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必须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确定教学策略和活动方式。特别是在以实验为主体的物理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5
  物理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中的创新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更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注重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其重要特征是具有批判性和发散性。所谓批判性就是不盲从,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分数,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它注重的是知识的移植和灌输,且考什么教什么,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很少沾边。方法上一般是先讲概念、定律,再依照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和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种教学状态下,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或知识库,学生没有或者不需要创新意识。
  近年来,一对一教学逐渐兴起,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一节课一个教师只给一个学生上课,针对性更强,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一对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二、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成果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明白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创新人格和源自内心的热爱与追求。
  三、发挥实验效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去解开这些谜团的有效途径。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不能拘泥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19个学生分组实验,211个演示实验和若干个课外小实验,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或教师演示的小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现有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教师也可寓教于乐,通过精心包装将部分演示实验游戏化、趣味化,更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摩擦起电”时,为了把这一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起探求的需要,教师可这样引入新课——带四根一端膨松的塑料捆扎绳(要求天气要干燥),问哪个同学能把膨胀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会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做这一件认为简单的事情。然后教师再每组叫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结果,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他们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反比刚才更膨松了,且越用力捻,膨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会很快被激发起来。
  四、鼓励学习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教师必须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并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加工,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如在讲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时,教材的正文没有列出,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对推导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新大纲中没有列入的“垂直上抛运动”这一知识点。但这一知识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在研究规律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综上所述,作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物理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镇中学 563100)
其他文献
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体制,运用小口径天线阵列来等效大口径实孔径天线,降低了天线加工难度并提高了时间分辨率,但这是以高系统复杂度为代价的,为了进一步降
三重测交设计(Triple Test Cross,TTC)是Kearsey和Jinks在1968年提出用来检测上位性效应和估计数量性状遗传结构的一种遗传交配设计方法。在随机模型和固定模型下本文独立地对
在铁电材料中加入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线性介电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以满足微波调谐器件的性能需求。但是随着铁电-介电复合材料中介电成分的增
摘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已成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具备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会进行自主学习。语文学科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为此,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简单阐述了鄙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
天然酚类成分在植物界分布广泛,蕴藏量巨大,含量仅次于三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在医药、化工、食品等众多领域广为应用。但分离纯化困难,一度曾是天然产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雷达是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分立模块组成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同模块之间必须按照一定的时序协调工作。雷达时序控制器以触发脉冲的形式,为这些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的精确
精确的位置和准确的时间是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重要信息,低频地波导航系统是无线电导航、定位、授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补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弱、抗干扰能力差的首选方法。但受
对一株青霉M501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和配比以及该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菌株最适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酵粉1.0﹪,可溶性淀粉4﹪,NHNO0.5﹪,KC10.05﹪,MgSO0.05﹪,MSO0.
为了探究五种木本植物颉颃盐逆境的抗盐机理,该实验从抗盐解剖结构的角度着手,对采自不同生态环境的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Kitag、银白杨Populus alba L.、紫丁香Syri
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圆柱型管体。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以分为单壁和多壁两种。碳纳米管具有非比寻常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