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将申请世遗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对外透露,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申请世界非遗工作已正式启动,计划利用5~8年时间完成对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的立档调查。据了解,蓝印花布源自南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用于制作民间的各种日用品。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其他文献
还记得皮克斯动画片头蹦蹦跳跳的小台灯吗?它正是出自英国时尚家居制造商Anglepoise之手。Anglepoise此次携手英国时尚品牌Paul Smith推出了这款色彩丰富的台灯。设计师以上世纪英国汽车工程师乔治·卡沃德发明的弹簧台灯造型为灵感,融入Paul Smith标志性的彩条,将柠檬黄、橄榄绿、粉蓝、桃红等颜色大胆组合,使一盏原本普通的台灯幻化得如彩虹般明艳。  约1 546元  www.p
做漆的人,对漆的感觉多是与之相恋。因为做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得经过过敏、脱敏才能与之、对话,就像恋人一样从相识、起摩擦,到相知、相爱。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对于许剑武和吴淑芳而言,最浪漫的事,大概是“一起等待大漆慢慢蜕变”吧。  刮灰、打磨、推光……髹漆的日子,一大半时间都在等漆变干。若是一个人,难免寂寞。可如果有爱人相伴,忙时创作,闲时饮茶,几番细语,自然不同。许剑武
在杭州文博会期间,杭州文创馆展厅推出线上和线下互动体验式的艺术品拍卖,文创企业的拍卖会信息和展品,均可通过扫描所有展览物品的二维码信息直达网络拍卖专场,参观者可在充满艺术情调的书房和客厅徜徉、品茶,现场感受实景布置,可观、可玩、可赏、可得的全方位体验式展览。
从追求时尚流行到怀古拾器,从西装革履到棉麻布衣,从搓麻将改为品茶插花,从﹃攀比﹄到﹃修行﹄,从﹃盲从﹄到﹃执着﹄……重庆这座城,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低头不语的手作时光里,把日子过成诗与远方。  灰墙黛瓦、绿树成荫,树梢上挂着一把把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油纸伞,桐油香满老街。  树荫之下,竹子、原木打造的工坊蜿蜒铺陈开来,《中华手工》杂志主办、手艺网和小日子APP协办的揖美·手
胡同里的音乐盒  在人来人往的史家胡同24号院子里,人们对一个仅有几平方米的小房间产生了好奇。隔音设施让这个房间没有其他声音,但按下播放键后,播放出来的声音,却异常丰富:夏天的蝉鸣、风吹动的树叶、人力黄包车的脚铃,还有穿过胡同的叫卖声。“这些都是正在逐渐消失的老北京的声音,在外国人的耳朵里依旧是最丰富的。而北京的声音,就是北京的历史。如果现在不记录下来,那么这种历史在今后就更难复原。”秦思源的外祖
去永和“逛窑子”  坊间流传,去吉安县永和镇有3大乐事:吃豆腐、逛窑子、一叶情。说的是到了永和,有地方美食可以吃,有千年古窑可以逛,还能欣赏木叶天目盏。后两者,说的都是永和的陶瓷——吉州窑。  从吉安县出发,不过十余千米,就到了永和镇。两旁是平坦的万顷良田,面前就是滔滔赣江,背后是延绵不尽的山岗绿林。一走进古镇,就能感觉到无所不在的陶都遗风。长街小巷,可见用陶瓷匣钵片行行排列铺成的街道;通往田间的
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自古有“瓷器之花”的美誉。龙泉青瓷跨越千年时光,走到今天,“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无论从釉色、装饰、艺术生命力,还是从工艺和创新方面来看,较之目前已经发现的青瓷文物,今人的作品都远过之。”这当中有太多人的努力,夏侯文是一个“关键先生”。  探寻美的极限  夏侯文是江西人,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龙泉瓷厂。在青瓷的世界里浸淫半个世纪,夏侯文言辞不多,交际不广,一门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他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许多工匠的祖师爷了。民间传唱“赵州桥,鲁班修”,旧时木匠作坊也年年为鲁班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等,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实际上,早在传讲鲁班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里,工匠的神话及有关文献记载已经有许多了。不过神话以石工为多,如“女娲炼石补天”“禹治水刻石记里”等。关于木工、
2012年5月17日,中国女星姚星彤身着“绒花若雪”礼服亮相戛纳,若雪般的绒花被塑造成孔雀的造型,裙摆透明薄纱上手绘并刺绣飘零的紫藤,礼服一出就迅速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款礼服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的“中国风”代表作之一,而设计灵感则来源于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绒花。  事实上,“绒花若雪”礼服只是劳伦斯·许用现代工艺对绒花的再创造。如果要体会纯正的绒花之美,就要到南京甘熙故居内的“赵树宪
去日本,除了一赏传承百年的手艺,品尝世界上最精致的食物也是不少人的心头好。美食家欧阳应霁,花6天5夜的时间,从京都到奈良,从神户到大阪,在日本最老的古都和街巷里穿梭,走走停停,吃吃喝喝。一边欣赏每一扇其貌不扬的木门背后的百年故事,一边坐在榻榻米上,就一壶清酒,一杯抹茶,品尝日式料理,在用嘴品尝最本真味道的同时,也深深地从心底里生出对生活的尊重。  京都——随季而生的京料理  日本人对传承的坚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