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教学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了,在这百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美术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而又有艺术独特的魅力,但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实践;艺术修养;创作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教学重视书面传授、习作实践能力,忽视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单纯地追求传统的艺术表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独特艺术风格,等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修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一、打破陈旧教学模式,发展规范教学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往往以技能教学为主,不少学生把绘画作品看成是轻浮单薄的“小品画种”,因而在学习中心存轻慢;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家风范、挥毫泼墨才是绘画,这使学生在学习中走了不少曲折之路。这些思想干扰了教育者的教学思路,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深入创作领域,全面提高创新素质。
  (一)开展欣赏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当代艺术大师王肇民先生说过:“学如山然,要以博为基,以专为峰。”学生从大量的优秀名作中开拓眼界,将为以后的美术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提升艺术修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历代大师名作入手,明确美术教学思想,让学生体会美术艺术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一定的史论介绍,使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名家名师的画技、画理,以及表达的社会背景、生活真相,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创新的热情。欣赏的作品尽量选择一些风格各异、艺术水准高而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名家名作;欣赏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用挂图、幻灯片、投影仪、录像、光盘等均可。教师也可以拿出自己或他人的优秀美术作品来给供学生欣赏,因为原作的直观效果要优于印刷品、幻灯片的视觉效果。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欣赏、勤于思考、多翻阅书籍、多参观各种画展、留意艺术动向,从而在生活中不断强化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注重生活写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欣赏,也要注重实践能力,所以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美术这门学科,全面提高创新素质,就需要通过感受自然,对生活进行写实来完善。艺术源于生活,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发现美,在生活中表现美,这种发现和表现美的过程是充满创造和想象的,它并不是单纯地被动描摹自然。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只是单一制的教学体制,教师常以技能技巧作为教学目的,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美术的基础着手,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写实的创造力与艺术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只有用真实的情感来宣示自己的感悟,才能描绘出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思想在现实的重负中解放出来,全心地去体验美、感悟美,在无拘无束中真实绘画,从而提升艺术修养。
  二、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
  美术教育有着它独特的规范性,但也正是由于它自身的这些特征,使它的流动性、干湿变化不可更改,又使它有时变得难以捉摸,无可比拟。绘画的这些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应深思熟虑,不能采用传统的单一法传授学生理论与实践,这会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厌倦心理,也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学生的个性心理为前提,对学生表现的某些不稳定、不自觉的个性萌芽深入挖掘并加以细心引导,处理好规范教学和个性发挥的协调。这就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去慢慢体验、发现,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细心地去研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多方法,多层次全面实践。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欣赏或生活写实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偏爱、审美特色,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个性优势,并在创作生活中表现出来,在艺术中创造出来,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强有力的有机整体,建立属于自己独特且全方位的艺术表现风格。
  三、注重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课堂的教学内容要看是否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最终能够学以致用;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和教师的雷同或者风格相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
  [2]伊顿.色彩艺术[J].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3]吕景云.艺术心理学新论[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创新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
期刊
【摘 要】话语语言并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与观众沟通的唯一方式,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体态语言也是与观众的交流、沟通方式。本文运用文献法、案例法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进行了研究。在必要性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准确完善地使用各种体态语,使观众通过主持人的体态语言更好地接受信息。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体态语传达不同的意义。体态语要与有声语言配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使
期刊
【摘 要】科技的发展促使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并为教育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可以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简单化,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帮助。因此,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应用及对策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引入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正处于大变革的巅峰时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开始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教师们在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也开始寻求新的挑战。微课,这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且教学时间短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被教师们广泛应用于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微课,除了打破学习者们地理、生活、学习的边界之外,还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
期刊
【摘 要】市场上有多种功能强大的教务管理软件,但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而言,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用Excel进行教务管理,既方便了学校管理,又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利用Excel进行民族地区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教务管理者必须巧用Excel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对民族地区中学的教务管理,大大提高了学校办事的效率,促进了民族地区学校管理提升新的台阶。  【关键词】Excel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职业技术教育机械加工专业课教学中,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等特点在技工院校机加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自身优势。  【关键词】机加专业课;多媒体教学;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及“教师——黑板——学生”的教学方式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并推动了教育技术革命的进程。作为在学校从事机械加工专业课教学的一线理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要培养高素质、高品德以及音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如何让色彩更好的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让其成为主导,并引领小学生能更好的学好小学美术课程,是本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教学;美术;色彩;  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运用色彩、造型、线条等手段,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而色彩是一件艺
期刊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达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的效果;可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为辅助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具有直观形象、动感丰富、新颖有趣、交互便利
期刊
【摘 要】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多数仍然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及少量的辅助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由于其模式的滞后性,传统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阻碍了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引入和实践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展的。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导向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信息化管
期刊
【摘 要】微课教学方式现阶段已经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较优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微课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微课质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微课的制作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制作微课提供帮助。  【关键词】微课;影响因素;制作步骤;制作方法  随着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产物在生活中运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微课已经逐渐发展并成为了一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1]。目前微课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制作步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