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临床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 2019年12月期间293例CRE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293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sen-sitive Enterobacteriaceae,CSE)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Logistic多因素分析CRE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RE检出率为2.08% (293/14086),主要检出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46.08%(135/29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9.80%(58/293)、阴沟肠杆菌13.65%(40/293);呼吸道标本中CRE检出率最高41.64%(122/293),其次是泌尿道、各种穿刺液和外周血,分别为19.80%(58/293)、18.77%(55/293)和14.68%(43/293);主要检出科室是ICU占20.14%(59/293),其次是泌外科、普外科均为11.60%(34/293),神经外科为11.26%(33/293);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胸腔穿刺(OR=2.956,95%CI:1.295 ~6.745,P=0.010)和之前使用过替加环素(OR =2.246,95%CI:1.071~4.712,P=0.032)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我院CRE感染主要菌株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胸腔穿刺和之前使用过替加环素是我院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创伤性骨软骨损伤(OL)在临床中常见,骨软骨在解剖上涉及软骨表面和软骨下骨,其解剖和生理功能存在特殊性,临床上处理OL时必须同时兼顾软骨及软骨下骨.目前对创伤性OL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而骨软骨组织工程多层支架设计更接近关节软骨到软骨下骨不同层次的解剖特性,目前已作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应用于临床,以期达到更好地修复创伤性OL的效果.本文从骨软骨单元的解剖、功能,骨软骨损伤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创伤性OL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当前研究的组织工程支架在创伤性OL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PTPF患者69例,男性46例,女性23例;年龄38~ 65岁,平均49.6岁;道路交通伤39例,高处坠落伤25例,其他5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Rasmussen放射学及功能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中,肱骨近端骨折为第3位,约占肱骨骨折的26%[1].对于粉碎严重的Neer 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大多数医师建议优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严重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往往伴有大量骨缺损,重建后骨折端遗留有较大空腔,是导致内固定物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3].
犬咬伤是指犬齿切割人体组织、咬合导致的皮肤破损、组织撕裂、出血和感染等损伤.犬咬伤是目前最常见的动物咬伤类型,在急诊外科中占1%[1].犬咬伤伤口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成人多见于四肢,其中上肢、手部最常见,咬伤位于四肢54% ~ 85%(其中手部18%~68%),其次头颈部15%~ 27%.随着饲养宠物的人数不断增加,被咬伤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正确及时处理伤口是治疗犬咬伤的关键[2-3].本研究报道笔者医院以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acute necrotizing fasciitis,ANF)是一种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多见于会阴、肛周、腹部等组织疏松处,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筋膜以及肌肉的广泛坏死,具有发展迅速、破坏力强等特点.常规使用清创引流的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往往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合并耐药菌的创面,感染难以控制,常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高.2020年8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b
目的 比较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加防旋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21 ~65岁,平均50.1岁.按照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4钉组(29例)和DHS组(33例),4钉组采用闭合复位4枚空心钉菱形内固定,DHS组采用闭合复位DHS加防旋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围术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 患者获14 ~ 35个月随访,
失血性休克是战创伤患者伤后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早输注血浆可有效提高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存活率.冻干血浆(FDP)与新鲜冰冻血浆(FFP)的成分基本相同,在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其在储存、运输等后勤保障中具备优势,无论是在战时或平时的创伤救治中都能够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提升战创伤伤员的救治水平.本文拟从FDP的研究状况、临床应用效果及使用优势方面做系统分析,以期为FDP在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
Kummell\'s病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一种严重并发症[1],引起长期慢性腰背痛,如不及时干预,椎体会进一步压缩、塌陷,压迫脊髓,甚至导致瘫痪[2].Kummell\'s病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对于Ⅰ、Ⅱ期患者,目前多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n 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n 2, Lp-PLAn 2)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 PH)-2型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
目的 构建并评价持续膀胱内压监测建立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下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家兔模型.方法 取新西兰家兔24只,通过模拟实验家兔腹腔内注入氮气,形成腹腔内高压建立ACS家兔模型,按照腹腔内压力的不同分为ACS1组(IAP=15 mmHg)和ACS2组(IAP=20 mmHg),假手术家兔为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3组的动脉收缩压、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pH值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