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党”赵尊岳与梅兰芳——以1920、1922年《申报·梅讯》为例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申报·自由谈》特辟“梅讯”专栏,采取“起居注”的形式,追踪报道梅兰芳在上海的演出、社交、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广大公众展示具体而微的梅氏之形象、风度、人格,对成就畹华之名声帮助甚大。其中1920年的“梅讯”作者“春醪”始终是一个谜。通过《赵凤昌藏札》中第一手信函文献的查对,足以证实“春醪”即“大梅党”赵尊岳,梅兰芳与赵尊岳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梅讯”中还记录梅兰芳与沪上文化名人之间的三次“香南雅集”,地点均在赵氏家宅“惜阴堂”。三次雅集留下珍贵的诗词及题图,赵尊岳为梅兰芳所作的“咏梅词”藉此得以留存。上述种种,一方面可以观照梅派京剧艺术与他的基本文化圈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不囿于政治的因素而否认赵尊岳在新闻、诗词方面的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上】欧阳询临本·兰亭序 又称“定武兰亭”,传为唐代欧阳询临本,刻石置于学士院,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定武。定武兰亭拓本很多,流传颇广,此本给人以庄重感。
1935年梅兰芳的苏联巡演是世界戏剧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事件。国内新文化界人士把中国戏曲看作是历史的“遗形物”,但苏联戏剧家却盛赞梅兰芳的演剧方法,并试图从中国戏曲中汲取突破现实主义传统的资源。梅兰芳则似乎成为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的“急先锋”。“遗形物”与“急先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同时出现,反映戏曲由古典走向现代过程中的危机与困境。梅兰芳的苏联巡演对中国戏曲的意义,不只在于赢得欧洲人的赞誉,更在于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人对待自身传统和别国戏剧的态度。对现代戏曲而言:重复梅兰芳,就是“遗形物”;突破梅兰芳,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