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证据,合理、充分理解历史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是一门推理的学问。要获得历史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史料’与‘历史’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用于过去的重建。这就是需要正确的证据意识,并有将史料转化为证据的方法和能力。”[1] 史料在史学和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同,为“当下”与“过去”架构沟通的桥梁,为理解历史提供路径。史料如何转化为证据?如何才能发挥史料在历史理解层面的功效?通过对史料教学的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有几点想法:历史理解中学生不应缺席;微观史学是历史理解的助推器;教师对史料合乎逻辑的解释能够减少历史理解的阻力。
  在江苏师范大学学习培训期间,有幸参加了同课异构活动。教材就内容而言偏重经济理论,隐含许多经济学术语如汇率、黄金储备、布雷顿森林体系、贸易保护主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关照不足。为了让生硬的经济术语变得灵动,让复杂的问题深入浅出,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将课程目标进行如下设计:创设会议场景,切身感受二战后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境,引导总结大国地位起伏的规律,促进学生收获对世界经济体系转变必然性的理性思考;通过图片、表格、问题串等辅助学生感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实质;通过补充史料给学生展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前因后果,以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感受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和担当,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一、以学生的视角解读历史,让历史变得“平易近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以已有水平为前提,以获得成长为目的。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对高一学生而言,由于时空相隔,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创设情境。通过对美国、英国等大国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采取措施的分析,让学生感知世界经济体系“无序的乱象和危害”,进而推论出有序世界体系构建的必要性,通过美国构建过程中的责任担当,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神入历史”。
  材料一: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 ……1933年春……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崩溃后……汇率剧烈波动,使货币金融领域日益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货币战争:真相与未来》
  材料二: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法案》,对进口商品提出高得异乎寻常的税率,将关税水平提高到53%。此后,英国在1932年通过了《进口税法》,各国掀起了一场关税战和贸易战。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2/3。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设计问题:(1)面对经济危机,英、美采取了哪些金融和贸易措施?
  (2)英、美两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稳定经济秩序有何作用?
  总结:面对经济危机,英、美作为大国只考虑到本国利益,没有从国际视野出发,这样做非但没有复苏本国经济,反而在世界经济萎缩中不断衰退。学生在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在设计时通过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比较辅助理解。尝试以结构图的形式去解释三个概念。
  材料三: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
  问题:对比两幅图,说出美元地位的不同,分析国际货币发展走向。
  材料四:
  材料四: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
  (1)为什么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不是班柯或其他成员国的货币?
  (2)上述材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是1盎司黄金=35美元这一比例?
  (4)仔细观察上图,你认为维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有哪些?
  总结:两个计划反映了二战后美、英两国实力的悬殊,英国虽制订计划但无力承担。美国将其发展系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责任和大国情怀;世界的发展也是系于美国的,美国由此获得世界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二、借助微观史学,让历史生动有趣
  “微观史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局部说明整体,特殊说明一般。这种将个体的小范围的局部事件引入,弥补了教科书的不足,也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呈现了出来”。[2]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如珍珠般镶嵌于历史舞台,如将其挖掘并呈现,历史舞臺将光彩夺目,富有灵气和活力。布雷顿森林体会议的召开并非平淡无奇,而是非常有趣立体的。大部分与会者在会议召开期间无所事事、气定神闲,而有些与会者却面红耳赤,身心俱疲。
  材料五:布雷顿森林会议中,与会者众生相
  1.(1944年)从7月1日到22日,从华盛顿山度假宾馆的会议室里不时传来激烈的陈词、质问和争辩声。这里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这伙人每天两眼一睁,吵到熄灯,到激烈处通宵不寐。
  ——据一个当事秘书50年后的回忆,那时自己“每天简直要工作上28小时”
  2.女外交官:在百无聊赖中办起了一个业余舞蹈班,报名者竟多达20人。
  设计问题:(1)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最“清闲”和最忙的是哪些国家?最忙的国家在为了什么而“唇枪舌战”?(2)最终哪个国家成为会议的主导者?说明了什么?
  总结:这些新闻让尘封的历史内容变得鲜活,让“干枯”的历史叙事变得更加饱满,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加了多重视角,“众生相”中学生更容易读懂美国和英国在会议上的核心地位,也能够读到美国代表为争取国家利益而“不遗余力”,也能意会出会议中的利益争夺。
  材料六:中国与世界经济
  1944年,中国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1947年,中国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   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亚投行对世行、亚行(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现任亚投行行长金立群
  根据材料回答:
  (1)要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角色的变化?
  (2)中国以哪些平台发挥在地区和世界经济舞台中的作用?
  (3)有海外媒体提出“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已经到来,认为已经运行了71年的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被中国倡导建立的新秩序取代。根据材料,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总结:以时间为主线,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进行梳理,让学生感到改革开放前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的变化:被动到主动参与。中国以亚投行、“一带一路”、SDR等平台,在地区和世界经济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地区和世界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的经济行为是对国际金融、贸易体系的推进和完善,即中国作为大国具有大国必备的责任意识,为世界、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三、基于史料合乎逻辑的解释,让历史充满理性
  历史发展的逻辑,即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和客观规律。历史蕴含着发展的规律和进程,要构建历史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历史教学不仅需要从学生的视角观察,还需从历史学科视角去探究。用历史专业的探究方法,呈现解释现实的“证据”,便于学生从中找寻历史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推论。
  此课有五条逻辑线索: ①二战前无序混乱的世界金融、贸易体系到二战后体系化、规范化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②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的变化;③大国责任缺失到大国责任担当;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走向衰落;⑤关贸总协定的签署、缺失和转变。通过分析能够厘清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二战后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动或者完善之中。现以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为例加以说明其间的逻辑体系。
  材料七: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骛……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八:1947年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材料九:特里芬难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适应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地增长;但这样又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难以维持。
  以时间为主线,对二战前后的世界经济体系通过比较、联系等方式多角度对世界经济体系的线索进行了梳理。通过这一组史料的呈现,学生能够认知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完全是谋求大国利益的工具,二战后美国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改变了这一状态,有“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的大国支撑,有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辅助,对需要支助的成员国给予及時有力的帮助,从横向(世界金融体系的变化)和纵向(每个时期的世界金融体系的特点)两个方面丰盈了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怎样发挥作用?(勇于担当,顺应潮流,国家利益为主兼顾国际利益,合作共赢,避免霸权主义,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
  “从历史层面说,历史理解是历史认识主体恢复,重建历史事实真面目,对历史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求真的过程,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加以认识的过程。”[3]认识历史的主体是灵动的、有思想力的,被认识的历史主题是生动的、跌宕起伏的,主体与主题之间存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认识并架构这种逻辑关系,就沟通了学生与历史的桥梁。笔者对如何将历史理解量化考核存有一定的疑问,希望能抛砖引玉,能够和更多的历史研究者沟通研究。
  【注释】
  [1]曹祺,姚锦祥:《关注史料证据价值的试题设计和教学要求》,《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年第19期。
  [2]卢元杰:《基于历史逻辑的材料引入和知识整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2期。
  [3]王秀青:《从动机和效果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新落成的车站。闹哄哄的候车大厅入口。   一位安检员把一个老人拦住了,微笑着说:老大爷,请您从这里走。安檢员说的“这里”,是一个黑色金属做的拱形门。负责安检的是两个年轻姑娘。   老大爷伸手摸了一把,说:新鲜,咋竖个空门框在这里?   安检员说:大爷,这是安检门,从这个月开始实行安检。大爷耳背:安全门?哦,从这里走安全?大白天的,哪里不安全,好,我听你的,我走。   老大爷正要通过,安检员
在商场、汽车站、地铁站、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公共场所,都有消防器材的身影。  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灭火工具,灭火器虽然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但平时人们接触它们的机会并不多。  近年来,绿色瓶身的水基型灭火器在北京各地铁站现身,被装置在绿色灭火器箱内。  在人们惯有的印象里,灭火器通常是红色的,因此,通体绿色的灭火器箱显得十分醒目。水基型灭火器为什么是绿颜色的?这种灭火器有哪些特点?  11月为全国消防月
2015年,外贸公司总经理张敬东恋爱了。为了女友王莞,他将公司的流动资金全都投到王莞供职的公司。此后,张敬东的公司遭人举报、查封,王莞帮他做的投资也宣告失败。张敬东的公司垮了,他父亲张麒麟在打击之下一只眼彻底失明。  提出分手的王莞终于吐露,一切都是她做的局。她不仅是为自己的母亲,也是为自己前来复仇的!王莞和张家究竟有何过节,这段恩怨,又是何走向?奋力追爱,那是“回忆杀”在作祟  2015年1月中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八个坚持”要求,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目标任务,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条路径”。  库伦旗总土地面积47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卷首语: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展开这套题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带着你的智慧和认真,去收获成功吧!相信你一定会为自己金色的童年画上最美、最亮的休止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我背后有800多位‘爷’撑腰。”这就是国宝守护者——赵震自豪的话语。前段时间,他出镜《国家宝藏》节目,担当国宝“跪射俑”守护人,以一种“出圈”的方式登上热搜,央视新闻也为他点赞。他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个博物馆里头”“兵马俑坑就是我的神殿了”。  赵震,微信自诩名为“守陵人”,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博物馆工作,小时候不能下坑,他就趴在一号坑的栏杆边看父辈们在俑坑里围着兵马俑工作。凭着儿时对兵马俑亲切地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称为情感目标,是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本文试图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课为例,从情感内生角度探讨初中历史教育情感目标的实现路径。  一  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布鲁姆把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和性格化由低到高的五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含不同的亚水平(见表1),
2015年1月22日,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了一起幼女被强奸系列案件。令人无比痛心与气愤的是,4名被害少女中,案发时全都未满14岁,有一名还是零零后!  经当地警方缜密调查,发现这一系列强奸幼女案件的幕后主使,是一名30多岁的女子。令人震惊的是,她残害的第一个少女,竟是她姑妈的女儿、年仅13岁的亲表妹!表姐为何将表妹推进火炕?又是如何制造这一耸人听闻的系列强奸幼女案的?  亲亲表姐连哄
2018年3月,原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在给廖俊波的颁奖词中,称他为“人民的樵夫”。此前,廖俊波因公殉职,年仅49岁。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廖俊波和妻子林莉在大学时相恋。毕业后,廖俊波追随林莉来到福建省邵武市乡村中学当了一名物理老师,继而一步步走上政坛,有开拓、有担当,最终把生命献给了这片热土。痛失亲人的林莉说:“俊波,懂你,是最长
在一座高高的山上,左边有一条路,右边也有一条路。一只小猫从山的右边爬上了山顶,一只老虎从山的左边爬上了山顶。小猫身上的斑纹,跟老虎一模一样。  “咦?!”  “咦!?”  小猫和老虎一见面,都惊讶地叫了起来。小猫想:这大概是只顶大顶大的老猫吧。老虎想:这大概是只顶小顶小的小老虎吧。他们在山顶上,面对面说起话来,不一会儿,就成了好朋友。  忽然,砰!一声枪响,老虎吓得蹦了起来,四脚朝天倒了下去。小猫