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与一舰之行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晴雨表,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双边关系体系中最为敏感和脆弱。这次“涟”号访华是中日军事交往史的又一个新篇章,标志着中日关系已经摆脱长久的阵痛和尴尬,进入了相互信任的新阶段。
  
  6月2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涟”号驱逐舰从广东湛江港起锚返航,圆满结束对中国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涟”号访华,显然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中外军事交流,它虽然在低调和审慎中“踏波”而来,但仍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特别是这个事件发生在中日达成并宣布有关东海问题的共识之后。
  提起日舰,我们不能不想起甲午海战,想起大清帝国强大的“北洋舰队”被日本消灭的惨痛和羞辱历史,想起此后日本对中国长达半世纪的欺凌、占领、掠夺和屠杀。然而,历史是一条奔腾向前的河,谁都不能、也不该一直沉湎于昨日的噩梦而错过发展的潮流。对于强邻日本,我们既不能像清政府那样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也不能像鸵鸟一样故意回避现实、无视未来。中日关系山重水复多年后,该是用理性、智慧和双赢原则认真处理的时候了。
  熟悉国际关系的人都知道,军事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晴雨表,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双边关系体系中最为敏感和脆弱。双边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时,军事关系往往滞后于政治、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发展;双边关系出现低潮或恶化时,军事关系却最先受损。这次“涟”号访华是对去年我海军167舰访日的回访,是中日军事交往史的又一个新篇章,标志着中日关系已经摆脱长久的阵痛和尴尬,进入了相互信任的新阶段,至少表达了双方政治领导人建立互信的强烈意愿。
  这次日舰访华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回访,这遵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邦交惯例,表明中国对日军事交往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回访本身更深层的意义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中国方面享受到“正规军”的待遇,这是中国对日战略思维的一次突破和提升,意味着在军事层面,日本已被视为一个“正常”国家,也是中国务实外交的一个重要表征,隐喻着中国对日本作为亚洲大国地位的承认,甚至发展中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愿景。
  日舰访华是中国“师夷之长”的重要机会,也是个很有意义的开端。日本海上自卫队,是日本的警备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战后日本和平宪法,不能拥有“军队”的日本只能“专守防卫”,相应地,它的海上自卫队不得拥有大型战舰、航空母舰和核动力潜艇。但是事实上,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发展壮大为亚洲最强的海上力量,甚至被舆论公认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海军”。利用这样的互访,中国海军完全可以对“传说”中的日本海上兵力有个直观而实际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知彼知己”。如果考虑到中日一衣带水的近邻关系,考虑到两国的海洋战略,考虑到此前一周,中日宣布就东海问题达成谅解的外交成果,那么,这种交往持之以恒便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与过去的耀武扬威完全不同的是,日舰的首次访华低调、慎言、考虑周密,这本身也说明,日方对日中军事交流的高度敏感性和巨大地缘政治意味非常重视,可见日方很想把这次对华军事外交的处女航,逐步扩大和延伸到亚太地区国家,从而与这些国家进一步修补政治关系,弥合历史旧伤,共同面对未来。
  日舰访华,送来了一批用于中国灾区的救济物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宣示,那就是,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加,以及各国军事力量对非军事危机的介入力度的加大,国际军事往来与合作的视野应该进一步扩大,角色可以向民防方面倾斜。
  一叶知秋。中日关系一衣带水,衣带虽窄,但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超过了双方共有的太平洋。一舰去,一舰来,又着实缩小了这种心理和情感空间,使我们对困惑多年的中日关系有了全新的期待。
  (作者为博联社总裁兼总编辑)
其他文献
以前,世界杯、奥运会在国外举行,总能看到新闻说,巴黎市民准备躲开比赛,柏林市民准备躲开比赛,出去度假,等赛事结束了再回来。当时想,这帮人怎么这么矫情啊……    以前,世界杯、奥运会在国外举行,总能看到新闻说,巴黎市民准备躲开比赛,柏林市民准备躲开比赛,出去度假,等赛事结束了再回来。当时想,这帮人怎么这么矫情啊,放着好好的体育比赛不看,度什么假啊?如今,北京奥运会在即,很多朋友从世界各地打来电话,
每一步都交代得详详细细,没有一点含糊其辞;每一步都切实可行,连日本国税局的官员读后都低头叹服。    恩格斯当年盛赞巴尔扎克,顺便刻薄了一下主流建制中的学者,说这位法国人的小说“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读日本人橘玲(TACHIBANA AKIRA)的经济小说《洗钱》,会自然地
许多年后,孩子才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童话,而且是礼赞,是爱的回应。    错过了纳尼亚的第一集。因为当时我还没有成为C.S.刘易斯的粉丝。  这位最伟大的牛津人有着三重身份: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奇幻文学作家、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对一般人而言,这三个身份要做好其中的一个,都已经不容易;而刘易斯在每个角色上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上帝一定特别爱他,这是我们常常会说的,也的确是真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也
投资理财就是一场投篮比赛,通货膨胀就是比赛到了高潮。千万不要过早把球投光,高潮到了才是大力灌篮的时候。    据说在经济学圈子有句老话:通货膨胀时期除了狗屎什么都可以买。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起了泡沫,什么东西都越来越买不起,只有纸币越来越便宜。占据经济思想史前五十席的经济学家中,有一位老兄准确地预测到了通货膨胀,当时还是使用打字机作为记录工具,作为对通货膨胀的一次风险对冲,这位前辈购买了大量的
功夫熊猫为中国输出了一种可以在全世界得到认同和肯定的价值。    最近在全球火爆上演的电影《功夫熊猫》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欢迎,在闾丘露薇看来,是普世价值的胜利。闾丘最近著文说,普世就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可以来自西方,也可以来自东方,当然,可以来自中国,在这部电影里,观众就看到了来自中国而适用于全世界的那种价值观。  文章说,善良战胜邪恶、尊师重道、责任感、对于
地中海俱乐部  在罗马帝国时期,一枚古罗马货币在地中海任何地区都可以购买相同的货物。无论在地中海南岸还是北岸,拉丁语是通用商业用语。1500年后,《罗马条约》宣告欧盟成立,似乎也是把地中海作为边界,而不是一套正规的组织原则。有时,地中海一边也会变成“新月”,从摩洛哥和土耳其,如同动荡和恐怖主义的摇篮。有时,地中海南部看到大量满载非法移民的船只。7月13日,地中海峰会在巴黎召开。萨科齐似乎想要弥合地
石油,是我们想象力的源泉。我们对繁荣和富足的想象,对中产生活方式的想象,甚至是对现代化的想象,都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油价一涨,想象力就开始枯竭。  高油价正在拖累世界经济。制造业和生活成本上升,不仅使得欧美的生活方式面临考验,更给近年增长迅速的亚洲经济以严重打击。在中国,很多年轻人原本已在中产生活的门槛边上踌躇满志,现在发现,门槛随着油价升高了许多。  石油改变世界,加速繁荣,现在却成了衰退的推手
“石油超限战”被指为“阴谋论”,甚至有人责之为“冷战化石”,但王湘穗始终自信洞悉了石油棋局的先机。    10年前国际原油价格约为每桶12美元。这个数字如今几乎没有人记得。人们至多是说,油价从60美元升到100美元,大约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如今,完成同样的涨幅只需半年。要亲手画一张十年油价走势图,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后半段“路程”的陡峭——“涨”不足以形容,得改用“飙”。  油价到底是怎么飙起来的,说法
经过20多年,改革又回到了出发的时候面对的问题。也许应该再来一次莫干山会议,展开一次关于价格问题的大讨论。    进入2008年,张军一直在写书。作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写作的主题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书中包括了许多“经济学家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最有趣的是“莫干山会议”和“巴山轮会议”。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让包括现任北大副校长张维迎在内一批年轻人崭露头角,20年后,他
我的大学里有一座“邵逸夫楼”,我也每年会看TVB选港姐,冠军扶着邵老先生出现在屏幕上。小时候我喜欢黄日华和翁美玲,长几岁又喜欢上宣萱和古天乐,感受着他们在银幕上的欢乐和悲伤。我生活在广东之外的地区,也可在网络上和TVB新闻主播们约会,感受着世界的多样性。这是我关心TVB新老板的原因。  如今,邵老先生同意了杨国强先生提出的125亿分期付款的收购计划。我赞成TVB艺人米雪的话,新来的财团大老板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