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潮”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潮”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结合起来的词越来越多,它的涵义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以认知中的隐喻为基础,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潮”的常用义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关键词:“潮” 隐喻 认知
  
  对于“潮”的解释,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中曰:“潮,水朝宗于海,从水朝省。”可见,“潮”最初是与水密切相关的。后来,随着汉语双音化的发展,单音节的“潮”逐渐被双音节的“潮水”所取代,指“海洋中以及沿海地区的江河中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与此相关的海潮、浪潮、赤潮、涨潮、落潮、潮位、潮汛等词也都一一出现,这些词语中的“潮”都是从“水”的本义出发来进行解释的。
  由于“潮”与水有关,因此它发展出了“水分”之意。比如,“潮湿”是指“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潮气”是“指空气里所含水分”;“潮解”是指“某些晶体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除了以上所举之例,可以用“水分”来解释的关于“潮”的词语还有防潮、回潮、受潮、潮润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的意义也被深挖,逐渐地由自然领域拓展到社会领域。一方面,它可以比喻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关的词语有:出生潮、求学潮、就业潮、消费潮、选秀潮、民工潮、降价潮等;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式,相关的词语有:风潮、工潮、学潮、思潮、暗潮等。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弄潮儿”一词,其意义为:“(1)在潮水中搏击、嬉戏的年青人,也指驾木船的人;(2)比喻敢在风险中拼搏的人。”与之相对应的,是当下的一个新词——“潮人”,“潮”在这里是最IN的、跟得上潮流的意思。在此意义层面上,潮牌、潮物、潮货、潮装、潮款、潮铺、潮资讯、潮专栏、潮社区、潮男潮女(广东话里叫“潮囝潮囡”)等大量新词也被创造和使用。
  通过对“潮”的常用义的介绍得出结论:“潮”之意义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与其结合起来的新词越来越多。我们知道:新词产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借助于旧词构成的,在构词法的背后,隐喻的思维方式起着重要作用。以“潮”为例,它由单义走向多义,“隐喻”这个桥梁必不可少,原因在于:隐喻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转义,即意义上的转移,但其用法要想成为可能,必须要有一个引申意义构成的聚合体:一方面,“潮”的本义是指受潮汐影响定期涨落的水,它本身就有“水”的含义,因此可以申发出“水分”的义项。另一方面,由于“潮”是水的流动,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事物的运动发展、社会的动荡起伏与水流的这种涨落具有类似性,所以它又可以指代事物或社会变动的过程。另外,“潮”还有流行、前沿的意思,这是因为原有词语“弄潮儿”是指与潮涌相搏斗的人,它有引领潮流、敢为天下先、走在时代前列的意味,这种意味被人们慢慢接受,久而久之,其中的“潮”就被赋予了前沿、流行的意思,与之相关的“潮人”等词也就出现了。才产生了词语隐喻的存在,正是由于意义上的转移和聚合,人们才会创造出如此多的新词,汉语的词汇才会如此丰富。
  隐喻对于构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它的来源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是从认知中来的。“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之所以成为“桥梁”,也与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众所周知,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相似性中介而联系的,客观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相似现象经常会反映到人们的大脑中来,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相似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即“人的神经网络中的信息活动,乃是基于相似性的信息为中介而自我进行的相似激活、相似联系、相似催化、相似调剂、相似匹配的原理而工作的。”“相似性”就是隐喻的基础和关键,“作为隐喻修辞效果的‘范畴错置’,它往往依靠类似性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变‘错置’为正常。”在隐喻的结构中,人们会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而这种将情感、态度与客观世界结合起来的隐喻式联想可以使主体开阔对客体的认识,从而提供新的信息,在意义上创生新的秩序。因此,认知不仅是隐喻的来源,认知中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相似性联想还是隐喻的基础,有关“潮”的新意和新词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本文只是简单地对“潮”的常用义演变、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对其意义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关于现代汉语中的这个常用字,值得我们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东汉]许 慎.说文解字(附检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光鉴.相似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王铭玉.隐喻和换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
  
  (朱 琳,安徽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从新疆石河子盐碱地菊芋生长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0株具有内切菊粉酶活力的菌株,复筛得到1株高产内切菊粉酶活力菌株,将其命名为G-60。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
以鳃鱼内脏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k(3,)优化熬煮-浸出二步提取法中的浸出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00%熬煮6—8min后,鱼渣按料液l:g2:1(m/v)加入正己烷,反复提取4次,30min/&,鱼油提取率
本文采取定量描写和分析的方法,通过考察分析深泽方言中的体貌助词“呀、来(来着)、哩”和常用动词的组合情况,揭示其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从方言的角度对汉语时体问题进行探讨。
说课已从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演变成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说课的形式、内容和过程逐渐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自报家门,展示气质;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采用成熟的粤椹大10的果实为原料,经发酵酿制成桑椹果酒。利用PVPP、皂土、明胶、壳聚糖4种澄清剂对桑椹酒进行澄清实验,并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明胶的澄清效果最明显,在pH
采用孔径为100rim无机陶瓷膜超滤葡萄籽蛋白提取液,浓缩葡萄籽蛋白质,通过对膜过滤压力、pH、料液比三个因素分析以及正交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操作压力O.1MPa,pH8,料液比为1:1
在仿拟思维指导下的仿拟辞格,如恰当地运用于报章标题,就可以发挥出弘扬社会正气、抨击不良现象、把握时代脉搏、提出善意劝告、表达独家论点、报道新鲜话题以及体现思维进程等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一直是困扰各个高校教学管理的难题。考风建设关系到校风和学风建设,同时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干扰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之一,文章从注重培养大学生
摘 要:假借字是汉字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甲骨文中的假借字,前人的研究多是侧重全貌的字数、字频的统计。本文对动植物字假借的比例进行重新统计和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意义层面上假借的使用情况是不同的,对假借字的总体描述应分层次、分类别来进行。  关键词:甲骨文动物字 甲骨文植物字 假借    一、前辈学者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的研究  假借字的产生最早要追溯到殷代的甲骨文,在汉字发展的初期阶段——甲骨卜辞中,
煤田地质勘探是煤炭工业建设的基础工作,而钻探工程是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勘探手段。钻探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质报告编制的可靠性。故做好钻探施工管理,提高钻孔质量,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