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创新实验助力物理课堂

来源 :物理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创新实验更是凝聚了教师的经验和智慧,用好创新实验,可以助力物理课堂.常见的创新实验大体可分为两类:对原有实验的改进和新开发实验.前者一般能提升原实验的效果,如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观性和成功率等,后者一般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扫清学生思维障碍而服务.本文将结合3个原创开发的具体案例,对两类创新实验分别阐述介绍.
其他文献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是淮河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本文对遗址三个不同文化时期连续剖面土壤堆积物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遗址先民早在距今8 500年左右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一直延续到遗址三期(7 500 BP).植硅体组合分析结果表明,顺山集遗址所处时期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湿润,但存在气候波动,从一期至三期大体上经历了温暖—偏凉—回暖的过程,可能对应了全新世高温期到来之前的气候转暖.从顺山集遗址水稻遗存的连续发现以及水稻驯化水平不断提高来看,气候变冷并未抑制当地稻作农业的发展,
Anabarites trisulcatus是寒武纪早期一类三辐射对称的管栖生物,推测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浅海.本文对来自陕南宁强石钟沟剖面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的Anabarites trisulcatus进行了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根据化石形态构建3D模型,依据推测的生活环境设计流域参数,进行了单体与群居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下的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1)水动力条件对于底栖Anabarites trisulcatus而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Anabarites trisulcatus以群居的方式生活阻力系
本文对产自陕南西乡化石库的棘盔状化石进行了统计和描述,对棘盔属的属种划分进行了重新厘定.单锥形的棘盔状化石同带有多个分枝复合体的棘盔状化石的断枝在尺寸、形态和表面装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把这两类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棘盔状化石归入不同的种,将单锥形、表面具有密集直刺等特征的一类归入直刺棘盔Acanthocassis orthacanthus,将分枝数量不定的多分枝复合体归入具刺棘盔Acanthocassis echinate.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分析,在A.echinate种内,发现其表面装饰也存在差异.
黔西南兴义地区及邻区中三叠世安尼期台地边缘生物礁发育在上扬子台地西南缘,为大型堡礁.造礁生物主要为暗管管壳石Tubiphytes obscurus,鹿角状管壳石Tubiphytes alcicornis,以及脑型丛状管壳石Plexoramea cerebriformis,占造礁生物总量的90%以上.苔藓虫类Reptonoditrypa cautica,珊瑚类 Pinacophyllum spizzensis,奥顿菌Ortonella sp.以及普拉塔拉丁管Ladinella porata等为次要造礁生物.
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九老洞组是四川盆地寒武系页岩气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但至今区内缺乏比较可靠的古生物化石资料,严重制约着勘探区地层的精确划分与对比.通过对该地区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金石1井和金页1井岩心样品的采集分析,在本区九老洞组建立了尖头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acutus)-阎家寨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和始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武定虫属(Wutingaspis)两个三叶虫组合,以及梁山虫(Liangshanella)-小遵义虫
本文对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涉及的物理学史素材进行了梳理并根据课标要求确定了这些素材对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从知识形成发展、思维方法训练、科学精神教育和物理学的社会价值4方面论述了物理学史素材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介绍了几种基于物理学史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形成都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语言文字、符号、图表的描述,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的呈现,物理实验更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本文在“曲线运动”的教学中根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实验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促进学生认知的有效迁移,达到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目的 .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分析发现,利用“架桥类比”、“比较总结”、“思维链条”、“数学分析”等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初高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问题解决和物理实验技能等教学的衔接.
实验探究是物理教育中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2019年版人教版、沪科教版和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部分中实验的探究水平和科学过程技能.结果 发现,教材实验的探究水平整体以引导性水平为主,不同环节的探究水平存在差异;在科学过程技能的使用上,3版教材的基础科学过程技能使用频率较高,综合科学过程技能出现使用不平衡的问题.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实验教学建议.
大概念是近几年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概念与物理学科结合的相关主题及具体研究内容,发现大多数关于中学物理大概念的研究都是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深度学习及学习进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在国内外对大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有关物理学科大概念的概念界定、特征分析、筛选标准,列举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从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中学物理大概念研究存在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内容较狭窄,基于大概念教学的评价研究欠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