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路径探索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微课程,着重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的有效路径,从三方面进行探讨,包括前期设计阶段、与核心素养融合方式以及创建微课程平台,全面借助微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微课程
  小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借助微课程进行语文教学,将分散的知识点合理串联,突出学习的重点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控能力。同时,能将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更为新颖、活跃。
  一、微课程
  (一)基本概念
  微课程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能,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参与感,使用也较为便捷,其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具体内容是针对某重难点进行讲解。另外,微课教学方式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微课视频,并能应用于各类的教学场景之中。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便可选用微课讲解的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实际特点
  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长会在五到十分钟,学生在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时,不会占用过多的内存,并且还能自由分配学习时间,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微课涵盖各学科的教学要点,学生可将其下载,或在线观看,若未能理解,可重复观看,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路径
  (一)前期设计阶段
  若想将微课程较好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强化微课程本身的质量,以此为基础做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升教学整体的逻辑程度。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在讲解该篇文章时,教师本身应掌握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围绕“杨梅”为中心,描写故乡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以及味道,突出杨梅果的可爱。作者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从主题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精练、间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朴实的写作风格,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在微课中教师可插入当地独有景观的图片,并由师生共同对文章进行探讨。
  在进行微课程内容设计时,应注重师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讲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系列型的微课程,将各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另外,对于系列微课程的主题,教师应合理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观看兴趣,提高微课程整体的质量。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便可设置主题微课程,分成三个微课进行细致的讲解,首先是写作背景、作者以及主人公的简介,其次是对该篇文章中生字词的分析,最后是针对整个文章进行探讨。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便可将一系列的微课进行串联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性。
  (二)微课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1.自主意识。
  小学阶段是养成各项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还应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生活提供基础保障。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更为注重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课文诗词的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微课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为注重自身的不足,促使其自行实行进一步的思索。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便可了解课程的重点内容,为其打开正确的学习入口,有助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进一步形成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活动,而事实上,该部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可将微课程的内容设置成讲述某一历史人物故事,并在结尾处提出“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一起来讲讲他们的故事吧。”,以提問、邀请的方式引出后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分散,整体而言缺少既定的逻辑规律,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会将每部分中的重点知识讲解给学生,未将其串联起来,使学生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语文学习,大幅度增加了语文学习的枯燥程度。对此,教师可将数学中常用的思维导图加入日常教学中,原本分散的语文知识点以更为集中、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其形成清晰的条理,创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将相和》一文,教师在利用微课程讲解时,可插入思维导图,以“将相和”为起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层层递进,在分支上标出在每个故事中,两位主人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蔺相如的大局观念,以及廉颇思想上的转变,以此来体会故事中所宣扬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3.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教师需要着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小学阶段跨度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借助微课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以及实际的语文基础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运用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强化其读写水平。在朗读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默读,以提高教学的进程,而该种方式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在读过后不清楚实际课文中描写的内容,不仅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还未实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强调其中的重点部分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配以合适的微课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甚至到达感同身受的效果。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中《好的故事》一文,该文属于散文诗,选自《鲁迅全集》,全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好的故事”的生活愿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歌赞,以及对理想事物的热烈憧憬。在进行朗读时,教师可借助微课程向学生讲解创作背景以及时代背景,并插入创作时代的部分影像资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创建微课程应用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下,出现了网课教学,并逐渐衍生出微课程,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打破了客观条件的制约。而现阶段,专门用于微课程教学的软件程序极少,大多数的微课都是由现有的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传播。但该类平台中不仅包含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还涵盖不同学习阶段,据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难以实现快速找出所需学习的内容。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其核心素养,教师应创建专项的小学语文微课程使用平台。
  例如,可以借助现有的社交软件,微信、微博等,并以公众号的形式定期发布语文微课程,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满足其实际的语文学习需要。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符合本校学生的语文学习软件,后台管理人员需根据本校所用教材定期发布微课视频,而学生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录入便可使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将此作为参考制作教学视频,或直接下载使用。通过创建微课程应用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从整体上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形势下,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微课程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微课程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提高其学习效率,培养其在语文课程方面的兴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责编 侯芳)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应用于城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可以增强课外阅读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因此,本文应用信息技术,对城镇高中语文
本文就园歌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展开调研,并就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做了初步分析,特别是找出适合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应用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取不同的幼儿园文化
新春开篇一语,无外乎要祝福我们的读者和客户,龙年吉祥,事业兴旺!亲朋团聚、把酒言欢之后,我们又在壬辰年跟随房地产行业重新出发,不离不弃。困难,对今年这个行业而言,已是共
一、SDK-85单板机用于多点温度检测1.用于多点温度巡回检测用于测温的敏感元件,可以是热电偶式的或热敏电阻式的。但这类敏感元件,都具有非线性特性和热惯性。因此在测量中,
常用的腐朽木材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耳朵听声波进行判断的简单方法,另一种是干脆用斧头砍,找出腐朽部分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下面介绍一种新的检验方
一、序言气相色谱仪(以下简称GC)的定量分析,是从测定峰面积开始的。最初测定峰面积的方法是用记录器记录出峰形,然后用半峰宽和峰高进行计算,接着采用面积仪以及图形积分仪
热电偶高温计使用方法 热电偶高温计放置的地方须空气清洁,不能受震动或碰撞,周围温度变化不能太大。如用电位差计,则适宜的工作温度在 0℃至 35℃之间。测量电动势的仪表须
本文针对常用的纯滞后过程控制系统的缺点,提出两种简单有效,便于利用常规模拟仪表或单板机组成的控制方案,并以生产过程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
在当代艺术界,女性艺术蓬勃发展,她们以独特思维创想从另一角度展示了对社会、伦理、情感及心理意识的理解,给艺术带来多元化的拓展.当代女性已广泛形成对历史、政治、社会、
期刊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互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它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