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功能性训练发展及特点的理论研究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wer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功能性训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功能性训练的起源、概念、内容、发展等方面做归纳总结。研究表明:功能性训练源于美国康复领域,主要用于术后康复,伴随竞技体育而逐渐发展。目前功能性训练的观点尚存争议,但其倡导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功能性训练强调身体训练的整体效应,重视多关节多维度的训练方式、建立与强化运动链,最终目的在于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但功能性训练也不是万能的,功能性训练在训练的方式上强调整体,导致在培养单项运动素质的提高方面有所欠缺,在这种补齐短板的模式下,由于运动素质之间彼此有所制约,则可能减弱单项运动素质拔尖能力,从而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在现代体能训练方面传统体能训练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功能性训练有其优势,传统体能训练的长处仍然不可忽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运动链;动作模式
  体能训练是运动项目制胜的基础,随着科学的训练理念在现代竞赛中的不断渗透,积极推动了体能训练发展,开辟了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发展之路,功能性训练便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功能性训练能够有效地筛查运动员的短板问题,解决薄弱环节,建立良好的动作模式,提高运动表现,因此流行于大众健身、竞技体育训练。通过查阅现有的研究发现部分专家、教练及在校学生对功能性训练的理念过于拔高,导致不能合理的使用该训练方法,本文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功能性训练“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用”,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继续深化该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一、功能性训练起源与发展
  (一)功能性训练起源
  功能性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源自康复医学,早期用于肢体动作来改善运动功能的方法。二战期间,功能性训练是帮助受伤的战士术后康复所采用的一种练习手段,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恢复其功能。可见,功能性训练的理念是始于对于人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和完善肢体动作技能方面的一些动作练习,其主要应用在术后康复训练。
  (二)功能性训练的发展
  20世纪末,由美国Gray cook提出的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推动了功能性训练在大众健身领域、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1]。进入21世纪,职业体育发展迅速带动了体育竞技的需求,功能性训练开始应用于竞技体育的训练,至此现代功能性训练得以发展。其中美国的Michael Boyle等人提出了核心训练为主导、动作模式为根本的功能性训练,推动了竞技体育训练向前发展。
  二、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
  库克于1977年提出“功能性训练”的概念,他指出用特定的动作分析来寻找运动员身体的薄弱环节[2],通过针对性的功能动作优化这些薄弱環节,强化运动链的功能,从而提高动作模式的稳定性。美国运动医学会[3](NACM)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人体多关节形成的各动力链在不同维度进行的各种加减速及稳定的动作练习。美国运动委员会[4](ACSM)则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为达到具体目标而进行的针对性的动作训练,其中训练内容主要以稳定、平衡、核心训练为主。托马斯·库尔茨(Thomas Kurz)[5]从训练的整体性出发将功能性训练定义为是一种整体性的动作训练,而不是单纯的人体各部分的肌肉锻炼,通过加强全身的训练巩固动作模式的稳定。可见,不同的学者对功能性训练有着不同的看法,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功能性训练是围绕具体目标而进行的针对性的动作训练,动作设计理念围绕整体性、多关节、多维度的思路,增强神经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通过这些动作练习建立与强化运动链,优化人体薄弱环节,以期达到动作模式稳定,整个动作过程以能量消耗的经济性、运动链的稳定与高效等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法。
  三、功能性训练的内容
  (一)基本理念
  著名体能专家Chek Paul指出人体运动的各种形式都依据人体解剖学的特点以及各项动作的空间运动轨迹[6],基于人体运动方式,功能性训练在动作训练的形式上要求姿势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肌肉做功有序,使身体的整体属性得到提升,身体结构功能得到优化,表现出神经-肌肉传递效率高、运动链稳定、身体控制力增强等特征。
  (二)功能性训练的方法
  功能性训练是通过纠正不良姿态,消除功能障碍,改善人体运动弱链,建立高质量的动作模式,在此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人体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相应的运动素质,最后发展相应的专项动作能力,逐步提升运动表现的递进过程。此模式下也会有一些弊端,在对运动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平衡化训练时,其自身的拔尖素质可能同时遭到抑制,“木桶效应”固然重要,但竞技能力非衡补偿效应客观存在,各项运动素质相互间又有所制约,这种模式下的训练可能会造成运动员运动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三)功能性训练体系
  李丹阳[7]指出,功能性训练是一个以核心区训练为关键,同时注重平衡、超等长、柔韧等训练的方法体系。姜宏斌[8]认为功能性训练包括功能性动作筛查、功能性动作和康复物理治疗。美国著名AP训练机构主要围绕FMS、选择性功能性动作测试(SFMA)、运动康复治疗以及身体运动功能性训练为主体进行训练[9]。李笋南[10]等人将功能性训练体系从纵向概括为:功能性动作筛查评估系统、功能性障碍纠正系统、功能性动作系统以及激活与再生系统四大方面。可见,功能性训练并非一个具体的、单一的训练方法,而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系统训练体系。功能性训练体系由功能性动作评估与训练两大系统组成,具体而言功能性动作评估系统包括功能性动作筛查、选项性功能动作评价两部分;训练系统主要包含纠正、核心、平衡、激活与再生等训练内容。
  (四)功能性训练的特点
  1.注重功能性动作筛查与评价
  功能性动作筛查与评价主要由FMS和SFMA测试构成。FMS测试主要是预测身体运动可能会出现的运动损伤风险及对应的损伤部位。SFMA是一个基于动作的诊断系统,被设计用于已知肌肉骨骼疼痛的人群进行基本动作方式的评价。目前FMS和SFMA测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完整测试方法,只需按照固定的基础动作模式便能诊断出个体的现实状态,以便及时制定纠正性训练,解决人体运动功能障碍、自身的弱链,预防和减少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损伤问题。   2.强调动作的精准化训练
  “竞技就是动作”是美国AP训练营温克尔曼教练带队制胜的法宝,任何复杂的专项技术都是由若干动作相互衔接所构成的,运动技术从运动形式来观察都是在特定规则的许可下人体表现出来的动作序列的集合,一项完美的技术展现都是建立在准确和高效的“动作”基础上。长期以来,教练员一贯将“快速、准确和经济”作为竞技运动训练质量的三大要素,而这三大要素归根到底可以用一个“动作”集中体现。可见,在运动技术训练中,动作是技术的源头,要重视动作的精确化训练,单一的动作质量影响整个技术动作序列的发挥。同时,准确、标准的动作规范有利于运动员减少训练过程中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
  3.强化核心区和四肢的综合发展
  人体躯干和骨盆是人体的核心区域,其构成人体重要的运动枢纽。核心区域的稳固对于四肢的协调运动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强化人体核心的训练,核心训练注重的是发展身体核心肌群的控制、稳定、平衡以及力量等能力。核心训练主要包含“核心力量、核心稳定”两个方面,核心力量主要是指控制核心部位运动所需要的肌肉力量,而核心稳定主要是维持运动姿势时肌肉力量的传递、控制最佳化。功能性训练通过加强核心区域肌群的功能水平,从而增强力量的传递产生“类刚体”效益,以达到核心足够稳定而支撑四肢的随意动作。
  4.发挥运动链的整体功效
  运动链理论认为,人体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生物体,其运动能力与表现水平的高低与各运动链的完整性及功能密切相关,运动链局部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体。弱运动链在整体运动链中就相当于水桶的短板,短板决定了整体容水量,而弱链决定动力链的整体功能水平。功能性训练注重训练的整体性,其动作的设计多以多关节、多维度的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动全身各部位的参与,目的在于加强多关节肌群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的能力,提高各部位肌肉工作的效率,从而增强外在的运动表现能力。
  5.重视训练与恢复同步化
  随着竞技体育发展运动员参赛的次数逐渐增多,导致运动员常常处于疲劳状态,原有的运动伤病进一步加深,运动员必须重视伤病问题,及时恢复,在运动训练中必须重视训练与恢复同步化,这是延长运动生命的关键。
  四、结语
  功能性训练是对传统体能训练的继承和发展,其训练的理念独树一帜,训练方式较为新颖,在预防运动损伤、康复训练以及解决人体运动短板方面优势明显。功能性训练通过评估纠正不良姿态,消除功能障碍,改善人体运动弱链,建立高质量的动作模式,并在此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人体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相应的运动素质,最后进行发展相应的专项动作能力,提升运动表现。可见,功能性训练理念、逻辑思路较为清晰,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功能性训练也不是万能的,功能性训练在训练的方式上强调整体,导致在培养单项运动素质的提高方面有所欠缺,在这种补齐短板的模式下,由于运动素质之间彼此有所制约,可能减弱单项运动素质拔尖能力,从而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两种训练方法,使其相互结合,优势互补,不断提升运动员运动表现能力,延长运动员运动生命。
  参考文献:
  [1]Cook,G.Baseline Sports-Fitness Testing.In:B.Foran,ed.High Performance Sports Conditioning[M].Chicago:Human Kinetics Champaign,2001:1–13.
  [2]Gary cook.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1997,19(5):14–19.
  [3]姜宏斌.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5(4):125–131.
  [4]Boyle le M.Advancein Functional Training[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10:5.
  [5]Gambetta V,Grey G.Following the functional path[EB/OL].http://www.gambetta.com.
  [6]Juan Carlos SANTANA.The Essence of Program Design[M].2004:25.
  [7]李丹陽,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1–76.
  [8]姜宏斌.功能性训练概念辨析与理论架构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5(04):125–131.
  [9]王雄,刘爱杰.身体功能训练团队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反思[J].体育科学,2014(02):79–86.
  [10]李笋南,齐光涛,宋陆陆,等.功能训练体系分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2):75–80.
  作者简介:姜文斌(1982—),男,汉,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体操运动中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受到教练员的重视。如何更好的通过专项力量练习提升体操运动成绩,成为各教练员和运动员所要面对的统一问题。本论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对在竞技体操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重要性进行描述,并从实际的训练过程对提高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提出几点建议,为我国教练员在平时体操力量训练提供经验。  关键词:体操;专项力量;重要性;训练;策略  体操运动,是集运动员力量、
世界的三大经济力量变成了美、欧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复兴的道路中到底需不需要盟友?
摘要:籃球活动包含了多种运动形式,属于一项创造性活动,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来说,篮球运动对人体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且越来越趋于全面发展,这对于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不但需要体能储备良好,同时还需要思维敏捷,这些均需要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训练,如此才能为对抗比赛打下扎实基础。本文将对篮球运动战术意识的培养及体能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期望能够为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及战
我国经过十年的价格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的僵化的价格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较为灵活的多种价格形式并存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严重扭曲的现象。但从1988年以来,由于受
本文力图通过对四种情结──忧郁情结、老儿童情结、渔父情结、浪子情结的粗浅描述和分析来揭示比较广泛地存在于古典诗歌中的一种游离社会的意向,并借用一天文学术语“逃逸现
摘要: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最早被欧美国家应用于田径训练,后来在很多运动中都得到了应用。近年来,在排球运动中,这种训练方式也逐渐被接受,但是由于对该种训练方法要领掌握不够精细,导致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对这种方法内在机理以及对运动员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给出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实际应用技巧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爆发力;控制力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Jumping into P
《宪法》第四十九条第四款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确立了婚姻自由的原则。婚姻自由包括两个方面,即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离婚自由原则的确立和无过错离婚主义的逐步发展,导致离婚率激增,滥用离婚自由权损害配偶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离婚率激增引发的社会问题,域外立法在保障离婚自由的原则下设定了离婚苛刻条款,限制离婚自由权的行使。离婚苛刻条款是指为了出于对未成年子女和配偶一方的权益保护而禁止当事人离婚的条款。离
中国金融业应认清自己的定位。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金融业目前还处在“启航”阶段,应该先作“适者”,积蓄力量,努力转变金融增长方式,再逐步由“适者”向“强者”迈进。    十大成就与十大不平衡    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重排座次,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把握这次机遇,中国将历史性地迈出和平崛起的步伐,大国崛起中的金融崛起将是这一历史过程的重心。金融崛起包括金融机构国际地位稳步上
当前支付机构可以从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为支付市场两端的用户提供账户间的资金转移服务。虽然不同渠道为市场两边用户提供的服务均为内容相同的账户间资金转移,但我国当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