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默多克《黑王子》的道德研究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在20世纪英国文坛中占据着不可小觑的重要地位.由于哲学家和小说家的双重身份,默多克的小说创作凸显出深厚的道德内涵.在道德哲学领域,她的观念和当时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鞭挞了主流的观念及其价值观,凸显出“德性”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从道德方面分析默多克的《黑王子》,通过艺术表现的道德指向以及多重“自我”的道德拷问展开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民间文学与现代文学相比较,在传承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改变,也容易融入新的创造,这也导致最原始的民间文学存在较大的变异性.民间文学作为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文化传播和传承过程中的知识支撑.通过分析民间文学传承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提出了几点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的具体措施.
郑板桥青年、中年至晚年的人生经历中均有着不同的处世风格,这种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有所体现.同时,郑板桥非常推崇儒家思想,极力主张个性解放,晚年践行“难得糊涂”的处世方式.尽管被人称为不被理解的“怪”,但从他的诗词书画中可以管窥他的伦理思想,探析他的人生哲学,那些“怪”也就不无道理了.
《红楼梦》中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指出了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与现实世事之间的紧密关系,现实世事不仅是诗歌表达的主要对象,也是诗人传递思想、展现修为、抒发情感的重要媒介.优秀的诗歌总是展现诗人对现实世事的洞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达观和审美.广西诗人丘文桥的诗歌便以其对世事的洞悉与静观而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风味.他的诗歌并没有刻意去营造瑰丽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却总是能够凭借诗性的语言展现出一种平和淡泊的处世姿态,在从容不迫的字里行间呈现出一种安宁与镇定的诗性魅力,令人百读不厌.
期刊
庄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成分,其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意义.而“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最为核心的寓言,最能体现庄子本人的微言大义.旨在探寻“庖丁解牛”中所涉及的审美心胸论、技道关系论以及审美境界论三方面的美学问题,找出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美学意蕴,并进一步探讨“庖丁解牛”寓言与庄子美学思想的关系问题,更好地把握其中的中国艺术精神与艺术人生启示,以此缓解当下的异化危机,使人们能够在美的境界中适意生活.
在我国的传统人文历史中,家族、世家、士族等大型血缘人群聚集的关系源远流长,这起源于农耕社会,为了争夺土地和粮食,避免战争和被掠夺,才不得不聚集起来,壮大声势.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秩序趋于稳定,这种群族关系又衍生出新的联合关系,并以此长久发展下去,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就盛极一时,不但可以推崇族内人士入朝为官,部分还可以掌兵握权,也体现出世家的中心基础,那就是以利益为宗旨的聚合性血缘组织.时至今日,世家宗族等概念仍在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城市盛行,其家族人员也仍旧围绕家族展开活动和发展.在我国的传统世家中,桐城文
新时期以来,陕西外国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逐渐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术资源更加丰厚,理论视野更为宽广,研究方法也愈加多样.致力于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老一辈陕西学者在改革开放以来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贡献,诸多年轻学者同样保持着研究活力,作为后起之秀贡献了自己的学术力量.以代表性学者为例,对近四十年来的陕西外国文学研究特征进行梳理总结,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进行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反思.
卓牧闲“警务小说”一方面紧贴社会日常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角来考察宝贵生命,思考人生况味,书写现实生活百态,折射时代价值观念,充分体现出文学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满足人的文化需求并由此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与功能;另一方面又迎合网络小说作为消费文学的特点,创新网络小说“金手指”“升级”等叙述技巧,在收获流量的同时取得了通俗而不媚俗的理想效果.
幽灵(fantasma)最初出现于18世纪的英国哥特式小说中.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其并未随着19世纪哥特式小说的逐渐没落而消失,而是继续在至今仍蓬勃发展的奇幻文学中大放异彩.不同于哥特式小说或奇幻文学中的怨灵,在哈维尔·马里亚斯的短篇小说中,幽灵不会对生者造成任何威胁,甚至被赋予话语权,成为故事的讲述者.而在马里亚斯的长篇小说中,叙事者虽不是幽灵,却被赋予了幽灵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对在乎的人和事无所不知;小说中的物品,几经辗转,相较持有者的短暂生命,能够突破时间规则的限制,象征死者失去的时间和
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东北以哈尔滨为核心曾生活着一批俄罗斯侨民作家,他们以东北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纷纷借中国题材、中国元素叙事和抒情,视角独特,内涵丰富,既有直接参与者的第一视角,又有局外人、旁观者的第三视角,或慨叹身世的悲凉,或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之情,或抒发对祖国的爱恋.
欧·亨利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巨匠,其笔下的爱情故事在平凡叙事之后总会带来意料之外的结局.《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作为其笔下少数的悲剧作品之一,特殊性不言而喻.运用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从情节、叙事视角、结局等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