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生活为难你时,才后悔过去太安逸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现在,有句话出镜率特别高:活在当下。



  你会发现,越年轻的人越喜欢说这句话。每次,我只要跟弟弟妹妹们说,多为以后想想,他们就会拿这句话反驳我:“姐,你活得累不累?”
  说实话,一点儿也不累。一想到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的未来,我就宁可现在多费点儿脑子。
  过去,我也不喜欢计划,生活过得很随性,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何必要考虑将来?大家都说,你不知道会在转角撞上哪个傻瓜,也不知道死亡会不会比明天先来。于是,我就信了,过起了月光生活,吃喝玩乐,钱总也不够花,但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让我彻底改变这一观念的是一个男同学。他和我一样,家里算不上富,但从小也吃喝不愁。有一份工作,上班赚钱,下班玩乐,工作两三年都没积蓄。不过,身边的朋友都这么过,他也没多想。直到有一天,他家里发生了意外。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日,他突然接到电话,是医院打来的,他妈妈出了车祸被送进了抢救室。那时候,他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慌乱地冲向医院。还好,他妈妈没事。可是,一个麻烦的事情出现了,医生让他交住院押金。他掏出了所有的银行卡,发现连一万块钱都凑不出来。那一刻,他崩溃了。
  他是外地人,家里除了爸妈,所有的亲戚在老家。爸爸不在家,妈妈不清醒,他连家里的存折、银行卡放在哪儿都不知道,所以着急地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熟人可以帮忙。
  我急忙从我妈那儿拿了一万块钱给他送了过去。交完押金,他蹲在楼道里痛哭流涕的样子,我这辈子都忘不掉。那一刻,我突然很害怕,不是意外随时会来,而是我根本没有抵御意外的能力。如果那天是我处在他那样的境地,我的银行卡里也没有那么多钱……
  ——02
  从此以后,我们两个人都变了,再也不会傻傻地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而是开始学着规划生活,为未来多想一点儿。
  他后来对我说,现在回想起来,生活对他真不错,用一个小波折让他清醒过来,而不是等到一切都来不及。
  对于未来,想得少的人大致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沮丧,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实,所以干脆放任不理,过一天是一天;另一种是自恋,觉得自己可以应付生活所有的刁难,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两种心态都是祸害,盲目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对生活的放任。
  生活很公平,你放任它,它就会在你有难的时候撒手不管。大学毕业那一年,不少同学吃了亏。
  那时候,英语好的同学都想去外企,英语不好的同学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干脆就选择进民营企业,勉强考个英语四级,能毕业就好。结果,不少公司招聘的时候突然说,我们需要擅长英语的人才,面试的时候也都多了口语考核这一项。这下子,很多同学都傻眼了。
  这画面是不是很熟悉?想想看,多少次,你对自己说,反正我现在也不需要,等需要的时候再学也来得及。可是,后来却发现,机会眷顾你的时候,你根本不够资格。
  ——03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时,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时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有时候,你总以为别人特别幸运,后来才发现,不过是别人比你提前努力而已。那些在你眼里毫无价值的努力,就是你和别人眼界上的差距。
  人生是一场逆水行舟,即使不和别人比,也不能放弃和自己比。
  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随意,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对于事业、家庭,甚至人生,都没有什么规划,不知道怎样主动为自己做选择。
  身边不少朋友曾经跟我说,人的天性就是不定的。你今天觉得某件事很有趣,于是下定决心勤奋努力,但明天可能就会越看越烦。既然找不到喜欢的事,那还不如好好地享受当下。
  可是,不主动为自己做选择的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将首先被淘汰。
  曾经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自己三十几岁了,身边还是一群只能吃喝玩乐的朋友,而自己那些大学同学,早就已经跻身高层次的生活圈了。
  我唯一的答案就是,你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04
  过去很多人四十几岁才有的中年危机,现在三十几岁的人就感同身受。因为正是初出茅庐那几年的积累,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段位。有些人越来越值钱,有些人的路却越走越窄,没有为将来做过打算是很重要的原因。
  你得有想法、有底气,才能去和生活谈判。
  虽说人不能预知一切,但是有些事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有些话你明明可以说得更得体,却只是因为不在意而白白错过了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机会。
  想来,生活对你的为难,不过都是为当年自己的懒散买的单。
  每个人的进步和发展都需要走出“舒适地带”,主动选择。管理学上,有一种“鲇鱼效应”,如果你把鲇鱼放在小鱼的生存环境里,反而会激发小鱼的求生能力。心理学家无数次地告诉我们,适当的压力对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我最欣赏的生活状态是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学会把根基打牢,才不会等到有一天狂風暴雨袭来时,发现自己无依无靠。
  所以,我们都该反思“活在当下”真正的意思。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在每一刻都倾尽全力地去生活,不担心未来,不纠结过去。但别忘记,你得走在一条自己想走的路上,并且始终保持前行的能力。
其他文献
你正在追求一个狮子座女孩吗?那我猜想你应该是个充满自信的男子!  聪明、开朗又耀眼的她,虽然真的很吸引人,但是,多数狮子座女孩特有的那股皇族傲气,会让很多仰慕者望之却步。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常有一些条件很好的狮子座女孩,到最后竟嫁了一个让大家跌破眼镜的对象。许多男士都不得不后悔自己当初的羞怯。  想要接近一个狮子座的女孩,在一开始的时候,你必须表现出对她绝对的尊重,千万不要嬉皮笑脸地去跟她套交情,绝
期刊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是近年全球暢销书榜单上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在《清单人生》里,他想讲一个穷途末路的老太婆重新找到自己归属的故事。到今天,已经有900万读者体验过巴克曼的魅力,相信你也会喜欢。  叉子、刀子、勺子,就得按照这个顺序来。  布里特·玛丽当然不是那种喜欢说三道四的人,而且她的性格跟“说三道四”差得很远。可是,无论哪个有教养的文明人,恐怕都不会打乱正确的顺序,随心所欲地排列餐具抽屉里的
期刊
每次旅行,都会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苏州的印象,还是语文课本里的那篇《苏州园林》启蒙的。一直以来,错以为,只要踏上这座城的土地,便会踏入巨型公园。唯有这样,才能符合20多年来我对这座城市的遐想。  这一天,我来了,证明了,遐想终归只是遐想。传说中的园林,的确是很美的园林,但都在固定的園林里。城市,还是城市,千篇一律的,由网格的马路和林立的楼房构成。  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倒是让我重新理解了她的
期刊
轻音乐:《三个人的时光》  作曲:曾志豪/吴欣睿    这是国产游戏巨著《轩辕剑·天之痕》的主题曲,作为主旋律贯穿游戏始终,并有多种变奏。该曲哀婉动听,有朦胧的梦幻般感觉,又含着淡淡的哀伤。曲子表现了游戏主角陈靖仇、于小雪、拓跋玉儿三人一路走来,成为患难知己,在一起分担痛苦与快乐的美好时光。  歌曲:《忽而今夏》 作词:汪苏泷  作曲:汪苏泷 演唱者:汪苏泷    熱播网剧《忽而今夏》的同名主题曲
期刊
亲爱的弟弟:  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日耳闻你高考喜讯,甚是开心!  刚从考场下来,你就说考得不好,想要去复读。忧虑了这么多天,今天你终于可以放下心中悬着的石头了。你不但过了重点本科线,还超出了几十分。所以说,考试的事情是很难预料的,不要过早地下定论。  今晚你在忙碌地查阅填报志愿的资料。看着你忙碌地搜寻各种网站、打电话咨询各位在读的师兄师姐、翻阅各种资料,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是我们家第一个参加
期刊
我复读过,经历过两次高考。  第一次我过了一本线,但家里人完全没有经验,填了一个外省211学校,并且报的是只招很少人的专业,结果那个学校那年的分数特别高。而我爸坚持认为,如果上不了名牌大学,那么上大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我听他的,乖乖地重读一年高三。  当时,在我们那里,复读班是不被体制内认可的,我们只能在原学校对面的一栋小楼里,200人挤在一个平时只装60人的教室里,陷身题海战术,日复一日地做着
期刊
高考眨眼便至,前三场考试我都在波澜不惊地答题,发挥了正常水平。8日下午,满怀信心的我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考点。  汽车因没有交通规则的限制而飞速地奔驰。忽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将我的耳膜震得生疼。我还没来得及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便一头撞到了车内的防护栏上。口中有咸腥的血的味道,下意识的,我伸出右手去捂,结果摸到了一把黏稠的血糊。我别过头,跳下车,伸出血污的右手,向不远处的另一辆出租车费力地晃动…
期刊
又到一年高考时。每当此时,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这个话题。当代名家笔下独具魅力的高考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
期刊
我是一个有着“失败者”情结的人。小时候因为肥胖,体育课上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搬到大城市,因为口音以及内向的性格,成为全班男生的出气筒;到了高中,进入全省理科实验班,才知道有些学霸的智商是自己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初到美国,被身边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乡巴佬;混进所谓的世界名校,看到身边一大波牛人,便陷入平庸的沮丧;好不容易挤到纽约华尔街,看到名校选出的所谓cream of the crop,
期刊
朋友17岁的儿子问我:“你看过那篇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文章吗?上了北大清华又有什么用?还是跟富二代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别人毕业就去了家族企业实习工作,或是出国继续深造,而我们呢,无数份简历,无数次面试,最后或许只能去某个公司,做普通工作。”  我明白他的意思,明显就是不甘又无奈。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拼来拼去,大家拼的不是能力和知识,更多的是人脉和背景。  可是,寒窗苦读十八年之后,你能有机会和他们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