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3-07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阶段是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等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小班幼儿运动能力逐渐发达,经验逐渐丰富,已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也慢慢像大人一样自然协调、灵敏,近几年,笔者借《指导纲要》正确引领的机会,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开展了“快乐跳跳”的活动通过实践,效果较好。
一、“快乐跳跳”活动的生成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由于小班幼儿好动与动作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目标下的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这一典型行为表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作为小班的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散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由于缺乏运动,存在基本动作技能缺失的情况。如:34名幼儿从一楼到二楼24个台阶上楼梯需要3钟,最快的1分钟,最慢的2分钟。这些数据是在教师不断提示下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幼儿对灵活交替上下这一行为表现出了缺失的情况。
由于我们小班在一楼,其他班在二楼,所以在“寻找朋友”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看到楼梯上的照片、提醒其他孩子快看慢走、帮助弱小及行动不便的孩子的过程中,感受了孩子间的友情与关爱,也帮助他们形成了积极的情绪情感。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快乐跳跳”活动
1、寻找童年
在引发回忆的怀旧风之下,让我们成人回想了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包括那些简单又充满趣味的游戏,也让我们教师意识到,成人童年的快乐游戏也可以为孩子们童年的挑战活动。于是,带着相互分享的目的,向家长们倡议一同寻找快乐的童年。
2、快乐体能
体能男教师在孩子们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只要是体能教师(超人哥哥、兔子哥哥)来园的时刻,孩子们都是异常的兴奋,所以,结合这一特点,我们与体能教师一起将灵活交替上下的行为表现不经意地体现于体能活动中。
如:体能游戏《小猪回家》。玩法:在场地上设置一些障碍物(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数量较多),第一次:体能教师带领幼儿变成胖乎乎的“小猪”,走起路来慢悠悠,“小猪”需要跨越这些障碍物才可以到家。要求跨越时不能碰到障碍物。第二次:要求“小猪”找一个朋友两两拉手跨越障碍物回家。第三次:要求“小猪”找两个好朋友手拉手跨越障碍物回家。
3、户外锻炼
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相关户外锻炼活动。如游戏:拍拍打打。抬左膝右手拍打腿部,抬右膝左手拍打腿部。左脚后踢左手拍打左脚,右脚后踢右手拍打右脚。
第一阶段,整体到个别。活动的开展首先是面向全体幼儿,通过整体性的讲解、示范,请幼儿自主练习,再到个别的指导与鼓励,以求全体幼儿的行为发展没有太大的差距。
第二阶段,由易到难。活动的设计从开始的抬左膝右手拍打腿部开始,到抬两膝拍两腿,再到跳着抬两膝拍两腿,再到跳着抬两膝碰触物体拍两腿,然后再……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积累同一系列的经验。
第三阶段,速度掌控。活动一开始,幼儿运动能力的强弱就立竿见影的显现出来,能力强的幼儿不需太多的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就需要从技能、速度上去指导他们。尤其是速度的掌控,教师要引导他们从慢速开始慢慢练习,熟能生巧,再加快速度去实现这一预设的行为目标。
第四阶段,自我保护。
当幼儿实现一定的行为目标后,心理期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有一种自信感。但由于幼儿会模仿但平衡掌控能力不好的原因,会出现摔倒、碰撞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4、亲子体验
方式一:亲子主动游戏。通过寻找家长的童年游戏,引发了他们的快乐回忆,教师再通过鼓励的形式,引领家长自主地和孩子开展亲子互动游戏,其乐融融的亲子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孩子自主体验游戏。
如:我班的一位小朋友和他妈妈一起玩的游戏《迈大步》。只需要找一块平整的场地,不用很大,在地上画两条线(一条起点线、一条终点线),就可以开始玩。玩法很简单:两人石头剪刀布,赢的一方可以往前迈一步,输的一方在原地等候,接着再次石头剪刀布,看谁赢了再往前迈一步,谁先到达终点线谁就是胜利者。
方式二:教师带动游戏。通过教师收集的游戏,家长根据要求在家有目的的引导孩子开展互动游戏。
如:原创游戏《我爱我家》第一阶段游戏。
玩法:首先学会儿歌——我爱我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永远住我们家,好幸福。玩法:家长在平地上画6个爱心,幼儿每念儿歌2个字,双脚就踩一个爱心,直至儿歌念完。爱心位置排列没有要求,可以随地画。
原创游戏《我爱我家》第二阶段游戏。
玩法:平地上能熟练前后走动后,教师引导家长提高要求,在台阶上边念儿歌变走动,以达到交替上下走动的目的。
5、试试比比
比能干一直是家长和教师采取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之一,虽然这种手段会有利有弊,但就单一的想提高积极性而言,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于是,等孩子们的运动行为练习到一定阶段后,教师就采取比赛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们继续去锻炼,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赛后的锻炼热情,需要教师继续用其他方式去引导孩子们保持。
三、“快乐跳跳”活动的思考
快乐跳跳活动的开展,始于发现孩子们在运动中表现出的过大的差异,以及对《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下目标1里的其中一点的探索,进行的时间虽然很短,却也是感慨颇多的。
幼儿的身体素质。发育良好的身体,就会有强健的体制,可是,在我们班34名幼儿中,经常感冒的有1/2,身高体重不适宜的有1/3,通过提醒有良好体态姿势的有2/3,这些都需要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场地的有限设置。材料的灵活多样性、逐渐递增的挑战,安全性、因地制宜性、材料的多种搭配
理念的陈腐。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呵护,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度依赖的不良习惯。
运动是幼儿生活的中心,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一面。如果剥夺幼儿正常活动的机会,使其不能进行充足的运动,就是剥夺了幼儿在运动中的快乐感受,运动所能带来的健康,以及以后成为一个自信的、有竞争力的社会一员的生活经历。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S].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游戏对提高和发展幼儿协调性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阶段是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等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小班幼儿运动能力逐渐发达,经验逐渐丰富,已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也慢慢像大人一样自然协调、灵敏,近几年,笔者借《指导纲要》正确引领的机会,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开展了“快乐跳跳”的活动通过实践,效果较好。
一、“快乐跳跳”活动的生成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由于小班幼儿好动与动作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目标下的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这一典型行为表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作为小班的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散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由于缺乏运动,存在基本动作技能缺失的情况。如:34名幼儿从一楼到二楼24个台阶上楼梯需要3钟,最快的1分钟,最慢的2分钟。这些数据是在教师不断提示下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幼儿对灵活交替上下这一行为表现出了缺失的情况。
由于我们小班在一楼,其他班在二楼,所以在“寻找朋友”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看到楼梯上的照片、提醒其他孩子快看慢走、帮助弱小及行动不便的孩子的过程中,感受了孩子间的友情与关爱,也帮助他们形成了积极的情绪情感。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快乐跳跳”活动
1、寻找童年
在引发回忆的怀旧风之下,让我们成人回想了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包括那些简单又充满趣味的游戏,也让我们教师意识到,成人童年的快乐游戏也可以为孩子们童年的挑战活动。于是,带着相互分享的目的,向家长们倡议一同寻找快乐的童年。
2、快乐体能
体能男教师在孩子们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只要是体能教师(超人哥哥、兔子哥哥)来园的时刻,孩子们都是异常的兴奋,所以,结合这一特点,我们与体能教师一起将灵活交替上下的行为表现不经意地体现于体能活动中。
如:体能游戏《小猪回家》。玩法:在场地上设置一些障碍物(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数量较多),第一次:体能教师带领幼儿变成胖乎乎的“小猪”,走起路来慢悠悠,“小猪”需要跨越这些障碍物才可以到家。要求跨越时不能碰到障碍物。第二次:要求“小猪”找一个朋友两两拉手跨越障碍物回家。第三次:要求“小猪”找两个好朋友手拉手跨越障碍物回家。
3、户外锻炼
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相关户外锻炼活动。如游戏:拍拍打打。抬左膝右手拍打腿部,抬右膝左手拍打腿部。左脚后踢左手拍打左脚,右脚后踢右手拍打右脚。
第一阶段,整体到个别。活动的开展首先是面向全体幼儿,通过整体性的讲解、示范,请幼儿自主练习,再到个别的指导与鼓励,以求全体幼儿的行为发展没有太大的差距。
第二阶段,由易到难。活动的设计从开始的抬左膝右手拍打腿部开始,到抬两膝拍两腿,再到跳着抬两膝拍两腿,再到跳着抬两膝碰触物体拍两腿,然后再……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积累同一系列的经验。
第三阶段,速度掌控。活动一开始,幼儿运动能力的强弱就立竿见影的显现出来,能力强的幼儿不需太多的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就需要从技能、速度上去指导他们。尤其是速度的掌控,教师要引导他们从慢速开始慢慢练习,熟能生巧,再加快速度去实现这一预设的行为目标。
第四阶段,自我保护。
当幼儿实现一定的行为目标后,心理期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有一种自信感。但由于幼儿会模仿但平衡掌控能力不好的原因,会出现摔倒、碰撞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4、亲子体验
方式一:亲子主动游戏。通过寻找家长的童年游戏,引发了他们的快乐回忆,教师再通过鼓励的形式,引领家长自主地和孩子开展亲子互动游戏,其乐融融的亲子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孩子自主体验游戏。
如:我班的一位小朋友和他妈妈一起玩的游戏《迈大步》。只需要找一块平整的场地,不用很大,在地上画两条线(一条起点线、一条终点线),就可以开始玩。玩法很简单:两人石头剪刀布,赢的一方可以往前迈一步,输的一方在原地等候,接着再次石头剪刀布,看谁赢了再往前迈一步,谁先到达终点线谁就是胜利者。
方式二:教师带动游戏。通过教师收集的游戏,家长根据要求在家有目的的引导孩子开展互动游戏。
如:原创游戏《我爱我家》第一阶段游戏。
玩法:首先学会儿歌——我爱我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让爱天天住我家,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永远住我们家,好幸福。玩法:家长在平地上画6个爱心,幼儿每念儿歌2个字,双脚就踩一个爱心,直至儿歌念完。爱心位置排列没有要求,可以随地画。
原创游戏《我爱我家》第二阶段游戏。
玩法:平地上能熟练前后走动后,教师引导家长提高要求,在台阶上边念儿歌变走动,以达到交替上下走动的目的。
5、试试比比
比能干一直是家长和教师采取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之一,虽然这种手段会有利有弊,但就单一的想提高积极性而言,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于是,等孩子们的运动行为练习到一定阶段后,教师就采取比赛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们继续去锻炼,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赛后的锻炼热情,需要教师继续用其他方式去引导孩子们保持。
三、“快乐跳跳”活动的思考
快乐跳跳活动的开展,始于发现孩子们在运动中表现出的过大的差异,以及对《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下目标1里的其中一点的探索,进行的时间虽然很短,却也是感慨颇多的。
幼儿的身体素质。发育良好的身体,就会有强健的体制,可是,在我们班34名幼儿中,经常感冒的有1/2,身高体重不适宜的有1/3,通过提醒有良好体态姿势的有2/3,这些都需要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场地的有限设置。材料的灵活多样性、逐渐递增的挑战,安全性、因地制宜性、材料的多种搭配
理念的陈腐。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呵护,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度依赖的不良习惯。
运动是幼儿生活的中心,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一面。如果剥夺幼儿正常活动的机会,使其不能进行充足的运动,就是剥夺了幼儿在运动中的快乐感受,运动所能带来的健康,以及以后成为一个自信的、有竞争力的社会一员的生活经历。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S].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游戏对提高和发展幼儿协调性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