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药用植物抗氧化酚类成分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x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酚类成分在植物界分布广泛,蕴藏量巨大,含量仅次于三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在医药、化工、食品等众多领域广为应用。但分离纯化困难,一度曾是天然产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二十年来,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天然多酚类成分的化学研究取得长足的进展,并发现多酚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正逐步成为植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本研究组天然多酚类成分系列研究的一个部分,本论文采用酚类成分分离纯化的特殊方法对多蕊蛇菰、草血竭、金荞麦、香椿叶中的酚类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共分离鉴定了67个酚类化合物,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对所有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 多蕊蛇菰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 Griff.)为蛇菰科蛇菰属肉质寄生草本。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止血生肌、壮阳补肾之功效,从多蕊蛇菰中共分离鉴定了23个酚类化合物,主要涉及水解单宁、苯丙素、木质素三类,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4个为水解单宁,一个为结构新颖的木质素二聚体,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水解单宁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苯丙素、木质素的活性较低。 第二章 两种蓼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第一节 草血竭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 Wall.)为蓼科蓼属植物,其根茎为民间习用中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外伤及月经不调等症,化学研究未见报道。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其根茎提取物的两个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酚类化合物,其中一个新为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没食子酸、儿茶素类等酚类化合物为草血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第二节 金荞麦的化学成分、抗氧化、抗癌活性的研究 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为蓼科荞麦属植物,根茎为我国民间常用中药,用于治疗肺病、痢疾、风湿、支气管炎等病症。金荞麦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良好。为了进一步寻找金荞麦中活性成分,更好地利用、发掘金荞麦的药用功能,我们再次对金荞麦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金荞麦干燥根茎中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除了两个糖酯,其余14个酚类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原花色素的二聚体及其棓酸酯活性最好,是金荞麦的主要抗氧化成分;金荞麦提取物有效部位对多种肿瘤细胞有很好地抑制活性,抗癌活性明确,抗肿瘤谱广,临床研究表明,金荞麦提取物有效部位对肺癌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放、化疗的副作用。 第三章 香椿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香椿(Toona sinesis)为著名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香椿叶富含天然抗氧化成分,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但化学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我们重点对香椿叶的抗氧化活性化学成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明确了香椿叶的抗氧化成分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的棓酸酯和黄酮苷两类化合物。 第四章 葛根素制备工艺的研究 发明了一种从中药葛根中提取葛根素的新工艺,该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第五章 酚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从上述四种植物中共分离了67个酚类化合物,它们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显示,大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41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高于对照ascorbic acid,26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低于于对照ascorbic acid,另外对酚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 最后,对蓼属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1990-2003)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中国泡菜以四川泡菜为代表,发酵是其基本的状态(简称发酵态),而主导微生物是泡菜发酵的源动力.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阐述了泡菜发酵原理、菌群结构的演变、主导微生物及其
背景:  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疾病的诊断方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大规模、快速、高效的检测出与疾病相关的突变,分析突变与疾病的关
目的  基于核黄素联合紫外线灭活血浆病毒的方法原理,研制出一种流动式的血浆病毒灭活设备,实现流动式批量处理血浆的目的,评估经该设备处理后,血浆中血浆病毒灭活效果和血浆蛋
摘要:本文通过针对农村初中生对美术不感兴趣的现象,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9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远不如小学生,尤其是对于没有过多接触美术的农村孩子来说,美术课不过是简单的描摹,一旦脱离摹本,他们便会产生低落的、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发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90年代。RFID技术具有精度高、抗污染能力强、快速多目标
本文主要讨论了共源共栅源极去耦COMS低噪声放大器(LAN)的噪声系数的优化方法,进行了如下几项工作:   研究了现有的LNA拓扑结构,比较这些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本文
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体制,运用小口径天线阵列来等效大口径实孔径天线,降低了天线加工难度并提高了时间分辨率,但这是以高系统复杂度为代价的,为了进一步降
三重测交设计(Triple Test Cross,TTC)是Kearsey和Jinks在1968年提出用来检测上位性效应和估计数量性状遗传结构的一种遗传交配设计方法。在随机模型和固定模型下本文独立地对
在铁电材料中加入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线性介电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以满足微波调谐器件的性能需求。但是随着铁电-介电复合材料中介电成分的增
摘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已成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具备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会进行自主学习。语文学科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为此,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简单阐述了鄙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