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美感的文字。因此,要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把它发扬光大,最基本的就应该是学好汉字,用好汉字。
  汉字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最初的图形,一步步地演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中国地域广大,虽然各地方言口音各异,却共同使用着统一的汉字,不能不说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起了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什么小小的汉字竟能够承载得起?
  有人说:“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一个形声字,音像俱全。” 此话的确很有道理。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各种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更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丰富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使用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汉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它的美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三美”统一于汉字。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说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我们把它概括为三点:形态如画,音韵如歌,灵性如诗。
  形态美
  “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它是文字,同时又是一种合乎美的形式规律的创造。这正是中国文字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根本原因。”(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
  一个“日”字,既可以看到光照中天的火热太阳,又能够抽象为四笔的方块字;一个“月”字,既可以看到婀娜多姿的月牙,又能够简明地仅用四笔表示;一个“山”字,既可以看到巍峨起伏的峰峦,又只需三笔,就足以抽象表达“山”的全部意蕴。
  汉字的形态美,还表现在不论是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高雅、篆书的委婉,还是隶书的端庄、楷书的方正、行书的潇洒、草书的飞动,它们带给人的都是美感。
  汉字的结构美,圆融而有力度,讲究“平、奇”,即平稳而有新意。表现在:一是整齐。横平竖直是基础。二是参差。错落有致,疏密不同;不重复——直不等长,曲不同态。三是定动结合。四是呼应与避让结合。如“烈”字下面四个点,虽互相呼应,但并不是都朝着一个方向。
  音韵美
  有人把汉字比喻为凝固的音乐,思想奔流的河床。汉字的书写,通过笔画的大小、粗细、疏密,成为一种韵律,不仅能表达字义,也能表达感情。
  也有人把汉字比喻为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心灵之声的呐喊。一般地说,每一个汉字都至少有一个音节。有时有好多个汉字用同一个音节来表音, 如“xi” 音节就有夕、汐 、西 、息 、悉 、昔 、犀等;“yu”音节也有迂、淤、于、鱼、语、与、雨、育、玉、遇等。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如张、帐、胀、涨等 ,“长”就是这组字的声旁。
  字还有平声、仄声之分, 平声中又有阴平、阳平;仄声又分上声、去声。这四者统称“四声”(过去还有入声)。读汉字时声音有高低强弱、长短起伏, 读起来或慷慨激昂、热情奔放, 或妩媚温婉、娓娓入耳,让人心愉神悦、妙不可言。
  意蕴美
  汉字之美,一方面是造型。这是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基本固定下来;而另一方面,是每个字的内涵,却是可以不断挖掘,不断创新的。
  中国汉字“横、竖、点、撇、捺、钩” 奇妙组合成几万个不同的字形, 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 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 , 让你感到温暖和热烈,“月亮”又使人眼前闪耀着清冷的光辉。“哭”字一看就像流泪, “笑”字一看就像笑开颜的形态。
  会意字比象形字更有内涵,是因为祖先造字时渗透了更多的智慧。汉字的意义生成常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习”字,代表了天空中有一大一小的两对羽翼,那是母鸟在带领小鸟学习飞翔。一个“盗”字,是对一个人看到器皿中的财富流下口水的生动写照。
  汉字见证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积累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如何让中华民族世代铭记汉字书写之优美,挖掘汉字文化内涵,传承汉字艺术精髓,提升汉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我们每一代人,尤其是广大教师必须完成的使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从认字开始,欣赏汉字之美。每个孩子天生爱美,而汉字之美,正好符合了他们的需要。只要教育得法,孩子们就能够在愉快的审美过程中自然而然掌握汉字。
  结合运用汉字,理解汉字之美。认识一个个汉字,是学好母语的基础,但是真正掌握母语,是在长期的运用汉字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诗词歌赋、谚语寓言、历史文献,通过用汉字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继承了中华文化,也进一步理解了汉字之美。
  深入学习汉字,继承中华文化精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性子或急躁,或沉稳,或深谋远虑,或小心翼翼,都直白地流露在笔尖的墨迹里。这是书写各种文字共有的特点。但字体作为一种艺术,尤其是书法,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因此,汉字还能看出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中华文化离不开汉字,学习汉字必然有助于继承中华文化精髓。例如,单一个“美”字,就有“味美说”(羊大味美)“女美说”(女之色好为美)“饰美说”(载羊头饰为美)“性美说”(男女交感之美)等众多观点。这里面,不但涉及美学,还涉及人类学,甚至中国哲学。
  钻研书法艺术,开创汉字新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汉字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挖掘出优于拼音文字的長处。当然,由于电脑打字和屏幕手写的普及,传统书写方式受到冷落,汉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的当下,如何注入新的活力,为汉字开创出有别于其他文字语系的出路与方向,更是显得紧迫与重要。
  总之,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它应该成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应该热情地引导学生去学会汉字、用好汉字、写好汉字,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传播下去。
其他文献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中国对于奶制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婴儿奶制品的市场前景看好,而国产奶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进口奶制品占据国内市场.近年来奶制品进口出现快速增长的趋
介绍了一种在点对点的突发通信中的校频技术-FFT校频,并给出了用Xilinx公司Virtex-Ⅱ系列FPGA采用递归结构完成一种浮点FFT处理器完成校频的设计方案,实验表明,采用这种技术
中华民族语言内涵丰富,形式活泼,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特别是民间语言,流传广泛,哲理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唤醒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就鼓励学生大量收集当地的民间语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民间语言的内涵  民间语言就是流传在人们生产、生活、工作之中的意义深远、短小精练的语言,多以口语交际的形式传递。民间语言以精练为特色,它
学校后勤工作具有管理和服务两种功能,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后勤工作必须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一名管理者,笔者从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后勤管理规律,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注重创新理念,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主动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队伍建设的创新  1.分工负责,协调推进  由于后勤工作具体、烦琐,必须实行分工负责制。什么工作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做
一直以来,我理想中的课堂是“有魂、有法、有声、有色、有趣、有效”。新生态学校的教学倡导以教師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家长为主辅的“四主”方针。然而,通过观课议课,我发现有的课堂为了突出学生主体而忽视甚至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无魂、无法;有的课堂则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无趣、无效,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何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
未来学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三机一幕”进教室曾是教育者的梦想。那时,我们怎么敢想象校园里能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更不用说班班通了。可这些现在已经是现实了,远程教育也开始普及,现在我们的学校就是过去人们心目中的未来学校。科技的发展,使得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已经到了信息时代,教育形态、学习方式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站在这个时代节点上,研究未来学校的发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使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需要認真探究的课题。激励机制是一条重要的管理策略,管理者应当在实践中学会科学运用。  一、个体激励与团体激励保持一致  个体激励指的是学校在达到教师个体要求的前提下,把教师个人看作激励对象,对教师个人开展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体意愿的结合。团队激励指的是把教师群体作为对象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太极拳在正阳县得到普及推广,太极文化在正阳县各行各业中生根发芽,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古老的太极文化和现代教育相结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正阳县大春文武学校以太极拳为特色,把太极拳套路、器械纳入课程开设体系,把太极文化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课堂。  教为阴,学为阳,以阴抱阳求向上,和谐相处共成长。太极的负阴抱阳、和谐共生之理,孕育出活力四
老子所著《道德经》,虽只有短短五千字,却涵盖了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通篇贯穿着"道法自然""天道和谐"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古哲先贤企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也提倡学生海量阅读,读整本书。笔者认为,要践行真正的读书理念,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