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am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各个社会民族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际和思想交流。因此,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外语教育必然与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教育密不可分。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特点两方面考虑,教师应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学到一门外语的同时,能较好地了解以此为载体的文化。但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及文化。偏重语法训练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一定的强化,但是实践交际却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启齿、语不达意、不得体等,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既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教学。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在英文中为“culture”一词,有耕作、文化的意思;在汉语中的“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是《辞海》中对“文化”一词的注释。而今天“文化”的运用远远超过了当时注释的范围,它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从社会学角度讲“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财产不仅仅包括价值、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所有群体和社会,人们共享非物质文化-抽象和无形的人类创造。人們也共享物质文化-物质对象的主体,它折射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人类学家泰勒为文化给了一个经典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语言学习,就是文化学习,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相依的,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语言所依托的背景,语言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对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教学,就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
  二、英语课堂上充分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这些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恰当地使用词汇。词汇的联想最能反映出文化差异。如英语中的 “dragon”与汉语中的“龙”给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感觉就不同。在中国,龙是人们想象中超自然力的力量、威猛、智慧、运气、喜庆、美感,而在西方文化中,它总是代表邪恶,恐怖甚至战争。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含有文化典故的词进行讲解,使它们突出,激发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如“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 “Cordial Know”(戈尔迪结)等反映神化传说的文化词,这样的文化词语大都有典故可以追溯,有故事可讲,而且故事性很强。
  相比较而言,有些文化词就不那么“现眼”。如我们常把“peasant”译作农民,而在英语口语中“peasant”意指“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人,粗野的人。学生在介绍家庭时常用:“My parents are peasants。”.此处的“peasants”用得不恰当,英美国家的人听了会以为中国农民地位低下,此处得当的词应为“farmer”。可见,教师如果只限于交给学生词、句的表层孤立的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常会出现语用错误。
  三、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中都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有必要把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语言教学中教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展现英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对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
  在讲授Merry Christmas 时我们可以介绍西方基督教国家里的最大节日--Christmas的起源、习俗、对英美人的意义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我们“春节”的来历以及我们中国人是如何过年的。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两个节日的文化习俗差别。诸如此类,几乎每篇课文都在某一方面同某种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因而完全可以用来作为介绍英美文化的素材。
  四、设定具有交际意义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明白两国对话的差异,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使之养成得体的语言习性。比如,练习“打电话”“商场购物”“看病”“女雇员碰到一位外国客人,和他去交谈”等一些具有交际意义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对比两种文化中的语言习惯,体会汉语和目的语交流方式的不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目的语文化的习得。
  此外,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电视、幻灯、录像、图片、报纸、杂志等大量介绍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教师还可聘请外教定期举办有关文化知识的讲座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就文化的某一侧面,结合课文给学生开个小讲座,时间充裕可以多讲一些;另外教师们可以分工合作,分专题研究对比不同的文化层面,办讲座,集中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外来文化的细微之处。
  总之,课堂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观。掌握英语,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除了抓住语言因素外,还应注意非语言因素,即具有敏锐的文化意识。入乡随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从而恰当地去完成各种语境下的言语行为。
其他文献
一则公益广告在我脑海激起千层浪。  “雪化了是……”课堂上,老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一位小女孩怯生生的回答:“雪化了,是…是春天。” 短暂的沉默后,安静的教室顿时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一则公益广告,广告语是:尊重孩子本性,激发孩子创造力。  这则广告让许多人回味许久,触动了人们那根埋藏最深刻的神经,拨乱了人们平静的已稍显麻木的心弦,让我这样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思绪万千,感受复杂,久久不能平静。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语文课堂更是精彩纷呈。然而,用心观察细心体会,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似乎将语文带入另一个不伦不类的天地来。  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提高的行为方式,反思行为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學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笔者听了几节运城市举行的“高中语文优质课堂观摩课”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是否知道所学知识、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中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更不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
期刊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学特别强调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适时适量地进行教材的拓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目标。因此,认真落实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就如何拓展教材,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今后教学中必须贯彻落实一个重要环节。  一、聚焦社会热点、贯穿主题思想,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学
期刊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的情绪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礼记》中把人的情绪称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近代西方学者认为人的基本情绪分四类:喜、怒、哀、惧。  情绪无好坏之分,由情绪引发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却有好坏之分,一般我们根据情绪所引发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将情绪划分为两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不知从何时起,沦为以分数论英雄,丧失了基本的语文意义,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课上不闻朗朗书声,课下不见自由阅读讨论,课余更不用说涵泳诗词了。一写作文,咬破笔杆,面露厌恶之色,勉强为之,词不达意,书写潦草,要么下笔千言,不知所云,要么立意不深,逻辑不强,要么事例陈旧,内容不丰,要么文字不通,枯燥干瘪,毫无文学性可言,已经成为纯粹的新八股文了。语文课完全成了老师讲技巧、讲方法、显背功、练口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教授数学中,经常有人抱怨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的数学,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并不会用到那么高难的数学,也很难碰到用到什么“三角函数”之类的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目标就是考试,除了考试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数学,一直到研究生,甚至博士我们都还要和这个“好朋友”打交道,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数学?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
期刊
导学案,顾名思义,导,就是引导;学,就是学习;案,就是方案。导学案也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产生。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者准确解读教材、精确把握知识要点,是导学案产生必须的前提。否则就是学习的误导。  2015年12月17日我们一行9人来到怀集县怀城镇中心校小学,聆听了由该校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学。该节课全程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重点组织学生汇报借
期刊
2015年6月20日,广东省考试院在官网正式发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试卷(新课标卷)。全国卷对于每一位广东考生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因为最近很长一段时间的高考广东省都采用广东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应届高三体育考生该如何应对?广东卷与全国卷区别在哪里,难易程度如何调整,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应
期刊
创造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某种态度,兴趣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