发音的趣味性,提高东东纠正发音的积极性。读正确给予奖励,也可以和孩子进行抢答。游戏中要以鼓励为主,注意多重复正确的发音让孩子模仿,不要刻意纠正他的错误发音,以免产生抵触情绪。
3.对比性地夸大东东的错误发音,让他学会区分发音相近的语音间细微的差别。您可以把东东的错误发音和自己正确的发音都录下来,放给他听,让他区别其中的不同,然后再让他仔细模仿您发相近语音时的口型。这时的东东已经过了“第一逆反期”,只要您耐心些,相信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发音并认真改正的。
4.多听、多背、多模仿,增加纠正其发音的机会。可以让东东多听电台的少儿节目,多背诵一些节奏明快的儿歌,多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各种车辆的喇叭声。您要耐心地把家庭、公园、马路、商场等都变为课堂,多寻找能让东东说话的机会来纠正他的错误发音。
5.要鼓励东东主动说话。如果东东因害怕自己会发错音而懒得说话,这时您不要对他用手势或表情提出的任何要求做出反应,要鼓励他用语言来提出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