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关键点的确定与处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我们日常的化学教学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抓住教学的重点与突破教学的难点。而在实际处理教材及课堂教学中,除了重难点外,还存在一个关键点的问题。而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要在确定与处理教学关键点上下功夫。只有把握好关键点,才能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笔者就此谈谈如何确定一节课的关键点及如何处理关键点。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
  思维定势是指学生以前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固有思维习惯。对于解决已学的同一种类型的问题,这种定势能够使学生沿着某一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维,驾轻就熟地进行解答,于巩固知识技能有积极的一面。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思维往往会限制学生性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促进学习的正向移,必须消除思维的消极影响。教师应该把握教材体系知识间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自己备课时就应该预料到哪里可能会产生这种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如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这一专题中中,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的数学表达式能熟练掌握的时候,但涉及到结晶水合物如胆矾的计算时,部分学生单纯地把无水物的质量和溶剂水的质量作为溶液的质量,而忽视了结晶水的质量也要作为溶剂这一事实。所以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正是把握教学关键点的一项重要任务,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定势的范例作用来消除定势的消极影响。
  2.深入吃透教材,在明确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确定关键点
  要确定与处理好关键点,最基础的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不仅要对当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作深入地剖析,理清知识的层次与前后联系,还要相应地找出已学知识和后续知识与本节课内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进而确定关键点。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教学内容为例分析如下: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及制取方法;难点是从设计思路出发进行学习。怎样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呢?从学生已经学过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1)先要了解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需制的气体。当学生明确了以上三点后,讨论本节课的内容,教学关键点就选在这里。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追根求源,学生会对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充分的理解了。
  3.突破教材固有限制,设计合理的教学顺序
  合理的教学顺序设计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认识顺序的科学统一上。就把握关键点这一教学环节而言,合理的认识顺序应该是:从整体看,要把握住教材体系、编者意图,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与衔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处,调整教学程序,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作好准备;从局部看,在解决关键问题前,要通过直观手段使学生感知问题所在,并进行必要地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点上,在着手解决关键问题时,通过适当的发散与收敛,达到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实验室制取氯气,有关盐酸的浓度就是一个关键点。如果按照教材内容平铺直叙地进行教学,就不能根据实验现象突出地创设问题情境,就不能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及思维聚集到关键点上。而如果把课本中实验再做一个对比实验同时集中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通过现象对盐酸的浓度对反应的限制有一个生动直观地认识,再在总结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有关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实验,通过阅读、自学、讨论、思考来解决关键问题。
  4.强化实验问题的研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所产生的问题在教学上往往是提示物质变化规律的突破口。与化学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其关键点的选择与处理大都是从这个"突破口"开始逐步深入的,如证明燃烧不一定在氧气中进行就可以用白磷在氯气燃烧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强化实验问题的研究性,对于把握好关键点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变消极的接受为积极的观察与思考。如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有两种做法:一是观察实验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阴极上产生的是氢气,反应是什么;另一种是观察后问学生,阴极上放出的是什么气体。学生可能会说是氢气,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知道是氢气?"显然只有第二种做法才会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探究心理,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验现象,针对关键问题做不同角度的研究,直到探究出实验现象与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问题的研究来把握教学的关键点,不但能达到理解重点、难点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实验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促进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5.选择合适的突破口,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在相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条件下,怎样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实践证明,选择与处理好教学关键点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讲物质的量浓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这些概念,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高一学生仍分辨不清。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应把问题具体化,巧妙地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分析、判断。例如先让学生计算室温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启发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这时氢氧化钙溶液是否饱和?(2)这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这时溶液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4)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这样组织教学,既解决了疑难,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的核心是学会分析教材,而分析的重点是合适的思路。当然,每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同,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对教材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处理教学关键点是最优化原则的要求,更是每位教师艺术的生动体现。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数学教学却与社会生活保持了较远的距离,从而容易让数学陷入乏味和枯燥的尴尬境地。而实际上,数学教学完全可以与生活挂钩,可以通过生活改变数学教学的痼疾。文章就是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近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采取良好措施来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是教师主要职责之一,而这样一种目的的实现最好是能够使得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到目前为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说明,并在此基础之上详尽分析学生自主探索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高中物理教学背景简介
摘要: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抽象的,高不可攀的,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史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本人来谈谈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课堂气氛 培养数学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教育是人的教育,课堂中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鼓励学生对科教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词语教学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因形求义、读中求义、语境求义、生活求义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理解、运用词语是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明确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
摘要:游戏是提高课堂活力的有效方法。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掌握好化学游戏化教学中所渗透的心理学知识,好好利用游戏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游戏教学;化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1  教育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之一是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体现有趣,有效。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有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有趣"是指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学习的材料需使学生感到有价值。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
摘要:互动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思维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时下不少小学教师有这样一种感觉:小学语文课难上,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思考发言,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有些学生上课贪玩、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