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r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身躯娇小,外衣凸凹不平,她甚至有点丑。但是她新鲜,碧绿。此刻,这根苦瓜正安静地躺在砧板上。
  她刚刚被我从水中拿出来,带着晶莹的水珠,折射出翡翠的颜色。我怔怔地望着它,发呆。这天地宇宙淡然隐去了,只剩下缄默无言的我。
  我仿佛听到时间擦肩而过时裙裾在空中留下细细的响动,不,又好像是它微微的叹息在空气中的波動。我眨眨发酸的眼睛,定睛细看,恍惚间,她也用双眼看着我,眼神深邃而迷茫,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哀在心头潜滋暗长,一抹淡淡的凄凉便在周身渗透开来……
  “噗嗵”一声响动把我从虚无缥缈的世界惊醒过来。我揉揉眼睛站起来,眩晕之际又一看那苦瓜,朦朦胧胧之际,细若游丝的一声叹息“唉”,还伴着那对深不可测的眸子。我吓了一跳,心跳陡然加快,扶着墙,定了定神,才发现刚只是风吹动窗户的声间,我暗暗松了一口气。
  来到窗前,外面的世界依旧,夕阳的余辉将全部的世界融入了她温柔的目光中,通红的一轮正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大地,恋恋不舍地向山头坠下。这,宛若一幅勾勒完美的油画,万物呈现出浓艳的色彩。
  可是,回想起那若有若无的叹息,幽长幽长的,不可抗拒地吸引着我,我于是又折回砧板前。
  那苦瓜依旧静静地躺在那儿,与旁边那些翠色欲滴的蔬菜相比,似乎毫无特别之处。我摇摇头,“真是个爱幻想的孩子,不就是烧菜做饭吗?发什么呆!”
  于是,麻利地拿起刀,开肠剖肚,“咣咣”有节奏地一刀刀切下去,顷刻间,苦瓜变成了一堆薄薄的片,恬静地卧于雪白的瓷盘之上,我有些陶醉了。
  点火,倒油,下锅,翻动,加料,装盘。短短几分钟,它又回到盘中,俨然已从一个稚气的懵懵少女变成了成熟稳重的少妇,风格炯然各具千秋。
  坐在桌前,氤氲香气袅袅升起,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我拿起筷子,挑起两片放入口中,等舌头将表面一层薄油调料织成的外衣褪去,顿有种让人觉得浓缩了世上所有的苦难的苦在口中迅速蔓延开来,所感觉如条条疯长的藤,匝紧了那颗悸动的心。
  我倔强地继续咀嚼。
  渐渐地那种浓烈的苦已变成为淡淡的苦直至消失殆尽。最后,竟然有种清香、清甜从被嚼烂的苦瓜汁中渗出,我微笑,坦然地眯起眼让它慢慢下咽。一切都好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切又好像那么瞬息万变,一切又仿佛是瞑瞑之中已有天定。
  吃着苦瓜,便回想起它的前身—-那个让我浮想联翩的苦瓜,便顿悟了:人生如苦瓜,从清纯无瑕来到世上,经历懵懂的好奇、美丽的浮想,渐长成人。经历人生的真、善、美,辨别人性的假、丑、恶,经历着成败的更替,徘徊于痛苦与幸福之间,掺杂着泪水和欢笑,过完了那些惊涛骇浪、波涛汹涌,最终,风平浪静,到达自己的彼岸,完成对生命的诠释。
  一根苦瓜,看似寻常,却包罗万象,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作者通联:湖北十堰市郧阳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课堂是一个讲究语言艺术的舞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推敲、锤炼语言,讲究课堂语言艺术,让学生乐意听、主动听,增加课堂吸引力、凝聚力,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在我们农村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因为传统习惯、教学条件等因素限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语文教师上课语言一个调子到底,平铺直叙,如一杯白开水,索然寡味;有的语文教师则是一问到底,满堂问、随便问、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选录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雪》。作为一篇经典篇目,人们对它的解读已经十分丰富。然而在众多的解读中,人们始终围绕着“雪”的形象,尤其是对文章末段“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解读,更是极其详尽。《教参》和许多教学专家的解读大都是这样的:“这里包含着作者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的倔强精神……” 
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
桥面调平层混凝土采用多碎石、低砂率的配比设计,表层骨料外露,仅覆盖很薄一层稀浆,提高了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结合力,提高了桥梁铺装层的耐久性。
【摘 要】诗词解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是学生难以融入诗歌的情境。而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走近诗词,理解诗词。  【关键词】诗词解读;想象;高中语文教学    2005年江苏省进行了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材变得丰富多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但几乎所有学校都选择了《唐诗宋词选读》这本教材。本学期我们正在学习这本教材,在教授这本教材时我时常有这样的感受:教师在上面讲的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