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教学部分。作文教学方式过于古板,加之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导致写作时无法联系实际,使作文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学生的写作过程没有趣味性,使得学生对写作产生厌烦心理,使得学生的写作技巧无法得到锻炼。因此,只有解放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创作,通过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品评,找出其中的写作技巧上的缺陷,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使得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够打破困境,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文字功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对策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作文要求学生有着相对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知识储备,其整个教学内容的涵盖范围十分丰富,因此,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准。作文写作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个过程。为了解决初中语文作文上的困境,首先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
  (一)作文的教学过于模式化
  就目前而言,作文教学仍然是以一个十分僵化的模式在进行着。教师将作文的写作方法、作文的组成等分别加以区分,把本该浑然天成的文章拆得七零八落,使得作文无法成为一个整体。有些教师甚至规定了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的字数,在文学角度来看无异于将作文的水平倒退回了封建时代,这对于学生自身文学的发展有着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足
  作文要想写得有深度,有文采,光是引用名人名句是完全不够的。学生若是没有一个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别说是让学生能够活用知识,就连进行名人名言的引用都会成问题。学生的知识量不足,那么在写作时的语言就会苍白无力。并且在学生的表达能力上也会出现诸如措辞不当、比喻不明所以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作文失去文学深度和可读性。
  (三)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活
  由于学业压力和家庭原因等问题,学生失去了接触现实生活的过程。脱离实际生活的作品,很容易在逻辑上出现问题。比如学生根本就没吃过不带皮的鸡蛋,他就不会知道鸡蛋上带了层皮,在写有关于鸡蛋的故事或者问题时鸡蛋肯定就是不带皮的有弹力的白色食物,这就明显失去了文章的真实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若是互相脱节,就会出现学生行文的逻辑问题,以及各种常识上的错误。
  (四)学生对写作兴趣不浓厚
  学生在写作时,通常因为写作过程中没有灵感,再加上知识储备量不足而导致写作过程枯燥无味。但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只能想到哪写到哪,有时甚至会在前后出现逻辑完全相反的两句话,学生的脑内思考支离破碎,反而加剧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厌烦心理。
  (五)学生的写作技巧不熟练
  写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并不是说将文字罗列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能称为文章。然而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为了凑字数而强行东拉西扯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学生已经文思枯竭,更多的情况是学生的文章中的行文技巧不熟练,而导致本来安排好大纲之后对文章的扩写和润色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大纲的某些重要部分没有顺利地展开,使得文章字数不足,点题不透。这些问题全都是因为学生的写作技巧不熟练的原因所导致的。
  二、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解放学生思维,放宽写作模式
  为了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八股文中解放出来。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分数能够稳步提升,通常将学生的作文方式限定为一种。“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句话形同虚设。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爱好,有些学生的散文写得好,有些学生擅长寓言就事论事的叙述方法,有些学生则就是擅长叙事文。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辅导,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死板的写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比如在教师进行语文作文的授课过程时,将各种各样能够用在考试当中的作文体裁罗列出来向学生介绍。教师将每种不同体裁的行文特点与文学特点进行了介绍,并让学生自己进行题目不限的各种体裁的尝试。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写作模式,在亲自试验之后也确认了这种体裁最适合自己,于是便开始了相关的文学训练,不出乎所料地取得十分出色的成果,提高了自身的作文水平。
  (二)增加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基础
  丰富的知识是灵感的来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抓起,通过规定学生的阅读数量以及知识的获取数量来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学素养。若是学生实在不喜欢进行阅读,则可以让学生挑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科普类书籍进行阅读,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喜好的、有教育意义的或者是有着独特的、值得借鉴的描写方式的书籍,从而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的独特文风,使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拥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写作的后盾。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规定了学生每天都要掌握至少一个新的知识。这个知识可以是任何一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应当在上课之前通过黑板画或是授课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同学们。于是学生便开始了每日小知识的授课过程,其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从文学知识到生活常识,从天文地理到昆虫习性,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神话传说等都有涉猎。经过了数个月的坚持,学生的各项知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运用比喻和描写的手法都有了十足的进步。
  (三)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灵感
  学生的作品创作,需要联系实际的生活。为了保证整个文章中的正确的逻辑思维和生活常识,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日常的生活中来,从实际的生活中获取灵感。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开阔学生的眼界,讲一些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自身总结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章的真实度,也能够让学生增进与亲人间的交流,从长辈那里获得更加珍贵的人生经验,使学生热爱生活,使文中充满生活的气息,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比如有些学生,家里以“学业要紧”为由,将孩子与日常的生活完全剥离开来,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衣食住行全靠着家长的帮助,在学校与书房进行着两点一线式的往返运动。这时,语文任课教师向家长提出意见,应该让孩子多去外面或者让孩子帮着干一些家务活,家长一开始持反对态度,然而一看到语文老师拿出来的作文,面色一变,当即就要数落孩子,多亏教师制止得及时,并向家长展示了孩子文章中显示出的对生活常识的缺乏,建议家长多在生活上对孩子进行教导。之后,随着学生家长态度的转变,学生的脸上渐渐能看到笑容,写作时文章中出现的生活常识上的错误也渐渐变少了。   (四)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与所有的课程和学习一样,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养成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可以不限题材,不限形式,通过个人发挥来逐渐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寫作时也不应当限制作品的长短:一句话,一篇短文,一首诗,只要确保其中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且学生能够明确指明自身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能够为提升学生的文学气息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品鉴和表扬,通过对学生的认同,使学生能够在文中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并提升自身对于写作的兴趣。例如随着教师提出“每日一练”的要求之后,学生们开始了创作的尝试。一开始,学生无法摆脱应试文章留下的阴影,写出的文章还是苍白无力的800字文章,因此教师再一次强调了“每日一练”的要求:不限题材,不限长短,但是要表达出自己的“美”。于是,学生们重新开始了尝试。之后,有的学生绞尽脑汁想出了一首诗,有的学生将每天最能打动自己的事情以简短的日记的方式写了出来,有的学生喜欢科幻小说而开始了每日写一点小说的练习,有些学生则是在自己看过的书中挑出了自己觉得最有文学气息的段落。经过不断地累积,学生获得了各种文学上的技巧,强化了自身的修辞手法,提升了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充实了名人名言的累积,练习出快速写作的能力等,使得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不断提高。
  (五)重视写作规范,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在对写作技巧这个硬性的技巧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保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教导。所谓的行文规范和句子构成的重要性等同于理科的公式。主谓宾等的正确排列方式是保证文章通顺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写作规范方面务必要严格教导学生,以确保句读通顺。初中生的文章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句子构成混乱,分不清主谓或者压根就没有主语,使得阅卷人在阅卷时无法读懂文章,导致分数不理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句子逻辑混乱无法理清,进而出现“每个字都懂,但是连起来就看不明白”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行文的规范方面要严格教育,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
  三、结语
  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作文质量,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够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渐上升。在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累积和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真正地对写作感兴趣,才能够确实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打破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困境。
  参考文献
  [1]林卫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3).
  [2]司习雷.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村上春树的《眠》讲述了日本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连续17天“失眠”的离奇故事.本文拟从分析小说主人公“失眠”前与“失眠”后的行为、情感变化入手,来明确小说主题及其深层内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为了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进行情感的交流,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作为经典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悲剧模式的结局向来被视作实现其唯美主义主张的方式。但如果将文本还原到创作时期的具体语境中,就不难发现王尔德并不赞成这种自我牺牲。本文分析了王尔德如何利用童话中的悲剧来阐述自我牺牲对改变社会的徒劳。  关键词:王尔德 《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 自我牺牲 徒劳  一、写给成人的童话  1888年对于奥斯卡·王尔德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式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学创作,其
摘要:教育小说是一种产生于18世纪末德国、大多以年轻人的成长为主题的文体。教育小说中的主人公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事情,叙述时间一般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贯穿主人公的青年时期、成长时期和成熟时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性格变化、价值观变化。  关键词:战后 德国 教育小说  教育小说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小说受历史环境的影响,阐述的主题和内容都有所区别。而战后教育小说的特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了。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新课改要求上入手,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作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所在,做好教学工作不仅可以促进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途径;分析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文言文教学非常重要,可提高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以增强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只是文言文教学作为一个教学难点,其教学效率处于较低的层次。如今新课改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发展机会,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文言文;
摘要:本文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国小说《摆渡人》中荒原这种意象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隐喻以及每个层面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旨在进一步挖掘小说主题的深度,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也可以拓宽研究者的研究范围,使得这部小说的学术价值有上升的空间。  关键词:象征主义 隐喻 荒原  一、引言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创作的小说,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畅销33个国家,是一本有着千万
果树的植入株数,对于果区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下面,通过果树生态增长理论与控制理论的结合,考虑最优植入策略。 Fruit trees implanted in the number of trees for the d
【摘要】我国的汉字属于表意形式的文字,具有难认、难写、难记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引入甲骨文加以辅助汉字教学,笔者认为,这是一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规律的大事。笔者将从甲骨文引入小学识字课堂的必要性、运用甲骨文进行小学汉字教学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这三方面,讲讲笔者的观点建议。  【关键词】甲骨文;小学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基础。本文针对学生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了“让学生学会主自主探究”的论题,力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