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校长和杨局长的争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局准备出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评估考核方案,召开座谈会,征求校长意见,省内知名的陈校长和分管教学的杨局长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陈校长对教育局规定每所学校每年必须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提出异议,认为举办这些节只是形式,并不一定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学校组织开展哪些具体的活动,应该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应由教育局作硬性规定,不然还要我们校长做什么?学校又如何办出个性?……
  杨局长并不同意陈校长的看法,认为只有制度作保证,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实施,举办四个节是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没有一定的形式保证,哪来素质教育的实质?作为行政管理机关,难道没有权力规定学校开展哪些活动?难道学校开展了这些活动就一定办不出特色?……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是赞成陈校长的看法,还是同意杨局长的意见?
其他文献
【摘要】“少年军校”课程是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向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阵地。在课程实施中,学校积极整合区域资源,坚持从感知到感悟再到践行的实施方式,力求让学生知道、习到、做到。  【关键词】少年军校;感知;感悟;践行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13-02  【作者简介】王锡东,江苏省无锡市藕塘
新闻背景  耕读传家、文脉厚重的宜兴大地,素有“陶竹洞茶”之地利、“教授之乡”之美誉,因着教育对文化的呼唤和寄意,宜兴市中小学拉开了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序幕。  宜兴市教育局从2007年4月下发《关于加强宜兴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把学校文化建设聚焦到思考和创新层面,致力于提升“软实力”以作为教育文化建设的“硬支撑”,磅礴抒写了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精彩篇章。“根系滋养”“文化接力
【主持人语】  校长更替是学校与教育发展中普遍且必要的现象。有学者说:“教育领域中,没有多少比领导更替更不成功的事了。”这话听来有点绝对,却也反映了现实的一些情况。长期以来,政府和学校虽都极其重视校长更替,但在更替工作的理念、制度、规范、方式等方面,却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实质的改进。这有时是因为体制和管理者的控制所致,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漠视与忽略。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改革”时代,各种新的政策
有幸在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参加2013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学习观摩了十位老师精彩的数学课堂教学,深感收获良多,既被年轻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倾倒,又为其中深邃的教学思想折服。现以张抗老师执教的《认识方向》为例,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  张抗老师的这一节《认识方向》,设计精妙,富有趣味,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对学习内容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充分地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树立
【设计理念】  龙应台曾用一个比喻来讲文学,对我们很有启发:假想有一个湖,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用手去摸,能感觉到它凹凸质地,这是理性的“现实”世界。此外还有另外一个“空”的世界不被注意,那就是湖水里的倒影。“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我引用龙应台的话,是想表明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只知道岸上的白杨树,而不知道有水里白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是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站在中央的是自由而高贵的儿童。与这些儿童美丽相遇的,有校园内那“生命的林子”,有教师这优雅的“长大的儿童”,有契合生命成长的“私人订制”课程,有促进心灵转向的仪式活动……  流动其间的是童心野趣的游戏精神。或是雪地撒欢的自然邀请,或是一亩花田的探究体验,或是拼音风铃的课程召唤,或是智趣迭生的爱学课堂,或是个人展演的梦想启航……  指向未来的是美丽
“东南人士,莫与常俦,惟武阳屈指首。龙城声望,炳焉千秋,与东林并不朽……”这说的就是百年名校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她的前身是明隆庆六年(1572年)创建的龙城书院,1902年创办小学。局前街小学的发展,似一幅美丽画卷,镶嵌在常州这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土地上。百年局小,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执着昂扬的气势,在常州教育史上谱写了如歌的百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更加关注内涵发展,逐步开始了由
【设计理念】  一直很喜欢听故事,因为记忆中的童年因故事而多了几许快乐与希冀。也觉得自己算是会讲故事的,常常能讲得孩子的表情跟着情节的变换而变化。但就是觉得自己教不好故事,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总觉得故事大多浅近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没什么好教的;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大多有“复述课文”或“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很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故事情
当今,中国教师不可能不知道陶行知,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陶行知。我做老师十多年,愈发有一种感觉: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如何做教师?但是如果我们还只是停留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生只为一大事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片言只语式地走近陶行知,无疑会造成我们对陶行知的理解的片面。  1915年9月,24岁的陶行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修习博士课程,1917年回国应
2009年新年伊始,江苏省教育厅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召开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斌泰教育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出版座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代表省政府莅临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全省十三大市教育局局长和部分高校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并对《文集》的出版一致表示充分的肯定。现场与会者的热烈反响深深地感染了我,作为此书的责任编辑之一,不由地回想起自己阅读和编辑《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